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洪超专利>正文

一种林蛙饲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8017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蛙饲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要解决林蛙雌性量低,蝌蚪期防病虫害措施缺乏以及养蛙场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为:一、蝌蚪孵化;二、蝌蚪养殖方法;三、科学计划养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林蛙饲养方法,有效解决林蛙半人工养殖仍处于粗放式半自然养殖阶段,蝌蚪营养状况差、蝌蚪期无任何防治虫害的措施、雌蛙回捕率仅占30‑40%等问题。采用此方法,具有提高蝌蚪免疫力,有效预防红腿病、烂皮病的功效;雌蛙比例达到55%,提升雌蛙回捕率达25%;通过足量投种,充分利用资源,克服盲目投种造成减产和资源浪费。

A rearing method of forest fro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reeding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method for raising the forest frog.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female quantity, lack of pest control measures in tadpole period and waste of farm frog resources.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is: first, tadpole hatching; two, tadpole breeding method; three, scientific plan to raise the amount of frog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breeding of Rana chensinensis, effectively solve the semi artificial breeding is still in extensive semi natural breeding stage, poor nutrition, tadpole tadpole period without any pest control measures, the female recapture rate accounted for only 30 of the 40% etc..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immunity of tadpoles, prevent red leg disease and rot skin disease effectively. The proportion of female frog is 55%, and the recapture rate of female frog reaches 25%. By fully throwing seeds and making full use of resources, we can overcome blind breeding and reduce production and waste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蛙饲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林蛙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东北林蛙(RanaDybowskii)俗称“哈士蟆”,曾被命名为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和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R.chensinensischangbaishanensis),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脉等地区,是重要食药两用的经济动物。源自雌蛙干制的输卵管俗称“哈士蟆油”是传统名贵的补品,具有养阴润肺,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疲劳等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林蛙系列健康食品在市场上非常走俏,特别是纯针叶林的不断增加,阔叶和针阔混交林面积减少,以及人为的大量肆意捕捉,致使林蛙的自然资源严重不足。为满足市场对林蛙的需求,林蛙半人工养殖行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目前林蛙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半人工养殖,即主要对蝌蚪期进行养殖管理,蝌蚪孵化变态形成放归山林,自然成长、成熟的养殖方式。嗜水气单胞菌为水产生物中广泛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林蛙及蝌蚪的红腿病,出血病等疾病,死亡率极高,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天然状态下孵化出的林蛙雌比例偏低,而雌性的价格为雄性的10倍以上,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另外,随着林蛙价格的提高,养殖户为了提高成活率,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林蛙疾病,从而对环境和林蛙产品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目前我省辽东山区养殖林蛙专业户达14000左右,年产林蛙3.5亿只,产值达到12.6亿元左右。虽然林蛙养殖也已具有一定规模和产值,但目前仍处于粗放式半自然养殖阶段,雌性林蛙比例低,蝌蚪期防治病虫害措施缺乏和林蛙种质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或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林蛙饲养方法,具有提高蝌蚪免疫力,提升雌蛙回捕率达25%,充分利用资源的优点,有效克服了盲目投种而造成减产和资源浪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蛙饲养方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一、蝌蚪孵化:在蝌蚪孵化早期自蝌蚪取食开始7-20天,在养殖蝌蚪场所上方设置遮阳网,控制水温在18-20度之间,蝌蚪雌雄比率为70-50%;二、蝌蚪养殖方法:预防蝌蚪及成蛙常见病的方法是:将嗜水假单胞菌经灭活处理,制成菌体疫苗,添加到饲料中,从而使饲料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红腿病、烂皮病相关发病率的功效;三、科学计划养蛙量:在蝌蚪孵化期,每平方米水面投蛙卵粒不超过2000粒;在蝌蚪饲养期,每平方米水面饲养蝌蚪不超过1500尾;在蝌蚪变态期,每平方米水面蝌蚪不差过2500-3000尾。