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排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927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压排液装置,包括密封罐、进液管路、进气管路、排液管路以及排气管路,所述进液管路、所述进气管路、所述排液管路以及所述排气管路均通过贯通密封罐的内外部环境的方式与密封罐内部相连通,还包括回液气路,回液气路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路相连,回液气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液管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很方便地回收排液管路中的残余液体以及避免因为排液管路两端的气压差距过大而导致易挥发气体的大量逸出。

Pressure drai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neumatic discharge device, comprises a sealing tank, liquid inlet pipe, an air inlet pipe and a liquid discharge pipe and the exhaust pipe, the liquid inlet pipe, the inlet pipe, the liquid discharge pipe and the exhaust pipes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aled tank through the internal through internal and external sealing tank the environment in a way that also includes a liquid return gas path, one end of a liquid return gas path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inlet pipe, the other end of the road back to the liquid gas and the liquid discharging pipe is connected. The invention can conveniently recover the residual liquid in the drainage pipeline and avoid the large escaping of volatile gas due to the large gap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discharge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压排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压排液装置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密封罐装下的易挥发液体的气压排液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气压排液装置,普遍采用出液口直接与外界大气相连的结构设计,若应用于易挥发的液体,会因为液体从高气压的密封罐向低气压的出液口的挥发逸出而造成液体的损耗和浪费;并且在液体排出完成后,没有对管道中尤其是出液口的残余液体进行回收或者清理,造成了液体的浪费。此外,堆积在出液口的液体,会由于蒸发或吸收水分而造成沉淀、结晶或者凝结,进而堵塞出液口,使得该装置的维修频率过高、生产效率低下;若液体具有腐蚀性,还会造成排液管路内壁的损坏和使用寿命的缩短,并最终导致气压排液装置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压排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易挥发性液体容易挥发出来且出液口易被堵塞、腐蚀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气压排液装置,包括密封罐、进液管路、进气管路、排液管路以及排气管路,所述进液管路、所述进气管路、所述排液管路以及所述排气管路均通过贯通密封罐的内外部环境的方式与密封罐内部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液气路,回液气路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路相连,回液气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液管路相连。优选的是,所述回液气路的一端通过三通与进气管路相连。优选的是,所述回液气路的另一端与排液管路的出液口相连。优选的是,所述回液气路靠近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开口朝向所述排液管路设置。优选的是,在所述进液管路、所述排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位于所述回液气路的一端和密封罐外壁之间的部分、所述回液气路靠近三通的部分以及所述排液管路分别设置有第一双向阀、气阀、第二双向阀、第三双向阀以及第四双向阀。优选的是,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其与所述第一双向阀、所述气阀、所述第二双向阀、所述第三双向阀以及所述第四双向阀电连接,用于控制阀门的开关;第一气压感应装置,其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气压感应装置设置在进气管路位于所述回液气路的一端和第二双向阀之间的部分,其显示气压数据的显示器位于进气管路外,其感应端位于进气管路内,所述第一气压感应装置用于感应进气管路内的实时气压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以及,第二气压感应装置,其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气压感应装置设置在密封罐顶部,并且贯通密封罐,其显示气压数据的显示器位于密封罐外,其感应端位于密封罐内,所述第二气压感应装置用于感应密封罐内的实时气压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液位感应装置,其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液位感应装置设置在密封罐内,用于感应所述密封罐内的实时液位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优选的是,所述排液管路和所述回液管路在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侧均采用柔性管进行延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排液过程中,当进气管路中的气压变化过大或者气压过大时,控制模块会同时关闭进气管路上的第二双向阀和排气管路上的第四双向阀,从而就避免了因为排液管路两端的气压差距过大而导致易挥发气体的大量逸出,减少了液体的浪费;在需要回收排液管路中的残余液体时,控制模块会先关闭进气管路上的第二双向阀,再打开回液气路上的第三双向阀,并保持排液管路上的第四双向阀处于打开状态,这就可以在排液结束后,进气管路中的气体经过回液管路进入到排液管路中,从而通过进气的方式将排液管路中的残余液体可以回流至密封罐中,防止了残留液体凝固堵塞排液管道。