【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负载生物膜式净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净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负载生物膜式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资利用已成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存在工艺流程长、污水停留时间长、单位面积处理能力低、反应池占地面积大、污水膨胀等缺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研究,通过磁效应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降解高浓度和低浓度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物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效果好、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高效负载生物膜式净化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负载生物膜式净化装置,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内通过分隔板分隔为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所述分隔板上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所述贯通孔将所述分隔板分隔成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所述第一反应腔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煤旰石陶粒层、生物污泥陶粒层和第一双层过滤层,所述煤旰石陶粒层、生物污泥陶粒层和第一双层过滤层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反应腔的长度,所述煤旰石陶粒层的一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负载生物膜式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内通过分隔板分隔为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所述分隔板上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所述贯通孔将所述分隔板分隔成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所述第一反应腔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煤旰石陶粒层、生物污泥陶粒层和第一双层过滤层,所述煤旰石陶粒层、生物污泥陶粒层和第一双层过滤层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反应腔的长度,所述煤旰石陶粒层的一端固定设在与所述分隔板相对的所述反应池的内壁上,所述生物污泥陶粒层的一端固定设在所述上隔离板上,所述第一双层过滤层固定设在所述第一反应腔的下端,所述第一双层过滤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负载生物膜式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内通过分隔板分隔为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所述分隔板上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所述贯通孔将所述分隔板分隔成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所述第一反应腔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煤旰石陶粒层、生物污泥陶粒层和第一双层过滤层,所述煤旰石陶粒层、生物污泥陶粒层和第一双层过滤层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反应腔的长度,所述煤旰石陶粒层的一端固定设在与所述分隔板相对的所述反应池的内壁上,所述生物污泥陶粒层的一端固定设在所述上隔离板上,所述第一双层过滤层固定设在所述第一反应腔的下端,所述第一双层过滤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应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双层过滤层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隔离板之间形成第一出泥口,所述第一反应腔的上端设有混凝剂定量添加装置和磁粉添加口,所述第一反应腔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絮凝剂喷嘴,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煤旰石陶粒层的上端,所述絮凝剂喷嘴位于所述煤旰石陶粒层和生物污泥陶粒层之间,所述第二反应腔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纳米改性陶瓷层、多孔海绵层和第二双层过滤层,所述纳米改性陶瓷层和多孔海绵层设在所述上隔离板与反应池之间,所述第二双层过滤层固定设在所述第二反应腔的下端,所述第二双层过滤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应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双层过滤层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隔离板之间形成第二出泥口,所述第二反应腔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纳米改性陶瓷层的上端,所述下隔离板的两侧对称铰接连接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下隔离板之间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双层过滤层和第二双层过滤层靠近所述下隔离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强,常素云,任必穷,付绪金,赵军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水水务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