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玻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56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及安装于层压件边缘的边框,所述层压件呈矩形并设有长边及短边,所述长边和短边中仅有一者安装有所述边框,且所述边框为分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双玻光伏组件的两个边上设置边框,安装时只需将边框上的固定孔对准螺栓,便可直接将光伏组件套设于螺栓上,取代现有双玻光伏组件使用的夹具,且边框设置后可大大增加双玻光伏组件的机械强度,也可起到保护层压件边角的作用,免去了安装护角的麻烦,也便于周转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玻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双玻光伏组件,主要由两层玻璃,以及玻璃之间的封装胶膜、电池片串组成,通过层压机的层压,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虽然双玻光伏组件有很多优点,但以下两点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改善:第一,双玻组件的两层玻璃结构导致了在现场安装组件时,常规组件的夹具不适用双玻组件。现有技术一般使用特制的双玻夹具来固定组件。由于双玻组件表面是玻璃,如果玻璃和金属直接受力接触,很容易造成玻璃爆裂,需要在夹具里面增加两块EPDM橡胶,但金属夹具和EPDM很难有效的结合不松动。两者制作公差如果太小,EPDM橡胶容易变形或者很难塞入金属夹具内。两者制作公差如果太大,容易松动脱落。同时可能需要使用多个夹具来固定光伏组件,现场安装不方便。第二,由于双玻光伏组件使用的是钢化玻璃,钢化玻璃的边角处极易在后续现场安装过程中撞到硬物而导致组件爆裂。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光伏组件的四角用四个塑料护角来实现保护,但此类护角只能通过人员手工填充硅胶后手工安装在组件的四角,也有一些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其可改善光伏组件现场安装的便捷性并提高光伏组件的机械强度,也可更好的保护光伏组件。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及安装于层压件边缘的边框,所述层压件呈矩形并设有长边及短边,所述长边和短边中仅有一者安装有所述边框,且所述边框为分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边框包括分别抵接于层压件正面和背面的上压块和下压块,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之间形成有卡持所述层压件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均呈F型且设有相互对应的设置的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边框安装于所述层压件的长边,且边框的两端向外延伸超过所述长边以遮盖住层压件的四个边角。进一步地,所述下压块设有水平延伸的支撑板及自支撑板表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定位板,所述支撑板设有朝向所述层压件延伸且支撑于所述层压件背面的下托板;所述上压块设有水平压板及自水平压板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定位板卡扣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定位板上分别设有凹部和凸部,且凹部的位置高于所述凸部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凹部位于其中一个定位板的顶端,所述凸部位于另一个定位板的底端。进一步地,所述两个限位板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设有与所述凹部和凸部配合的上侧限位部和下侧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下压块的两个定位板收容于所述上压块的两个限位板之间,且所述限位板与定位板相互卡扣的位置位于同一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为腰型孔,其长度方向与所述边框的长度方向平行。本技术通过在双玻光伏组件的两个边上设置边框,安装时只需将边框上的固定孔对准螺栓,便可直接将光伏组件套设于螺栓上,取代现有双玻光伏组件使用的夹具,且边框设置后可大大增加双玻光伏组件的机械强度,也可起到保护层压件边角的作用,免去了安装护角的麻烦,也便于周转运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玻光伏组件的长边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双玻光伏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边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双玻光伏组件在另一实施例中的边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如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玻光伏组件100,其包括层压件10及安装于层压件10边缘的边框20,所述层压件10通过边框20实现光伏组件100的固定安装,将光伏组件100安装至支架或轨道(未图示)上。所述层压件10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盖板玻璃11、电池串12及背板玻璃13。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层压件10呈长方形,其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14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15,所述边框20仅安装于所述层压件10的两个长边14上,且边框20的长度略长于所述层压件10的长边14,使得边框20的两端A、B向外延伸超过所述长边14,从而覆盖住了整个层压件10的四个边角,避免层压件10的四个边角因暴露在外而易受损的问题,同时也免去安装护角的麻烦。另外,在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边框20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分别压于层压件正面和背面的上压块21和下压块22,其中,所述下压块22呈F型,其设有水平延伸的支撑板23及自支撑板23表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定位板24,所述支撑板23设有朝向所述层压件10延伸且支撑于所述层压件10的背板玻璃13上的下托板25,所述两个定位板24相互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开口朝上的容纳槽26,且两个定位板24上分别设有朝向所述容纳槽26的凹部240和凸部241,且凹部240的位置高于所述凸部241,即所述凹部240位于其中一个定位板24的顶端,所述凸部241位于另一个定位板24的底端。所述上压块21也呈F型,其设有水平压板27及自水平压板27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个限位板28,所述水平压板27一端朝所述层压件10延伸且遮盖于所述层压件10的盖板玻璃11上,所述两个限位板28相互平行设置且收容于所述容纳槽26内,用于与所述定位板24卡扣配合,所述两个限位板28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凹部240和凸部241配合的上侧限位部280和下侧限位部281,如此设置,使得定位板24与限位板28的卡扣位置呈上、下分布。除此之外,所述水平压板27与所述下托板25之间形成卡持所述层压件10长边14的卡槽290,且水平压板27和支撑板23上均设有相互对应的固定孔291,用于安装螺栓,并通过螺栓将双玻光伏组件100安装至导轨或横梁上,所述固定孔291至少为两个,且均为腰型孔,其长度方向与所述边框20的长度方向平行,在光伏组件100安装时,可不再需要利用特殊的夹具来固定光伏组件100,可以直接将光伏组件100挂在导轨或横梁上的螺栓(未图示)上,然后在光伏组件100的正面拧螺母,如此可极大的方便现场安装工序。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块22的两个定位板24收容于所述上压块21的两个限位板28之间,且限位板28与定位板24的卡扣位置位于同一高度,且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定位板24上均设有凸部241。可见,本技术通过在双玻光伏组件100的两个长边14上设置带腰型孔的边框20,安装时只需将腰型孔对准螺栓,便可直接将光伏组件100套设于螺栓上,取代现有双玻光伏组件100使用的夹具,且边框20设置于长边14上后可大大增加双玻光伏组件100的机械强度,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玻光伏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及安装于层压件边缘的边框,所述层压件呈矩形并设有长边及短边,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和短边中仅有一者安装有所述边框,且所述边框为分体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及安装于层压件边缘的边框,所述层压件呈矩形并设有长边及短边,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和短边中仅有一者安装有所述边框,且所述边框为分体式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分别抵接于层压件正面和背面的上压块和下压块,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之间形成有卡持所述层压件的卡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均呈F型且设有相互对应设置的固定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安装于所述层压件的长边,且边框的两端向外延伸超过所述长边以遮盖住层压件的四个边角。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设有水平延伸的支撑板及自支撑板表面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定位板,所述支撑板设有朝向所述层压件延伸且支撑于所述层压件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学明倪阳冬
申请(专利权)人: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