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大太专利>正文

小型水能发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9738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1:37
本申请公开了小型水能发电站,包括设于水渠内部的前支架和后支架、设于前支架和后支架的上端的转动支撑轴、套设于转动支撑轴上且位于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的转动轮、设于前支架前侧且与转动支撑轴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变速系统、设于变速系统左侧且与变速系统相连接的发电装置、设于所述转动轮右下方并与前支架和后支架相连接的导流水槽组。本申请不仅结构简单、设备实施成本低,且还能利用引水水渠的丰富水资源来发电,更进一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另外还可在同一个引水水渠上多处设置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引水水渠的丰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水能发电站
本申请涉及发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水能发电站。
技术介绍
现有水利发电的普遍方式大多是在大河上游修筑堤坝,持续蓄积丰富的水源,然后利用水落差的势能带动发电机组发电,然而,此种发电方式却只适于在水量充沛的江河上游实施。且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进而影响作为绿色且可再生能源之一的电能也随之日益紧张,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电能短缺仍然是目前乃至今后需要克服的能源问题。而现有的引水水渠根据水量的充沛程度,存在有枯水期和丰水期,然而依然具有很大的动能和势能,但无法有效地利用,若能在引水水渠中建设发电站,不仅能够实现节能环保,还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引水水渠上的小型水能发电站。它不仅其结构简单、设备实施成本低,且还能利用引水水渠的丰富水资源来发电,以此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另外还可在同一个引水水渠上多处设置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进而进一步提高引水水渠的丰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申请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包括设于水渠内部的前支架和后支架,该小型水能发电站还包括:转动支撑轴,其设于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上端;转动轮,其套设于所述转动支撑轴上,且位于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之间;变速系统,其设于所述前支架前侧,且与所述转动支撑轴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发电装置,其与所述转动轮相连接;导流水槽组,其设于所述转动轮下方,并与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相连接,且用于汇聚且导引水流冲击所述转动轮,使所述转动轮联动所述转动支撑轴同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发电装置转动而发电工作。如上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所述导流水槽组包括:前内导流板,其设于所述外导流水槽内部的前侧;后内导流板,其设于所述外导流水槽内部的后侧;所述前内导流板与所述后内导流板对称设置,且形成从右往左逐渐收窄的喇叭形状。如上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所述前内导流板和所述后内导流板的左端侧壁上均设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形状与所述转动轮的形状相匹配。如上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所述转动轮包括:前转轮片,其位于所述前支架后侧;后转轮片,其位于所述前转轮片后侧;叶片,其位于所述前转轮片和所述后转轮片之间,且沿所述前转轮片和所述后转轮片的周侧的不同位置依次设置。如上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所述叶片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状。如上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所述前内导流板与所述后内导流板所形成的左端开口沿其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叶片沿其前后方向的长度。如上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该小型水能发电站还包括设于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发电装置之间的变速系统,所述变速系统一端与所述转动支撑轴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发电装置相连接,且其包括:第一变速装置,其位于所述前支架前侧,且其与所述转动支撑轴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第二变速装置,其位于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和所述发电装置之间;第一传动带,其套设于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和所述第二变速装置之上;第二传动带,其套设于所述第二变速装置和所述发电装置之上。如上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所述所述变速系统还包括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手柄,其设于所述第一变速装置上且可转动;制动部件,其设于所述转动支撑轴动力输出端上;制动绳索,其连接于所述制动手柄与所述制动部件之间;当所述制动绳索经所述制动手柄牵拉时,所述制动部件制动所述转动轮减速运动。如上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该小型水能发电站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于所述导流水槽组前后两侧,且升降调节所述前支架、所述后支架及所述导流水槽组的位置高度,进而带动所述转动支撑轴、所述转动轮、所述变速系统及所述发电装置同时升降运动。