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的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161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强的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凝胶纤维材料和非凝胶纤维加强线;其中凝胶纤维材料呈非织造布的形式,优选针刺非织造布、热熔非织造布或化学粘合非织造布的形式;非凝胶纤维加强线由面线和底线组成,并按照交织轨迹交织在凝胶纤维材料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敷料构思奇妙,增强效果明显,既保留了凝胶纤维伤口敷料吸湿护创的优点,又有利于凝胶纤维换药的整片揭除,大大降低了凝胶纤维残留在伤口上的风险,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A strengthened wound dressing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strengthening the wound dressing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gel contains fibrous and non gel fiber reinforced wire; wherein the gel fiber materials in the form of nonwoven fabric, preferably nonwovens, hot melt nonwovens or non chemical bonding fabric in the form of non gel fiber reinforced by line; the surface and bottom lin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woven interwoven in the gel fiber material on the track. The dressing has wonderful conception and obvious enhancement effect. It not only preserves the advantages of gel fiber wound dressing,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wound protection, but also helps to remove the gel fiber dressing. It greatly reduces the risk of gel fiber remaining on the wound, and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healing of wou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的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敷料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各种伤口护理的伤口敷料。
技术介绍
医用敷料作为伤口处的覆盖物,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经研究发现,伤口在湿润环境下比干燥环境要愈合得快,故,越来越多的凝胶纤维伤口敷料出现在市面上,从海藻酸盐敷料到改性纤维素纤维敷料、壳聚糖敷料等,在伤口护理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使用中,随着凝胶纤维伤口敷料贴合伤口进行伤口渗液吸收时,敷料会形成一种柔软凝胶,维持一种潮湿的环境,促进伤口的愈合。在敷料吸收渗液饱和或换药时,凝胶纤维伤口敷料往往由于敷料已形成一种柔软凝胶而无法整片揭除,为伤口清理或换药带来困难,给病人、医生带来困扰。中国专利申请CN201280060396公开了一种编制物,它是由凝胶纤维与非凝胶纤维的混纺纱线编制而成的。其中凝胶纤维的比例不少于50%。在该专利申请的文件中凝胶纤维的比例最大可以达到80%。由于非凝胶纤维的存在,使得所制备的织物或敷料具有较好的湿态结构完整性,即在敷料充分吸收液体后仍然保持一定结构和较好的强度。但是这个技术也是有缺陷的。众所周知,在两种纤维混纺的纱线里面,这两种纤维(凝胶纤维和非凝胶纤维)是按混纺比例均匀分布的,也就是说,凝胶纤维和非凝胶纤维都会在敷料表面按原来混纺比例均匀分布。即非凝胶纤维也会均匀分布在敷料表面。而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新生长的肉芽会与敷料上纤维粘结在一起。如果是凝胶纤维敷料,可以在换药时把敷料润湿,使凝胶纤维湿润变软然后剥去敷料,就不会对新生的肉芽产生伤害。但是,对于这个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产品,非凝胶纤维是有很大机会与新生肉芽接触粘连的,非凝胶纤维在敷料表面分布的机率就是混纺比例,也是与新生肉芽接触的机率。如果敷料种凝胶纤维和非凝胶纤维的混纺比例是80:20,那么新生肉芽与非凝胶纤维接触的机会就是20%。这对防止新生肉芽受到二次伤害是极其不利的。因此,研究可以有效增强凝胶纤维伤口敷料强度使其在换药时可整片揭除,且尽可能减小二次伤害的方法便存在现实意义。上述对
技术介绍
的陈述仅是为了方便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使用的技术手段、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产生的技术效果等方面)的深入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满足临床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凝胶纤维材料和非凝胶纤维加强线;其中凝胶纤维材料呈非织造布的形式,优选针刺非织造布、热熔非织造布或化学粘合非织造布的形式;非凝胶纤维加强线由面线和底线组成,并按照交织轨迹交织在凝胶纤维材料上。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交织”是指凝胶纤维材料与非凝胶纤维加强线相互结合的方式。非凝胶纤维加强线分为面线和底线,所述面线从凝胶纤维材料上面进入材料里面,所述底线从凝胶纤维材料下面进入材料里面。所述面线和底线在凝胶纤维材料的内部或表面相遇后相互环绕对方,然后再沿原来进入时的路径返回进入面形成一次交织。面线和底线反复交织,使非凝胶纤维加强线按照交织轨迹交织在整个凝胶纤维材料上。伤口敷料的主体仍然是凝胶纤维材料,非凝胶纤维加强线分布在材料中支撑着材料的结构,从而形成了本专利技术的伤口敷料。附图1是交织过程的示意图。在伤口敷料接触伤口后,其中的凝胶纤维材料由于吸湿而形成胶体,几乎失去了强度,但是非凝胶纤维加强线仍然维持原来的形态和强度,从而保持伤口敷料的整体结构,提高伤口敷料的强度,特别是湿强度。在去除伤口敷料时,非凝胶纤维加强线作为承担外力的主体带动着凝胶纤维材料一同从伤口上去除。在本专利技术的
