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刚度板簧刚度拟合及刚柔耦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0189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变刚度板簧刚度拟合及刚柔耦合装置,包括:后悬架总成模型及后板簧及减震器总成简化模型,所述后悬架总成模型包括板簧前吊耳、板簧固定夹、中心固定螺栓、U型螺栓、限位块、板簧后吊耳、后吊耳连接环、后减震器及对称侧板簧,所述板簧前吊耳通过轴套连接板簧前吊耳与车架,所述板簧固定夹固定副板簧防止板簧横向窜动,所述中心固定螺栓在板簧的中心位置,U型螺栓把主副板簧与车桥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起到限制板簧在极限工况下垂向运动,板簧后吊耳、后吊耳连接环通过吊耳连接环把板簧后吊耳与车架连接,后减震器对弹簧质量系统提供阻尼;所述减震器总成简化模型包括主副板簧本体以及板簧固定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刚度板簧刚度拟合及刚柔耦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试验
,具体属于一种变刚度板簧刚度拟合及刚柔耦合装置。
技术介绍
钢板弹簧具有非线性刚度结构特性,因此在模拟刚度时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在非线性刚度范畴,钢板弹簧模拟的精度是很不准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拟合钢板弹簧在空载和满载等不同工况的刚度特性,根据不同的载荷工况进行不同的约束方式,进而拟合出于测试结果接近的非线性刚度特性,具有一定的工程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刚度板簧刚度拟合及刚柔耦合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刚度板簧刚度拟合及刚柔耦合装置,其包括:后悬架总成模型及后板簧及减震器总成简化模型,所述后悬架总成模型包括板簧前吊耳、板簧固定夹、中心固定螺栓、U型螺栓、限位块、板簧后吊耳、后吊耳连接环、后减震器及对称侧板簧,所述板簧前吊耳通过轴套连接板簧前吊耳与车架,所述板簧固定夹固定副板簧防止板簧横向窜动,所述中心固定螺栓在板簧的中心位置,用于连接主板簧、副板簧,防止主副板簧相对运动,U型螺栓把主副板簧与车桥固定连接起到固定悬架与车架的作用,所述限位块起到限制板簧在极限工况下垂向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刚度板簧刚度拟合及刚柔耦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刚度板簧刚度拟合及刚柔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悬架总成模型及后板簧及减震器总成简化模型,所述后悬架总成模型包括板簧前吊耳(1)、板簧固定夹(2)、中心固定螺栓(3)、U型螺栓(4)、限位块(5)、板簧后吊耳(6)、后吊耳连接环(7)、后减震器(8)及对称侧板簧(9),所述板簧前吊耳(1)通过轴套连接板簧前吊耳与车架,所述板簧固定夹(2)固定副板簧防止板簧横向窜动,所述中心固定螺栓(3)在板簧的中心位置,用于连接主板簧、副板簧,防止主副板簧相对运动,U型螺栓(4)把主副板簧与车桥固定连接起到固定悬架与车架的作用,所述限位块(5)起到限制板簧在极限工况下垂向运动,防止板簧因为负载过大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刚度板簧刚度拟合及刚柔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悬架总成模型及后板簧及减震器总成简化模型,所述后悬架总成模型包括板簧前吊耳(1)、板簧固定夹(2)、中心固定螺栓(3)、U型螺栓(4)、限位块(5)、板簧后吊耳(6)、后吊耳连接环(7)、后减震器(8)及对称侧板簧(9),所述板簧前吊耳(1)通过轴套连接板簧前吊耳与车架,所述板簧固定夹(2)固定副板簧防止板簧横向窜动,所述中心固定螺栓(3)在板簧的中心位置,用于连接主板簧、副板簧,防止主副板簧相对运动,U型螺栓(4)把主副板簧与车桥固定连接起到固定悬架与车架的作用,所述限位块(5)起到限制板簧在极限工况下垂向运动,防止板簧因为负载过大而引起大变形运动导致的结构损伤,板簧后吊耳(6)、后吊耳连接环(7)通过吊耳连接环把板簧后吊耳与车架连接,后减震器(8)对弹簧质量系统提供阻尼起到振动缓冲的作用;所述减震器总成简化模型包括主副板簧本体以及板簧固定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刚度板簧刚度拟合及刚柔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板簧与车架的连接模拟,包括主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锦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