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乔建国专利>正文

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凝胶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8031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凝胶,其包括如下组分:A剂20~30g、B剂40~60mL、C剂10~20mL、D剂30~50mL,E剂1~1.5g以及用于补足总体积至1000mL的水。所述A剂为黄原胶、海藻酸钠和刺槐豆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B剂为1.3‑丙二醇或山梨醇中的一种;所述C剂为无水乙醇;所述D剂为25%灭幼脲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1%苦皮藤素水乳剂或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中的一种;所述E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中的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凝胶在防治蛀干害虫时的应用,对蛀干害虫的防治效果好,且无毒无味,对蛀干害虫的天敌和环境安全。

A gel for preventing stem borers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gel for controlling dry borer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A agent 20~30g, B agent 40~60mL, C agent 10~20mL, D agent 30~50mL, E agent 1~1.5g and water for total volume to 1000mL. The A agent is one or several kinds of xanthan gum, sodium alginate and locust bean gum; the B agent is a 1.3 propylene glycol or sorbitol; the C agent for anhydrous ethanol; the D agent 25% chlorbenzuron suspending agent, 1.2% matrine nicotine missible oil, 1% Celangulins water emulsion or 0.5% veratridine a solution; the E agent is 50% carbendazim WP or 70% thiophanate methyl a WP in.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el in controlling dry borers, and has good control effect on dry borers, and is non-toxic and tasteless, and is safe for natural enemies and environment of dry bor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凝胶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凝胶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蛀干害虫主要蛀食树木的主干、分枝等部位,长期以幼虫在树体内营隐蔽性生活,致使树体千疮百孔,破坏输导组织,阻碍养分和水分运输,造成树木生长不良、叶片发黄、枝条干枯,影响木材质量和果品产量,降低观赏价值,严重时造成树木死亡,受害树木枝干容易折断,伤及行人和车辆。蛀干害虫主要有天牛类、木蠹蛾类、沟眶象类等,成虫将卵产于树皮内,幼虫孵化后逐渐蛀入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造成危害。由于其在树体内受环境条件影响小,天敌少,虫口密度相对稳定,防治难度较大。利用天敌如肿腿蜂、白僵菌、病原线虫等控制蛀干害虫是最环保的方法,但天敌的生产、运输、保存、繁衍、释放均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技术难度高,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试验发现,根部灌药或埋药、树干打孔注药或挂药袋、插药瓶,对蛀干害虫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而向蛀孔或排粪孔灌注药液,对向下蛀食危害的蛀干害虫有较好的防效;对向上蛀食或有多个排粪孔的蛀干害虫,药液极易流失,防效明显降低。乔建国等于2010年公布了“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膏体”,并于2013年获得专利技术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010592873.8,该膏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粘稠性适中,解决了药液容易流失的问题,对一道一虫的蛀干害虫如光肩星天牛、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桑天牛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挥发较快,对一道多虫且排粪孔较多的种类,如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效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蛀干害虫的防治效果好,且无毒无味,对蛀干害虫的天敌和环境安全的凝胶。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凝胶,其包括如下组分:A剂20~30g、B剂40~60mL、C剂10~20mL、D剂30~50mL,E剂1~1.5g以及用于补足总体积至1000mL的水。所述A剂为黄原胶、海藻酸钠和刺槐豆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B剂为1.3-丙二醇或山梨醇中的一种,优选山梨醇。所述C剂为无水乙醇。所述D剂为25%灭幼脲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1%苦皮藤素水乳剂或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中的一种,优选25%灭幼脲悬浮剂。所述E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A剂为黄原胶20~25g。进一步的,所述A剂为刺槐豆胶23~27g。进一步的,所述A剂为海藻酸钠25~30g。进一步的,所述A剂为27g,包括黄原胶15~20g和刺槐豆胶12~7g。进一步的,所述A剂为28g,包括黄原胶10~15g和刺槐豆胶18~13g。进一步的,所述D剂为25%灭幼脲悬浮剂。一种制备上述凝胶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按各组分的配比,量取各组分;(2)将A剂用700-800mL的水溶解,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至其完全溶解;(3)将E剂用水溶解,再与B剂、C剂、D剂依次加入步骤(2)配好的A剂之中,用水定容至1000mL,搅匀,成为凝胶。一种上述凝胶在防治蛀干害虫时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将排粪孔内的虫粪清理干净,然后将凝胶挤入排粪孔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凝胶呈稳定的粘稠状,流动性较差,与现有的防治蛀干害虫的膏体相比,该凝胶保湿性更强、挥发更慢,持效期可达10天以上,对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效高达95%以上。