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996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锅炉,具体涉及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在锅炉的排污口设置有连续排污膨胀器,连续排污膨胀器设置二次蒸汽出气口和废热水出水口,所述的二次蒸汽出气口通过热气管道重新进入锅炉,热气管道上设置阀门,所述的废热水出水口连接有废水分离装置,废水分离装置左端上方设置为进液口,右端上方设置热水出口,右端下方设置冷水出口,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下部分浸泡在冷水池中,在废水分离装置内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板,隔板竖直设置,隔板与废水分离装置的顶面及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的热水出口通过水泵通入锅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锅炉排污水进行合理利用,节约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
本技术涉及锅炉,具体涉及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
技术介绍
锅炉中,进入汽包的给水总是带有一定的盐分,锅内进行加药处理后,锅水的结垢性物质转变为水渣,此外锅水腐蚀金属也要产生一些腐蚀产物因此,在锅水中含有各种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锅炉运行中,这些杂质只有很少部分被蒸汽带走,绝大部分留在锅水中,随着锅水的不断蒸发,这些杂质浓度逐渐增大为了控制锅水品质,必须进行锅炉排污,以排出部分被盐质和水渣污染的锅水,并以清给水进行补充。锅炉排污水中对环境的有害物质较少,因此经常直接排出,这部分水没有加以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解决目前的锅炉排污水没有加以合理利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在锅炉的排污口设置有连续排污膨胀器,连续排污膨胀器设置二次蒸汽出气口和废热水出水口,所述的二次蒸汽出气口通过热气管道重新进入锅炉,热气管道上设置阀门,所述的废热水出水口连接有废水分离装置,废水分离装置左端上方设置为进液口,右端上方设置热水出口,右端下方设置冷水出口,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下部分浸泡在冷水池中,在废水分离装置内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板,隔板竖直设置,隔板与废水分离装置的顶面及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的热水出口通过水泵通入锅炉。锅炉排污水从锅炉的排污口进入连续排污膨胀器,连续排污膨胀器为现有技术,连续排污膨胀器用来将锅炉的连续排污减压扩容,排污水在连连续排污膨胀器内绝热膨胀分离为二次蒸汽和废热水,并在连续排污膨胀器内经扩容、降压、热量交换,然后排放,二次蒸汽通过二次蒸汽出气口及热气管道重新进入锅炉,废热水通过废热水出水口进入废水分离装置,由于废水分离装置下部分浸泡在冷水池中,废水分离装置下部分温度较低,废热水在废水分离装置中发生热虹吸现象进行分离,上部分水温较高,下部分水温较低,顺着隔板进行沉降,废热水在冷却过程中,其中的矿物质也随之固化沉降,因此上部分水中杂质较少,通过热水出口通过水泵通入锅炉,再次得以利用;下部分的水中杂质较多,便排放出去。作为优选,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的冷水出口连接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上部设置排水口,排水口通过水泵通入锅炉。废水分离装置下部分的水经冷水出口排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后,沉淀池内上部分的水通过水泵通入锅炉得以再次利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的冷水出口连接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上部设置排水口,排水口通过水泵通入冷水池。废水分离装置下部分的水经冷水出口排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后,沉淀池内上部分的水通过水泵通入冷水池,用以废水分离装置的冷却,得到再次利用。作为优选,所述的隔板外表面设置有致密孔洞。致密孔洞利于水中矿物质产生沉积。作为优选,所述的隔板外表面设置棉布层。棉布层更加利于水中矿物质的沉积及吸附。作为优选,所述的棉布层缠绕在隔板外表面,在棉布层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粘贴块,棉布层缠绕隔板后,通过粘贴块连接。一定时间后,可将棉布层从隔板上进行拆卸更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技术对锅炉排污水进行合理利用,节约用水;本技术废水分离装置中的隔板利于水中矿物质产生沉积;本技术方便将棉布层从隔板上进行拆卸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示出了此种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实施例1: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在锅炉7的排污口设置有连续排污膨胀器1,连续排污膨胀器1设置二次蒸汽出气口和废热水出水口,所述的二次蒸汽出气口通过热气管道重新进入锅炉7,热气管道上设置阀门,所述的废热水出水口连接有废水分离装置2,废水分离装置2左端上方设置为进液口,右端上方设置热水出口,右端下方设置冷水出口,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2下部分浸泡在冷水池3中,在废水分离装置2内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板4,隔板4竖直设置,隔板4与废水分离装置2的顶面及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2的热水出口通过水泵通入锅炉7。