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羌活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1350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羌活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羌活促根:野生羌活连续促根2年;2、采收:待羌活秋季地上部分枯黄后采收经过步骤1处理羌活根茎3、育苗:将步骤2采收的羌活根茎截成小段、处理切口后育苗;4、移栽:温室中的羌活秧盘苗翌年至10月份移栽至行株距30×2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做好水肥病虫草害管理,移栽2年后秋季采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培育方法,可提高野生羌活繁殖用根茎总量、芽眼数,提高根茎芽眼成苗率和利用率,有利于实现产业化生产,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农村简单繁殖、种植,无污染,无性繁殖有利于保持野生羌活的优良性状,保持其药用价值。

A method for breeding 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羌活的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羌活的培育方法,属于无性繁殖培育药用植物领域。
技术介绍
:吡唑醚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同时具有植物健康作用。吲哚丁酸钠是吲哚丁酸的钠盐,由于其纯度高,易容于水,性质稳定,体内易传导,在使用上较吲哚丁酸更为安全、方便,高效,更具有卓越的功效,主要用于插条生根,可诱导根原体的形成,促进细胞分化和分裂,有利于新根生成和维管束系统的分化,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作物在苗期,促进根的伸长有利于作物对土壤中矿质元素及水分的充分吸收。萘乙酸简称NA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无色固体,它的结构为萘的1号位置以羧甲基取代,它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生长素类似物,常用于商用的发根粉或发根剂中,在植物使用扦插法繁殖时使用,是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座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比率等。可经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进入到植株内,随营养流输导到全株。用于谷类作物,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千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羌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野生羌活促根:每株野生羌活于6‑8月份每间隔一个月根部灌溉含吡唑醚菌酯、噁霉灵、芸苔素内酯、萘乙酸钠、吲哚丁酸钠、赤霉酸的混合物药液1千克,连续处理2年;(2)、采收:待羌活秋季地上部分枯黄后采收经过步骤(1)处理的野生羌活根茎;(3)、育苗:将步骤(2)采收的羌活根茎截成2厘米长的小段,使用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噻虫嗪、草木灰混合物干粉处理涂抹切口,晾干后将处理后的羌活根茎每段置于一个5厘米直径15厘米高的装有土壤与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噻虫嗪、草木灰混合物干粉混合培育基质的秧盘槽中,置于白天20摄氏度,夜间10摄氏度的可控温度的日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羌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野生羌活促根:每株野生羌活于6-8月份每间隔一个月根部灌溉含吡唑醚菌酯、噁霉灵、芸苔素内酯、萘乙酸钠、吲哚丁酸钠、赤霉酸的混合物药液1千克,连续处理2年;(2)、采收:待羌活秋季地上部分枯黄后采收经过步骤(1)处理的野生羌活根茎;(3)、育苗:将步骤(2)采收的羌活根茎截成2厘米长的小段,使用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噻虫嗪、草木灰混合物干粉处理涂抹切口,晾干后将处理后的羌活根茎每段置于一个5厘米直径15厘米高的装有土壤与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噻虫嗪、草木灰混合物干粉混合培育基质的秧盘槽中,置于白天20摄氏度,夜间10摄氏度的可控温度的日光温室中育苗;(4)、移栽:温室中培养的基于野生羌活无性繁殖所得的羌活秧盘苗培养至翌年10月份移栽至行株距30×20厘米整好的畦面上,做好水、肥、营养和病、虫、草害管理,移栽2年后秋季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羌活培育方法,所述野生羌活为野生宽叶羌活。3.权利要求1所述的羌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吡唑醚菌酯、噁霉灵、芸苔素内酯、萘乙酸钠、吲哚丁酸钠、赤霉酸的混合物药液,其制备方法如下: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克,噁霉灵10克,0.004%芸苔素内脂水剂10克,萘乙酸钠0.1克,吲哚丁酸钠0.1克,赤霉酸0.1克,加入1000克的地下水后摇匀,在加入适量地下水至10千克,摇匀即制得所述含吡唑醚菌酯、噁霉灵、芸苔素内酯、萘乙酸钠、吲哚丁酸钠、赤霉酸的混合物药液。4.权利要求1所述的羌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噻虫嗪、草木灰混合物干粉,其制备方法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支持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