(2)本专利技术的凝胶同样可用于天牛、沟眶象等其他蛀干害虫的防治。(3)本专利技术的凝胶无毒、无味,对天敌、环境安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该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实施例1(1)按各组分的配比,量取各组分;A剂为黄原胶20g,B剂为1.3-丙二醇40mL,C剂为无水乙醇10mL,D剂为1.2%烟碱·苦参碱乳油50mL,E剂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g;(2)将A剂用700-800mL的水溶解,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至其完全溶解;(3)将E剂用水溶解,再与B剂、C剂、D剂依次加入步骤(2)配好的A剂之中,用水定容至1000mL,搅匀,成为凝胶。使用时,将排粪孔内的虫粪清理干净,然后将凝胶挤入排粪孔中。实施例2(1)按各组分的配比,量取各组分;A剂为黄原胶22g,B剂为山梨醇60mL,C剂为无水乙醇20mL,D剂为25%灭幼脲悬浮剂30mL,E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g;(2)将A剂用700-800mL的水溶解,并用力搅拌,放置1~2小时,至其完全溶解;(3)将E剂用水溶解,再与B剂、C剂、D剂依次加入步骤(2)配好的A剂之中,用水定容至1000mL,并用力搅匀,成为凝胶。使用时,将排粪孔内的虫粪清理干净,然后将凝胶挤入排粪孔中。实施例3(1)按各组分的配比,量取各组分;A剂为黄原胶25g,B剂为山梨醇50mL,C剂为无水乙醇15mL,D剂为1%苦皮藤素水乳剂40mL,E剂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g;(2)将A剂用700-800mL的水溶解,并用力搅拌,放置1~2小时,至其完全溶解;(3)将E剂用水溶解,再与B剂、C剂、D剂依次加入步骤(2)配好的A剂之中,用水定容至1000mL,并用力搅匀,成为凝胶。使用时,将排粪孔内的虫粪清理干净,然后将凝胶挤入排粪孔中。实施例4(1)按各组分的配比,量取各组分;A剂为黄原胶22g,B剂为山梨醇60mL,C剂为无水乙醇20mL,D剂为0.5%藜芦碱可溶液剂30mL,E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g;(2)将A剂用700-800mL的水溶解,并用力搅拌,放置1~2小时,至其完全溶解;(3)将E剂用水溶解,再与B剂、C剂、D剂依次加入步骤(2)配好的A剂之中,用水定容至1000mL,并用力搅匀,成为凝胶。使用时,将排粪孔内的虫粪清理干净,然后将凝胶挤入排粪孔中。实施例5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A剂为刺槐豆胶23g。实施例6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仅在于A剂为刺槐豆胶27g。实施例7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仅在于A剂为刺槐豆胶25g。实施例8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A剂为海藻酸钠25g。实施例9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仅在于A剂为海藻酸钠30g。实施例10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仅在于A剂为海藻酸钠27g。实施例11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A剂包括黄原胶15g和刺槐豆胶12g。实施例12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仅在于A剂包括黄原胶17g和刺槐豆胶10g。实施例13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仅在于A剂包括黄原胶20g和刺槐豆胶7g。实施例14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A剂包括黄原胶10g和刺槐豆胶18g。实施例15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仅在于A剂包括黄原胶15g和刺槐豆胶13g。实施例16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仅在于A剂包括黄原胶13g和刺槐豆胶15g。效果例1干燥时间材料:通过专利号为ZL201010592873.8制得的膏体、实施例1~16获得的凝胶。方法:取等质量的膏体和凝胶,同时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内干燥,比较干燥所需时间。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6所制得的凝胶的干燥时间是膏体的3~5倍。比膏体的保湿性更强、蒸发更慢,持效期更长。效果例2防治效果材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3、4、7、10、13和16所得凝胶。对比材料:通过专利号为ZL201010592873.8中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凝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组分:A剂20~30g、B剂40~60mL、C剂10~20mL、D剂30~50mL,E剂1~1.5g以及用于补足总体积至1000mL的水;所述A剂为黄原胶、海藻酸钠和刺槐豆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B剂为1.3‑丙二醇或山梨醇中的一种;所述C剂为无水乙醇;所述D剂为25%灭幼脲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1%苦皮藤素水乳剂或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中的一种;所述E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凝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组分:A剂20~30g、B剂40~60mL、C剂10~20mL、D剂30~50mL,E剂1~1.5g以及用于补足总体积至1000mL的水;所述A剂为黄原胶、海藻酸钠和刺槐豆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B剂为1.3-丙二醇或山梨醇中的一种;所述C剂为无水乙醇;所述D剂为25%灭幼脲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1%苦皮藤素水乳剂或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中的一种;所述E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剂为黄原胶20~25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剂为刺槐豆胶23~27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剂为海藻酸钠25~30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瑞霞乔建国刘峰涛安晓强张玉蕊王文辉杨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乔建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