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内容,并且随着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气压排液装置包括密封罐1、进液管路2、进气管路3、排液管路4、排气管路5和回液气路6。密封罐1的顶部安装有密封垫7,进液管路2、进气管路3、排液管路4和排气管路5通过贯通密封垫7的方式与密封罐的内部1相连通。此外,密封罐1的顶部与密封罐1管体一体成型以形成一密闭空间,进液管路2、进气管路3、排液管路4和排气管路5通过贯通密封罐1顶部的方式与密封罐1的内部1相连通。回液气路6的一端与进气管路3相连,具体的,回液气路6的一端与进气管路3通过三通8相连通;回液气路6的另一端与排液管路4相连,优选的是回液气路6的另一端与排液管路4上的出液口40相连通,为了防止排液管路4内的液体回流至回液气路6中,在回液气路6靠近出液口40处设置有一单向阀13,该单向阀13的开口朝向出液口40设置。此外,为了便于该装置及时控制,在进液管路2、排气管路5、进气管路3位于三通8和密封垫7之间的部分、回液气路6靠近三通8的部分以及排液管路4分别设置有第一双向阀9、气阀10、第二双向阀11、第三双向阀12以及第四双向阀14。见图2,为了方便该气压排液装置在多种环境下的正常使用,还可以在排液管路4和回液管路6靠近出液口40的一侧均使用柔性软管19进行延长。本专利技术的气压排液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5、第一气压感应装置16、第二气压感应装置17以及液位感应装置18。控制模块15与第一双向阀9、气阀10、第二双向阀11、第三双向阀12以及第四双向阀14电连接,用于控制这些阀门的开关。第一气压感应装置16与控制模块15电连接,第一气压感应装置16安装在进气管路3位于三通8和第二双向阀11之间的部分上,其显示气压数据的显示器位于进气管路3外,感应端位于进气管路3内,第一气压感应装置16用于感应进气管路3内的实时气压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15。第二气压感应装置17也与控制模块15电连接,第二气压感应装置17安装在密封罐1顶部,并且贯通密封罐1,其显示气压数据的显示器位于密封罐1外,其感应端位于密封罐1内,第二气压感应装置17用于感应密封罐1内的实时气压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15。液位感应器18安装在进液管路2位于密封罐1内的部分上,用于感应密封罐1内的实时液位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15,控制模块15根据实时传输的液位信号,控制第一双向阀9、气阀10、第二双向阀11、第三双向阀12以及第四双向阀14的开关。在密封罐1进液时,控制模块15先将进气管路3的第二双向阀11旋转到关闭位置,并将回液气路6的第三双向阀12旋转到关闭位置,然后将排气管路5的气阀10旋转到打开位置,并确认排液管路4的第四双向阀14旋转到关闭位置,再将进液管路2的第一双向阀9旋转到打开位置,从进液管路2中将液体注入到密封罐1中。当液位感应装置18传递给控制模块15的数据显示密封罐1内的液位达到受控高度时,控制模块15会将进液管路2上的第一双向阀9旋转到关闭位置,并将排气管路5的气阀10和排液管路4的第四双向阀14均旋转到关闭位置,密封罐1中即停止进液。在密封罐1排液时,控制模块15先将进气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压排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压排液装置,包括密封罐、进液管路、进气管路、排液管路以及排气管路,所述进液管路、所述进气管路、所述排液管路以及所述排气管路均通过贯通密封罐的内外部环境的方式与密封罐内部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液气路,回液气路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路相连,回液气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液管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压排液装置,包括密封罐、进液管路、进气管路、排液管路以及排气管路,所述进液管路、所述进气管路、所述排液管路以及所述排气管路均通过贯通密封罐的内外部环境的方式与密封罐内部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液气路,回液气路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路相连,回液气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液管路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气路的一端通过三通与进气管路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气路的另一端与排液管路的出液口相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气路靠近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开口朝向所述排液管路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液管路、所述排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位于所述回液气路的一端与密封罐外壁之间的部分、所述回液气路上以及所述排液管路分别设置有第一双向阀、气阀、第二双向阀、第三双向阀以及第四双向阀。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压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将张尚峰石欣超张世著
申请(专利权)人:鼎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