中,一般使用干强度和湿强度来评价敷料产品的强度,而湿强度更是衡量伤口敷料的揭除特性的重要指标。湿强度越大,则说明伤口敷料越容易被整片揭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非凝胶纤维加强线投影面积占敷料总面积的比例为20%以下。非凝胶纤维加强线的直径很小,一般在0.2-0.5毫米之间,不超过1毫米。这样非凝胶纤维加强线在伤口敷料表面所占的面积很小,同时利用对交织图案设计和对加强线直径的适当选择和控制,可以使非凝胶纤维加强线占伤口敷料总面积的比例不超过一定百分比。这样在伤口愈合过程中,非凝胶纤维加强线与新生肉芽粘连的机会就小于该百分比,从而有利于保护伤口,防止伤口在更换敷料时出现二次伤害。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加强线投影面积占敷料总面积的比例来衡量加强线在伤口敷料表面所占面积的大小。术语“加强线投影面积”是指加强线在敷料平面的投影面积。加强线投影面积、敷料总面积和加强线投影面积占敷料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按以下公式计算。加强线投影面积(cm2)=加强线平均直径(cm)×交织轨迹的总长度(cm)敷料总面积(cm2)=敷料长度(cm)×敷料宽度(cm)加强线投影面积占敷料总面积的比例(%)=加强线投影面积(cm2)÷敷料总面积(cm2)×10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交织轨迹选自直线、折线、曲线或圆形,其多次重复并覆盖整个伤口敷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交织轨迹可以与非织造布生产时的前进方向(MD)呈0-90°的角度。当该角度为0-90°(不含0°和90°)时,我们称之为斜向交织,这种斜向交织也带来一些其他优势。在非织造布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针刺非织造布的生产中,纤维从梳理机出来时几乎是与梳理机纤维网前进方向平行的。而铺网机又将从梳理机来的纤维网往复叠加在一个线速很低而且与梳理机纤维网成90度的底帘上,形成较厚的纤维网。铺网机底帘的前进方向也是铺网后纤维网和针刺机的前进方向,业界称之为非织造布的前进方向,即MD。这个MD是与原来梳理机的纤维前进方向成90°,因此所制备的非织造布中的大部分纤维排列方向基本与非织造布生产时的前进方向成90°。众所周知,非织造布在纤维排列方向的强度是最大的,因此非织造布的强度在与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CD)是最大的,而在前进方向(MD)是最小的。此外在伤口敷料去除时,一般是先从伤口敷料的一个角开始,然后逐步将整个伤口敷料提起,而这时伤口敷料承受最大外力的方向是对角,既不是MD,也不是CD。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斜向交织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使敷料在对角方向的强度增强,弥补了非织造布强度有方向性的弱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交织轨迹之间不产生交叉,或产生交叉。所谓交叉,是指一条交织轨迹与另外一条交织轨迹相遇后继续前行,从而形成交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交织轨迹之间产生交叉,其中最小夹角小于90°,优选为20-80°。当两条交织轨迹之间产生交叉时,就相当于一个平面(360°)被两条线分割成4份,形成4个夹角,其中有两个角度一般大于90°(垂直等分90°除外),另外两个小于90°。本专利技术把这种小于90°的夹角称为最小夹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非凝胶纤维加强线的材料选自涤纶短纤或长丝、锦纶短纤或长丝、维纶短纤或长丝、腈纶短纤或长丝、芳纶短纤或长丝、纤维素纤维短纤或长丝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面线和底线的材料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非凝胶纤维加强线的细度为10-2000旦,优选为20-500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非凝胶纤维加强线的重量占伤口敷料总重量的1-40%,优选2-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凝胶纤维材料选自海藻酸盐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加强的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凝胶纤维材料和非凝胶纤维加强线;其中凝胶纤维材料呈非织造布的形式,优选针刺非织造布、热熔非织造布或化学粘合非织造布的形式;非凝胶纤维加强线由面线和底线组成,并按照交织轨迹交织在凝胶纤维材料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凝胶纤维材料和非凝胶纤维加强线;其中凝胶纤维材料呈非织造布的形式,优选针刺非织造布、热熔非织造布或化学粘合非织造布的形式;非凝胶纤维加强线由面线和底线组成,并按照交织轨迹交织在凝胶纤维材料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非凝胶纤维加强线投影面积占敷料总面积的比例为2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交织轨迹选自直线、折线、曲线或圆形,其多次重复并覆盖整个伤口敷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交织轨迹与非织造布生产时的前进方向呈0-90°的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交织轨迹之间产生交叉,或不产生交叉;优选交织轨迹之间产生交叉,其中最小夹角小于90°,优选为20-8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非凝胶纤维加强线的材料选自涤纶短纤或长丝、锦纶短纤或长丝、维纶短纤或长丝、腈纶短纤或长丝、芳纶短纤或长丝、纤维素纤维短纤或长丝的一种或几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面线和底线的材料是相同的或不同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非凝胶纤维加强线的细度为10-2000旦,优选为20-500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非凝胶纤维加强线的重量占敷料总重量的1-40%,优选2-2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凝胶纤维材料选自海藻酸盐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秀玲王晓东莫小慧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优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