锅炉排污水从锅炉7的排污口进入连续排污膨胀器1,连续排污膨胀器1为现有技术,连续排污膨胀器1用来将锅炉的连续排污减压扩容,排污水在连连续排污膨胀器1内绝热膨胀分离为二次蒸汽和废热水,并在连续排污膨胀器1内经扩容、降压、热量交换,然后排放,二次蒸汽通过二次蒸汽出气口及热气管道重新进入锅炉7,废热水通过废热水出水口进入废水分离装置2,由于废水分离装置2下部分浸泡在冷水池3中,废水分离装置2下部分温度较低,废热水在废水分离装置2中进行分离,上部分水温较高,下部分水温较低,顺着隔板4进行沉降,废热水在冷却过程中,其中的矿物质也随之固化沉降,因此上部分水中杂质较少,通过热水出口通过水泵通入锅炉7,再次得以利用;下部分的水中杂质较多,便排放出去。实施例2: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在锅炉7的排污口设置有连续排污膨胀器1,连续排污膨胀器1设置二次蒸汽出气口和废热水出水口,所述的二次蒸汽出气口通过热气管道重新进入锅炉7,热气管道上设置阀门,所述的废热水出水口连接有废水分离装置2,废水分离装置2左端上方设置为进液口,右端上方设置热水出口,右端下方设置冷水出口,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2下部分浸泡在冷水池3中,在废水分离装置2内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板4,隔板4竖直设置,隔板4与废水分离装置2的顶面及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2的热水出口通过水泵通入锅炉7。锅炉排污水从锅炉7的排污口进入连续排污膨胀器1,连续排污膨胀器1为现有技术,连续排污膨胀器1用来将锅炉的连续排污减压扩容,排污水在连连续排污膨胀器1内绝热膨胀分离为二次蒸汽和废热水,并在连续排污膨胀器1内经扩容、降压、热量交换,然后排放,二次蒸汽通过二次蒸汽出气口及热气管道重新进入锅炉7,废热水通过废热水出水口进入废水分离装置2,由于废水分离装置2下部分浸泡在冷水池3中,废水分离装置2下部分温度较低,废热水在废水分离装置2中进行分离,上部分水温较高,下部分水温较低,顺着隔板4进行沉降,废热水在冷却过程中,其中的矿物质也随之固化沉降,因此上部分水中杂质较少,通过热水出口通过水泵通入锅炉7,再次得以利用;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2的冷水出口连接有沉淀池6,所述沉淀池6上部设置排水口,排水口通过水泵通入冷水池3。废水分离装置2下部分的水经冷水出口排入沉淀池6进行沉淀后,沉淀池6内上部分的水通过水泵通入冷水池3,用以废水分离装置2的冷却,得到再次利用。实施例3: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在锅炉7的排污口设置有连续排污膨胀器1,连续排污膨胀器1设置二次蒸汽出气口和废热水出水口,所述的二次蒸汽出气口通过热气管道重新进入锅炉7,热气管道上设置阀门,所述的废热水出水口连接有废水分离装置2,废水分离装置2左端上方设置为进液口,右端上方设置热水出口,右端下方设置冷水出口,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2下部分浸泡在冷水池3中,在废水分离装置2内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板4,隔板4竖直设置,隔板4与废水分离装置2的顶面及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2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

【技术保护点】
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锅炉(7)的排污口设置有连续排污膨胀器(1),连续排污膨胀器(1)设置二次蒸汽出气口和废热水出水口,所述的二次蒸汽出气口通过热气管道重新进入锅炉(7),热气管道上设置阀门,所述的废热水出水口连接有废水分离装置(2),废水分离装置(2)左端上方设置为进液口,右端上方设置热水出口,右端下方设置冷水出口,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2)下部分浸泡在冷水池(3)中,在废水分离装置(2)内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板(4),隔板(4)竖直设置,隔板(4)与废水分离装置(2)的顶面及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2)的热水出口通过水泵通入锅炉(7)。

【技术特征摘要】
1.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锅炉(7)的排污口设置有连续排污膨胀器(1),连续排污膨胀器(1)设置二次蒸汽出气口和废热水出水口,所述的二次蒸汽出气口通过热气管道重新进入锅炉(7),热气管道上设置阀门,所述的废热水出水口连接有废水分离装置(2),废水分离装置(2)左端上方设置为进液口,右端上方设置热水出口,右端下方设置冷水出口,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2)下部分浸泡在冷水池(3)中,在废水分离装置(2)内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板(4),隔板(4)竖直设置,隔板(4)与废水分离装置(2)的顶面及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2)的热水出口通过水泵通入锅炉(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的节水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水分离装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现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永兴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