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1615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用于插入相邻椎体之间的主体部,主体部为多孔骨小梁结构;以及连接于主体部后端的固定板,固定板的顶端突出于主体部的顶面,固定板的底端突出于主体部底面,固定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椎体连接的固定孔,且固定板的前侧设有用于与椎体贴合的融合层,融合层为多孔骨小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通过固定板嵌入椎体中,固定板前侧的骨小梁材料逐渐与颈椎融合,防止主体部从椎体间滑出,使得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与椎体达到更加稳固的融合。固定板完全嵌入椎体中,多孔骨小梁结构与椎体逐渐融合实现连接,不会突出于椎体的外表面。

Porous integrated cervical fusion cag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rous integrated cervical vertebra fusion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instruments. It includes: to insert between the adjacent vertebral body and the main body part is a porous trabecular structure; and the fixing board is connected to the main body at the rear end of the fixing plate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ody part protruding from the top,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xing plate protruding from the main body bottom, top and bottom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or a fixed hole and the vertebral body connected, and the front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plate for fusion and vertebral joint, fusion layer is a porous trabecular structure. The porous integrated cervical vertebra fusion device is inserted into the vertebral body through the fixing plate, and the trabecular material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fixing plate is gradually fused with the cervical vertebra to prevent the main body from sliding between the vertebrae, so that the porous integrated cervical vertebra cage and the vertebral body can achieve a more stable fusion. The fixed plate is completely embedded in the vertebral body,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becular bone trabecula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rtebral body gradually, and it will not stand out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vertebral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
技术介绍
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目前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颈椎手术,即为了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的生理弧度,使颈椎达到即刻稳定。椎间融合术通常用于治疗脊柱退变和不稳等病症,可以恢复椎间高度,扩大椎间孔,支撑前柱以及增加融合节段稳定性。自1988年Kuslich等首次将椎间融合器用于人腰椎椎间融合术以来,各种制作工艺、材质、形态的椎间融合器逐渐出现并应用于临床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恢复椎间的生理高度,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同时在脊柱前柱受力最多的情况下加强了前柱的支撑,使得融合的节段获得足够的稳定性。传统的颈椎融合手术一般是融合器配合颈椎前路钢板同时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颈椎前路钢板可以有效防止颈椎融合器滑出,但这种配合使用的方式也只能防止颈椎融合器的向前滑出,同时融合器配合钢板使用,手术时间长,手术费用也较贵;不同患者的椎骨形状不同,传统的颈椎融合器规格、型号固定,缺乏个体化。目前广泛使用的聚醚醚酮融合器其表面成骨效能较低,研究人员对其进行表面处理以提升其成骨效能。而在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钛合金融合器,在体液环境无有害物质生成、无溶解,可与骨组织融合,成为理想的骨植入材料,但存在与人体骨质弹性模量不匹配,且价格高,X线片难以观察骨融合情况等有待进一步解决。同时,颈椎钢板手术可能出现喉管痿,吞咽困难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颈椎融合器单独使用容易滑出,颈椎融合器与颈椎前路钢板同时使用,手术时间长,容易发生并发症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其包括:用于插入相邻椎体之间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为多孔骨小梁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后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突出于所述主体部的顶面,所述固定板的底端突出于所述主体部底面,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椎体连接的固定孔,且所述固定板的前侧设有用于与椎体贴合的融合层,所述融合层为多孔骨小梁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融合层为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层和所述主体部为钽金属构件或钛合金构件,孔径为300-600μm,孔隙率为60%-70%。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层完全覆盖所述固定板的前侧。