如上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所述外导流水槽的形状均为喇叭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1、本申请通过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将所述转动轮固定于水渠上,且使所述转动轮与水面接触,再通过所述导流水槽组汇聚抬高蓄水高度,当水渠中的蓄水高度高于所述导流水槽组时,所述导流水槽组又导引水流冲击所述转动轮,继而所述转动轮联动所述转动支撑轴同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发电装置转动而发电工作,达到了本申请不仅结构简单、设备实施成本低,且还能利用引水水渠的丰富水资源来发电,以此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另外还可在同一个引水水渠上多处设置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引水水渠的丰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本申请中所述叶片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状,目的在于增加水流对其的冲击作用力,从而可以达到加速所述转动轮的转动速度,进而能够大大地提高本申请的工作效率;3、本申请通过所述前内导流板与所述后内导流板对称设置,且形成从右往左逐渐收窄的喇叭形状,使得水渠的水流能够更加容易地被汇聚导引且冲击所述转动轮,同时也是大大地提高所述导流水槽组对所述转动轮的冲击作用,进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本申请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小型水能发电站的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小型水能发电站隐藏所述第一传动带及第二传动带的立体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小型水能发电站局部分解的分解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小型水能发电站隐藏所述外导流水槽、第一传动带及第二传动带的立体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小型水能发电站中所述转动轮的立体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小型水能发电站中所述后内导流板的立体图。图7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I。图8是图3的局部放大视图II。【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8所示,小型水能发电站,包括前支架1、后支架2、转动支撑轴3、转动轮4、变速系统5、发电装置6、导流水槽组7及升降装置8。具体地,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设于水渠内部。所述转动支撑轴3设于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的上端。所述转动轮4套设于所述转动支撑轴3上,且位于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之间。所述发电装置6与所述转动轮4相连接。所述导流水槽组7设于所述转动轮4下方,并与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相连接,且用于汇聚且导引水流冲击所述转动轮4,使所述转动轮4联动所述转动支撑轴3同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发电装置6转动而发电工作。本申请通过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将所述转动轮4固定于水渠上,且使所述转动轮4与水面接触,再通过所述导流水槽组7汇聚抬高蓄水高度,当水渠中的蓄水高度高于所述导流水槽组7时,所述导流水槽组7又导引水流冲击所述转动轮4,继而所述转动轮4联动所述转动支撑轴3同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发电装置6转动而发电工作,达到了本申请不仅结构简单、设备实施成本低,且还能利用引水水渠的丰富水资源来发电,以此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另外还可在同一个引水水渠上多处设置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引水水渠的丰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所述转动轮4包括前转轮片41、叶片42及后转轮片43。所述前转轮片41位于所述前支架1后侧。所述后转轮片43位于所述前转轮片41后侧。所述叶片42位于所述前转轮片41和所述后转轮片43之间,且沿所述前转轮片41和所述后转轮片43的周侧的不同位置依次设置。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方便于安装。所述叶片42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状。其目的在于增加水流对其的冲击作用力,从而可以达到加速所述转动轮4的转动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小型水能发电站

【技术保护点】
小型水能发电站,包括设于水渠内部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2),其特征在于,该小型水能发电站还包括:转动支撑轴(3),其设于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的上端;转动轮(4),其套设于所述转动支撑轴(3)上,且位于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之间;发电装置(6),其与所述转动轮(4)相连接;导流水槽组(7),其设于所述转动轮(4)下方,并与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相连接,且用于汇聚且导引水流冲击所述转动轮(4),使所述转动轮(4)联动所述转动支撑轴(3)同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发电装置(6)转动而发电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型水能发电站,包括设于水渠内部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2),其特征在于,该小型水能发电站还包括:转动支撑轴(3),其设于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的上端;转动轮(4),其套设于所述转动支撑轴(3)上,且位于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之间;发电装置(6),其与所述转动轮(4)相连接;导流水槽组(7),其设于所述转动轮(4)下方,并与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相连接,且用于汇聚且导引水流冲击所述转动轮(4),使所述转动轮(4)联动所述转动支撑轴(3)同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发电装置(6)转动而发电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水槽组(7)包括:外导流水槽(71),其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支架(1)和所述后支架(2)的外侧,且其由左往右向上倾斜,使其右端高度高于左端高度;前内导流板(72),其设于所述外导流水槽(71)内部的前侧;后内导流板(73),其设于所述外导流水槽(71)内部的后侧;所述前内导流板(72)与所述后内导流板(73)对称设置,且形成从右往左逐渐收窄的喇叭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导流板(72)和所述后内导流板(73)的左端侧壁上均设有弧形部(74),所述弧形部(74)的形状与所述转动轮(4)的形状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4)包括:前转轮片(41),其位于所述前支架(1)后侧;后转轮片(43),其位于所述前转轮片(41)后侧;叶片(42),其位于所述前转轮片(41)和所述后转轮片(43)之间,且沿所述前转轮片(41)和所述后转轮片(43)的周侧的不同位置依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水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42)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水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大太
申请(专利权)人:黄大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