其中,蝌蚪饲养池兼孵化池1平方米水面投二年生蛙卵2.5团,三年生蛙卵2团,采取异地变态,每平方米水面2500-3000尾。其中,所述采用上述方法最低年限为2-3年。其中,蛙场有效面积是树龄为10-15年生以上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林地总面积的7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林蛙饲养方法,采用此方法饲养林蛙,具有提高蝌蚪免疫力,有效预防红腿病、烂皮病的功效;雌蛙比例达到55%,提升雌蛙回捕率达25%;通过足量投种,充分利用资源,克服盲目投种造成减产和资源浪费。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首先,在林蛙胚胎发育初期性腺并没有分化,当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其原生殖细胞向雌性和雄性两个方向分化。林蛙胚胎的生殖腺由皮质、髓质和原生殖细胞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如果原生殖细胞进入生殖腺皮质部分,生殖腺向雌性方向分化;如果原生殖细胞进入生殖腺髓质部分,生殖腺则向雄性方向分化。在性腺分化的关键时期,通过控制养殖蝌蚪水温等环境条件,可促使其生殖腺向某一性别方向发育,并永久保持这一性别特征,而且不影响繁育后代。针对雌蛙回捕率仅占30-40%的问题,项目组根据上述两栖动物性别形成的环境影响理论,尝试在蝌蚪孵化早期自蝌蚪取食开始(7-20天),对养殖蝌蚪实施遮阳网和加速水流的控温技术处理,可有效诱导蝌蚪向雌性性别方向发育。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水温在18-20度之间,蝌蚪雌雄比率为70-50%。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之上,2008年起,在西丰、宽甸等地20余户养蛙场进行试验,平均取得提升雌蛙数量20%左右的效果。2011年,对“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项目组研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现场检验鉴定。养殖场工人现场将该养殖场越冬池的水抽干,捕抓所有林蛙,装入六个编织袋中,随机抽取2个编织袋,现场点数,共有林蛙359只,其中雌蛙197只,雄蛙162只,雌蛙比例达到55%。在未使用此项技术实验之前,该养殖场雌蛙回避率为30%,通过遮阳网和水流等综合控温措施,可提升雌蛙回捕率25%。其次,蝌蚪养殖方法:预防蝌蚪及成蛙常见病的方法是:红腿病、烂皮病是林蛙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传染性强,常爆发流血,严重时导致整个养殖场蝌蚪全部死亡,这曾使部分蛙农发起林蛙养殖。实践中蛙农使用抗生素治疗,存在治疗不及时、污染水质等问题。项目组从病蛙中分离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为嗜水假单胞菌,经灭活处理,制成菌体疫苗,添加到饲料中,从而使饲料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红腿病、烂皮病相关发病率的功效。在项目执行的3年时间中,20个林蛙养殖场在未使用抗生素前提下,未发生蝌蚪红腿病、烂皮病暴发流行现象。最后,科学计划养蛙量:通过足量投种,充分利用资源,克服盲目投种造成减产和资源浪费。在蝌蚪孵化期,每平方米水面投蛙卵粒不超过2000粒;在蝌蚪饲养期,每平方米水面饲养蝌蚪不超过1500尾;在蝌蚪变态期,每平方米水面蝌蚪不差过2500-3000尾。这三个密度为相应三个时期的最佳合理密度。蝌蚪饲养池兼孵化池1平方米水面投二年生蛙卵2.5团,三年生蛙卵2团,就可以保证每平方米水面投放蛙卵粒2000粒,三率分别达到90%、85%和80%。采取异地变态,密度相对大些,每平方米水面2500-3000尾。三个最佳合理密度的核定,关键取决于投放蛙卵数量,必须认真严格把握,用投种量控制密度。密度过大,蝌蚪生活失去空间,是饲养管理的大忌。凡蝌蚪大小不一,体小瘦弱,出现缺氧、感染疾病、变态率低、幼蛙体弱、适应性差、捕食能力低等,都与蝌蚪期密度大有关。三个合理密度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成熟的经验是提高三率(孵化率、保存率、变态率),增加幼蛙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经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凡由密度大引发的缺氧和疾病,都很难治愈。药物只能对无病起控制作用,蝌蚪身体很脆弱,一旦得病后很难治愈。上述措施的科学使用,既保护了林蛙养殖场的森林植被,又使林蛙回捕率提升千分之5,林蛙养殖综合效益提升10%,蛙场有效面积是树龄为10-15年生以上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林地总面积的70%。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林蛙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一、蝌蚪孵化:在蝌蚪孵化早期自蝌蚪取食开始7‑20天,在养殖蝌蚪场所上方设置遮阳网,控制水温在18‑20度之间,蝌蚪雌雄比率为70‑50%;二、蝌蚪养殖方法:预防蝌蚪及成蛙常见病的方法是:将嗜水假单胞菌经灭活处理,制成菌体疫苗,添加到饲料中,从而使饲料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红腿病、烂皮病相关发病率的功效;三、科学计划养蛙量:在蝌蚪孵化期,每平方米水面投蛙卵粒不超过2000粒;在蝌蚪饲养期,每平方米水面饲养蝌蚪不超过1500尾;在蝌蚪变态期,每平方米水面蝌蚪不差过2500‑3000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蛙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一、蝌蚪孵化:在蝌蚪孵化早期自蝌蚪取食开始7-20天,在养殖蝌蚪场所上方设置遮阳网,控制水温在18-20度之间,蝌蚪雌雄比率为70-50%;二、蝌蚪养殖方法:预防蝌蚪及成蛙常见病的方法是:将嗜水假单胞菌经灭活处理,制成菌体疫苗,添加到饲料中,从而使饲料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红腿病、烂皮病相关发病率的功效;三、科学计划养蛙量:在蝌蚪孵化期,每平方米水面投蛙卵粒不超过2000粒;在蝌蚪饲养期,每平方米水面饲养蝌蚪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超王秋雨温淑娥
申请(专利权)人:张洪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