进一步的,设于所述固定板顶端的固定孔的轴线与所述主体部顶面的夹角α为30-60°,设于所述固定板底端的固定孔的轴线与所述主体部底面的夹角β为30-60°。进一步的,夹角α为45°,夹角β为4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后端和所述融合层后侧的加强层。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与所述融合层为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与所述主体部的材质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多孔骨小梁结构和主体部的多孔结构能够与椎体逐渐融合,实现与椎体的连接,防止主体部从椎体间滑出。使用时,通过在椎体的侧面开设凹槽,将固定板置于椎体侧面的凹槽中,多孔骨小梁结构与椎体逐渐融合实现连接,使得固定板完全嵌入椎体中,不会突出于椎体的外表面,实现了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与椎体的零切迹连接,减少惹激反应的同时患者异物感弱。主体部、多孔骨小梁结构和加强层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强度高,与椎体的融合性更好。3D打印技术制作的多孔骨小梁结构可以通过对孔径、孔隙率等参数的调节调整弹性模量。其孔隙分布均匀,受力时应力在整体均匀分布,不易产生材料局部超负荷而影响整体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的安装状态图。图中:1-主体部、2-固定板、21-融合层、22-加强层、23-固定孔、3-椎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其包括:用于插入相邻椎体3之间的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为多孔骨小梁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后端的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顶端突出于所述主体部1的顶面,所述固定板2的底端突出于所述主体部1底面,所述固定板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椎体3连接的固定孔23,且所述固定板2的前侧设有用于与椎体3贴合的融合层21,所述融合层21为多孔骨小梁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固定板上的多孔骨小梁结构的多孔结构能够与椎体逐渐融合,实现固定板与椎体3的连接,防止主体部从椎体3之间滑出。使用时,通过在椎体3的侧面开设凹槽,将固定板置于椎体3侧面的凹槽中,多孔骨小梁结构与椎体逐渐融合实现连接,使得固定板完全嵌入椎体3中,不会突出于椎体的外表面,实现了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与椎体3的零切迹连接,提高了患者愈合后的舒适度。更进一步地,主体部1、融合层21和加强层22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一体结构,强度高,与椎体的融合性更好。具体的,主体部1可以做成多边形或椭圆形等形状。固定板2连接在主体部1的后端,用于连接椎体3的侧面,将主体部1固定在椎体的相邻椎体3之间。固定板2固定在主体部1的后端,固定板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突出于主体部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用于连接主体部1上方的椎体3和下方的椎体3。固定板2设有固定孔23,通过螺钉将固定板2与椎体3连接。使用时,在相邻两个椎体3的后侧面开设凹槽;将主体部1从颈椎的后侧插入椎体3间,固定板2卡在两个椎体3后侧面预先开设的凹槽中,将固定板2的融合层21贴合在两个椎体3后侧凹槽的底面,利用螺栓穿过固定孔23,将固定板2固定在椎体3的凹槽中;待后期融合层21与椎体3融合后,可再次手术将固定用的螺钉取出。主体部1也采用多孔骨小梁结构,使得相邻两椎体3与主体部1之间的融合更好。主体部1和固定板2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质。多孔骨小梁结构是一种用于骨替代修复的新结构,其为蜂窝状多孔结构,内部的微孔能够允许骨质的长入。通过调节多孔骨小梁结构内部微孔的孔径,可以模拟出骨长入的最佳孔径,使得骨小梁结构能够与骨质逐渐融合。同时,通过调整多孔骨小梁结构的孔隙率,多孔骨小梁结构还可以模拟出骨骼的弹性模量。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主体部1与所述融合层21为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一体结构。主体部1和融合层21为一体结构,使主体部1和融合层21之间连接更牢固,同时椎体3与主体部1以及融合层21可以融合成一个整体,融合效果更好。3D打印技术制作的多孔骨小梁结构可以通过对孔径、孔隙率等参数的调节调整弹性模量。其孔隙分布均匀,受力时应力在整体均匀分布,不易产生材料局部超负荷而影响整体功能。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融合层2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入相邻椎体(3)之间的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为多孔骨小梁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后端的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顶端突出于所述主体部(1)的顶面,所述固定板(2)的底端突出于所述主体部(1)底面,所述固定板(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椎体(3)连接的固定孔(23),且所述固定板(2)的前侧设有用于与椎体(3)贴合的融合层(21),所述融合层(21)为多孔骨小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入相邻椎体(3)之间的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为多孔骨小梁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后端的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顶端突出于所述主体部(1)的顶面,所述固定板(2)的底端突出于所述主体部(1)底面,所述固定板(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椎体(3)连接的固定孔(23),且所述固定板(2)的前侧设有用于与椎体(3)贴合的融合层(21),所述融合层(21)为多孔骨小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与所述融合层(21)为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层(21)和所述主体部(1)为钽金属构件或钛合金构件,孔径为300-600μm,孔隙率为60%-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元李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瑞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