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8297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2:08
本申请涉及一种X射线机,其包括X射线球管、X射线探测器、C臂及调节臂。C臂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X射线球管及X射线探测器,C臂的中心偏离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且C臂可绕自身中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周向转动;而调节臂连接C臂、并带动C臂沿自身轴向移动,调节臂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进行轴向移动。该技术方案中,在C臂处于第一位置,调节臂处于第三位置时,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与调节臂的轴线的交点与定位点重合,这样C臂在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或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后,只需将调节臂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进行切换就能够保证定位点与X射线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始终为规定值,提高了C臂的操控效率。

X ray machine

The application involves a X - ray machine, which includes a X - ray tube, a X - ray detector, a C arm, and an adjustable arm. The opposite en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C arm X ray tube and X ray detector, the center beam offset from the center of the C arm X ray beam, and the C arm around its center between the first position and the second position of the circumferential rotation; and adjusting a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C arm, and C arm is driven to mov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self adjustment. Arm axial movement between the third and fourth positions. In the technical proposal, the C arm is in the first position, the adjusting arm is in the third posi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overlapping intersections X ray beam center beam and the adjusting arm axis, so that the C arm in the first position to the second position or the second position switch is switched to the first position, only the adjusting arm switch the third and fourth positions can be ensured between the positioning point and X ray detector distance to the specified value, improve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C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X射线机
本申请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X射线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中的X射线机有两种设计,一种是C臂等中心设计,即:C臂的中心位于X射线球管与X射线探测器之间的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上,但这样不容易保证C臂的重心平衡,操控体验不理想。另外一种是C臂非等中心设计,即:C臂的中心偏离X射线球管与X射线探测器之间的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这种设计可以很好的取得重心的平衡,操控体验较佳,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正侧位转换时,感兴趣图像区域有可能偏离出X射线的照射范围,需要重复定位感兴趣图像区域,增加了辐射剂量,降低了操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X射线机,能够提高C臂的操控效率以及降低X射线的辐射剂量。本申请提供的X射线机,其包括:用于发射X射线光束的X射线球管;与所述X射线球管相对设置、并用于接收所述X射线光束的X射线探测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X射线球管和所述X射线探测器的C臂,所述C臂的中心偏离所述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且所述C臂绕自身中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C臂的调节臂,所述调节臂带动所述C臂沿所述调节臂的轴向移动,所述调节臂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进行轴向移动,其中,所述X射线球管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之间设有一定位点,在所述C臂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调节臂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中心束与所述调节臂的轴线相交,且所述中心束与所述轴线的交点与所述定位点重合,所述定位点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为规定值,在所述C臂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调节臂移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中心束与所述轴线重合,且所述定位点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为规定值。优选地,在所述C臂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调节臂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中心束与所述轴线垂直。优选地,在所述C臂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调节臂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沿所述调节臂的轴向,所述C臂的中心与定位点之间的距离为偏移距离,所述调节臂从所述第三位置移动至所述第四位置的移动距离为二倍的所述偏移距离。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调节臂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调节臂的滑动方向为所述调节臂的轴向。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调节臂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调节臂的另一端与所述C臂连接,所述调节臂为伸缩构件,所述调节臂的伸缩方向为所述调节臂的轴向。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的升降结构,所述调节臂安装在所述升降结构上,且所述升降结构的升降方向与所述调节臂的轴向垂直。优选地,还包括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锁紧所述调节臂的位置。优选地,还包括C臂驱动结构,所述C臂驱动结构与所述C臂连接,以驱动所述C臂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周向转动。优选地,所述C臂通过所述C臂驱动结构连接于所述调节臂。优选地,还包括调节臂驱动结构,所述调节臂驱动结构与所述调节臂连接,以驱动所述调节臂沿自身的轴向移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X射线机,在C臂处于第一位置,调节臂处于第三位置时,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与调节臂的轴线的交点与定位点重合,这样C臂在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或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后,只需将调节臂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进行切换就能够保证定位点与X射线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始终为规定值,提高了C臂的操控效率。