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轮式湿喷机的臂架系统,包括设置在机床上的回转台、与回转台连接的臂架装置;回转台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旋转底盘、两竖支撑板、横支撑板,竖支撑板顶部的同一高度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横支撑板的中央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面上;大臂末端与回转台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铰接;大臂前端与小臂末端通过两根连杆铰接,大臂前端的一段、小臂末端的一段、两根连杆构成的四边形顶点均位于大臂中心轴线和小臂中心轴线共同所在的竖直面内。本申请避免了铰点处各轴套的偏载现象,使得各铰点处的轴套孔变形均可控且均匀,进而提高臂架总成乃至混凝土湿喷机整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式湿喷机
,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轮式湿喷机的臂架系统。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湿喷机行业,回转台总成底部与车架总成或底盘总成连接,上部与臂架总成或布料杆连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整机是固定在施工场地的某一个地方,当施工范围较大时,则需要调整混凝土喷嘴的位置。实现调整喷嘴动作有几个方法:一、调整整机的位置,费时费力,严重影响施工效率;二、转动回转台总成,并调节臂架的高低和伸缩,高效方便。但在采用第二种方法时,往往会涉及到复杂的结构以保持平衡,或是不能满足泵送管路的布置要求,从而在喷射过程中发生问题。目前,大多混凝土湿喷机臂架总成的结构形式,从俯视图看都是不对称的,此结构的缺点是臂架重心不在轴线上,各活动铰点的受力也不对称,会使结构件上活动铰点的孔受力不均,在载荷较大的一侧孔的变形大,更换或拆卸铰轴困难。而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又存在一定的冲击,冲击载荷会使变形变得更加不确定,这样可能导致铰点处的铰轴无法拆卸。销轴装配在轴套内,轴套装配有轴承,轴承是需周期性更换的易损件,当销轴拆卸困难或无法拆卸,轴承就拆卸困难或无法更换,从而影响整个臂架的使用性能甚至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提高臂架在承载情况下的回转平衡能力,是湿喷机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轮式湿喷机的臂架系统,以解决回转台和臂架回转平衡能力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轮式湿喷机的臂架系统,包括设置在机床上的回转台、与所述回转台连接的臂架装置,所述臂架装置包括末端与回转台铰接的大臂以及与所述大臂前端连接的小臂,所述大臂的中轴线和所述小臂的中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臂架装置上的辅助管路和液压管护罩分别设置在臂架的中心轴线两侧,且二者对称分布。所述回转台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旋转底盘、设置在旋转底盘上的两竖支撑板、连接两竖支撑板的横支撑板,所述横支撑板设置在竖支撑板的高度方向的上三分点上或两个三分点之间,位于横支撑板左右两侧的所述竖支撑板顶部的同一高度上分别设置有形状大小一致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横支撑板的中央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中轴线重合,且与第三通孔的中轴线垂直,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大臂前端与小臂末端通过两根连杆铰接,大臂前端的一段、小臂末端的一段、两根连杆分别构成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四边形的四条边,所述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均位于大臂中心轴线和小臂中心轴线共同所在的竖直面内。优选的,大臂俯仰油缸与回转台底部铰接,大臂俯仰油缸设置在两竖支撑板之间。优选的,小臂俯仰油缸铰接在大臂与小臂之间。优选的,所述竖支撑板的底部板宽大于顶部板宽。优选的,所述竖支撑板的第一腰边与第二腰边均以其上端向远离小臂的方向倾斜,第一腰边与竖直面的夹角大于第二腰边与竖直面的夹角,所述第一腰边为较为靠近小臂的腰边。优选的,大臂俯仰油缸与回转台的铰点为E,大臂与回转台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两个铰点连线的中心点为F,大臂俯仰油缸与大臂的铰点为G,且E、F和G点构成的三角形位于竖直平面内。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首先将回转台和臂架装置都设置为左右对称结构,在物理结构上确保臂架系统的平衡性;然后,大臂末端与回转台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铰接,使得大臂在俯仰时,水平面受力一致,不会发生侧弯压弯现象;还有,大臂、小臂、两根连杆分别构成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竖直面的投影位置与中心轴线重合,即大臂与小臂的连接铰点也位于正中竖直面上,同时臂架装置上的辅助管路和液压管护罩沿臂架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则使得大臂小臂在左右回转时,水平面受力依然一致,避免臂架重心偏离中轴线,各活动铰点的孔受力平均。因此,本申请避免了铰点处各轴套的偏载现象,使得各铰点处的轴套孔变形均可控且均匀,拆卸铰轴便捷,更换轴承的时间短,保证臂架装置的使用性能,进而提高臂架装置乃至混凝土湿喷机整机的使用寿命。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臂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臂架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大臂与小臂铰接点移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大臂与回转台铰接点移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回转台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大臂与回转台铰接点后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H部放大示意图;其中,1、机床,2、回转台,3、大臂,4、小臂,5、辅助管路,6、液压管护罩,7、旋转底盘,8、竖支撑板,9、横支撑板,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一腰边,13、第二腰边,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大臂俯仰油缸,17、小臂俯仰油缸,18、泵送弯管I,19、泵送弯管II,20、泵送弯管III,21、第三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轮式湿喷机的臂架系统,包括设置在机床I上的回转台2、与所述回转台2连接的臂架装置,所述臂架装置包括末端与回转台2铰接的大臂3以及与所述大臂3前端连接的小臂4,则大臂和小臂通过回转台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轮式湿喷机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床上的回转台、与所述回转台连接的臂架装置,所述臂架装置包括末端与回转台铰接的大臂以及与所述大臂前端连接的小臂,所述大臂的中轴线和所述小臂的中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臂架装置上的辅助管路和液压管护罩分别设置在臂架的中心轴线两侧,且二者对称分布;所述回转台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旋转底盘、设置在旋转底盘上的两竖支撑板、连接两竖支撑板的横支撑板,所述横支撑板设置在竖支撑板的高度方向的上三分点上或两个三分点之间,位于横支撑板左右两侧的所述竖支撑板顶部的同一高度上分别设置有形状大小一致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横支撑板的中央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中轴线重合,且与第三通孔的中轴线垂直,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大臂末端与回转台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铰接;所述大臂前端与小臂末端通过两根连杆铰接,大臂前端的一段、小臂末端的一段、两根连杆分别构成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四边形的四条边,所述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均位于大臂中心轴线和小臂中心轴线共同所在的竖直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军,龚俊,陈雄,管付如,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五新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