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动触头轴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0538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动触头轴铆接装置,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通过固定板固定在一底板上,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铆接机上,下模上设有从上到下贯穿下模的中心通孔,中心通孔和中心孔间设有下铆钉,上模包括一上铆钉,上铆钉与下铆钉配合完成对动触头的铆接工作,此外,装置还通过压簧、优利胶、预压圈等缓冲机构的设置,避免了过大的冲力对动触头造成破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铆接冲压力从动触头轴转移到动触头,大大简化铆接装置,减轻铆接装置质量,同时使铆接过程更加简便,并提高了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动触头轴铆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铆接工装,具体涉及断路器动触头轴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包含动、静触头,其中动触头1需固定铆接一动触头轴11,如图1所示,现有铆接工艺多通过两端轴向挤压穿过动触头轴孔12的动触头轴11以扩张其轴径使其卡接在动触头1上的轴孔12中。对应的,所采用的铆接工装包含有上下分布的多块压板,由于要将轴压变形,因此要求压板重量较大,且过于笨重,使用过程中存在移动不便,易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等不足。多块压板的铆接工装往往先将动触头放进工装内部,然后采用镊子将动触头轴从压板中间穿过动触头上的轴孔,显然,庞大的工装使得动触头轴的安装存在困难,压板间光线不足会使得肉眼无法观察清楚,操作起来十分不便,且耗费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此外,经长期使用,压板间起缓冲作用的橡胶往往会因为受力的不均衡而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致使各压板间距不等,下压过程由于对动触头轴施力并非竖直向下而可能导致动触头轴倾斜,固定后的动触头轴在动触头两侧的轴段长度、倾斜度无法满足生产使用,而经常更换缓冲橡胶去调整工装则要花费大量时间与成本,基于此,现有压板式动触头轴铆接装置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断路器动触头轴铆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动触头轴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通过固定板固定在一底板上,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铆接机上,所述下模上设有从上到下贯穿所述下模的中心通孔,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设有位置与所述中心通孔相对的中心孔,所述中心通孔和所述中心孔间设有下铆钉,所述上模包括一上铆钉,所述上铆钉上端固定在铆接机上,所述上铆钉下端设有与所述中心通孔相对并配合中心通孔完成铆接的圆孔,所述上铆钉下端还套设有预压圈,所述预压圈上方还设有优利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动触头轴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通过固定板固定在一底板上,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铆接机上,所述下模上设有从上到下贯穿所述下模的中心通孔,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设有位置与所述中心通孔相对的中心孔,所述中心通孔和所述中心孔间设有下铆钉,所述上模包括一上铆钉,所述上铆钉上端固定在铆接机上,所述上铆钉下端设有与所述中心通孔相对并配合中心通孔完成铆接的圆孔,所述上铆钉下端还套设有预压圈,所述预压圈上方还设有优利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动触头轴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方还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伟杨永通彭彦卿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