另外,由于本申请的X射线机C臂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时不需要重复定义定位点,可降低医护人员和患者调节位置过程中所吸收的辐射剂量。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X射线机的一个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X射线机的另一个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X射线机的再一个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C臂;11-X射线球管;12-X射线探测器;13-C臂驱动结构;14-调节臂;15-支撑本体;16-基板;17-滚轮;18-升降结构;20-定位点;30-感兴趣区域。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X射线机,其包括X射线球管11、X射线探测器12、C臂10及调节臂14。具体地,C臂10的两端分别连接X射线球管11及X射线探测器12,X射线球管11用于发射X射线光束,X射线探测器12与X射线球管11相对设置并用于接收此X射线光束。C臂10的中心偏离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a,且C臂10可绕自身中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周向转动,如图1中所示的A-B方向;;而调节臂14连接C臂10、并带动C臂10沿调节臂的轴向移动,如图1中所示的C-D方向,可选地,调节臂14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进行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上述X射线球管11与X射线探测器12之间设定定位点20,该定位点20是在空间上虚拟的一个点,该定位点20用于实现感兴趣区域30(例如:患者身上的待检测区域)的定位。具体地,在使用此X射线机对患者的待检测区域进行检测时,可先将待检测区域定位在定位点20处,以便于后续进行检测。上述提到C臂10可绕自身中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周向转动,如图1中所示的A-B方向;而调节臂14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进行轴向移动,如图1中所示的C-D方向。具体地,该C臂10与调节臂14之间的关系如下:如图1所示,在C臂10转动至第一位置,调节臂14移动至第三位置时,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a与调节臂14的轴线b相交,且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a与轴线b的交点与定位点20重合,该定位点20与X射线探测器12之间的距离为规定值d;如图3所示,在C臂10转动至第二位置,调节臂14移动至第四位置时,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a与轴线b重合,且定位点20与X射线探测器12之间的距离为规定值d,在此过程中定位点20在空间的位置不变。也就是说,在C臂10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为了保证定位点20与X射线探测器12之间的距离始终为规定值,即:为了保证定位点20处的感兴趣区域30的图像放大率几乎不变,同时也为了使定位点20不要偏离成像中心或使定位点20处的感兴趣区域30不要偏离出成像范围,可通过调节臂14调节C臂10在调节臂14的轴向上的位置。具体地,当C臂1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可移动调节臂14至第三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定位点20与X射线探测器12之间的距离为规定值。当C臂10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且调节臂14处于第三位置时,如图2所示,定位点20与X射线探测器12之间的距离大于规定值,因此,为了保证定位点20与X射线探测器12之间的距离始终为规定值,可使调节臂14移动至第四位置,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由于在C臂10处于第一位置,调节臂14处于第三位置时,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a与轴线b调节臂14的轴线bb的交点与定位点20重合,这样C臂10在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或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后,只需将调节臂14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进行切换就能够保证定位点20与X射线探测器12之间的距离始终为规定值,从而提高了C臂10的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X射线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射X射线光束的X射线球管;与所述X射线球管相对设置、并用于接收所述X射线光束的X射线探测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X射线球管和所述X射线探测器的C臂,所述C臂的中心偏离所述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且所述C臂绕自身中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C臂的调节臂,所述调节臂带动所述C臂沿所述调节臂的轴向移动,所述调节臂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进行轴向移动,其中,所述X射线球管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之间设有一定位点,在所述C臂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调节臂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中心束与所述调节臂的轴线相交,且所述中心束与所述轴线的交点与所述定位点重合,所述定位点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为规定值,在所述C臂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调节臂移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中心束与所述轴线重合,且所述定位点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为规定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射X射线光束的X射线球管;与所述X射线球管相对设置、并用于接收所述X射线光束的X射线探测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X射线球管和所述X射线探测器的C臂,所述C臂的中心偏离所述X射线光束的中心束,且所述C臂绕自身中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C臂的调节臂,所述调节臂带动所述C臂沿所述调节臂的轴向移动,所述调节臂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进行轴向移动,其中,所述X射线球管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之间设有一定位点,在所述C臂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调节臂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中心束与所述调节臂的轴线相交,且所述中心束与所述轴线的交点与所述定位点重合,所述定位点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为规定值,在所述C臂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调节臂移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中心束与所述轴线重合,且所述定位点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为规定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臂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调节臂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中心束与所述轴线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臂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调节臂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沿所述调节臂的轴向,所述C臂的中心与定位点之间的距离为偏移距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