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7160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7:44
一种伞套,包覆在绝缘子外,绝缘子包括至少一片伞裙,该伞套包括收容腔,收容腔使伞裙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收容于收容腔内,伞套设置有供绝缘子穿设的安装孔以及与安装孔对应的开口,开口连通安装孔与伞套的外缘,安装孔与收容腔连通,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时,使伞套在周向上闭合。该伞套能够收容整个单片伞裙,无需额外的连接部件即可拼合安装于伞裙上,便捷高效,防污闪雨闪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伞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绝缘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伞套。
技术介绍
目前,绝缘子在电力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早期的绝缘子通常为瓷质绝缘子,随着大气环境恶化,空气污秽等级越来越高,瓷绝缘子在积污情况下不断发生污闪事故,给电网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平稳运行。同时,由于大雨及覆冰等问题,瓷绝缘子的雨闪、冰闪等事故也趋于频发。传统的解决方案有在瓷绝缘子表面喷涂RTV/PRTV涂料的方法,此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寿命有限,无法从根本上保证长期运行。现有技术采用单片复合材质伞套覆盖于瓷绝缘子上表面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单片伞套与瓷绝缘子连接效果差,伞裙边缘易于发生塌陷,防污闪雨闪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伞套,该伞套能够收容整个单片伞裙,无需额外的连接部件即可拼合安装于伞裙上,便捷高效,防污闪雨闪效果佳。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伞套,包覆在绝缘子外,绝缘子包括至少一片伞裙,该伞套包括收容腔,收容腔使伞裙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收容于收容腔内,该伞套设置有供绝缘子穿设的安装孔以及与安装孔对应的开口,开口连通安装孔与伞套的外缘,安装孔与收容腔连通,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时,使该伞套在周向上闭合。上述伞套,采用收容腔将伞裙整体收容在伞套内,增大伞套与伞裙的连接面积,连接更为可靠牢固,同时套设在伞裙上的伞套直接拼合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无需额外的连接部件,即可实现伞套在周向上的闭合,安装便捷高效,生产上无需开模生产连接部件,节约成本。优选地,上述伞套由上述收容腔收容的伞裙的伞尖处划分为上伞体和下伞体,上述第一连接部位于上伞体的部分设置第一凹槽,上述第二连接部位于上伞体的部分设置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一搭片。优选地,上述第一连接部位于下伞体的部分设置第二凹槽,上述第二连接部位于下伞体的部分设置与第二凹槽相对应的第二搭片。上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凹槽与搭片的结构连接,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上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搭片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上伞体的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搭片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下伞体的表面齐平。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构成的连接面分别与上述伞套的上、下表面齐平,使得伞套形成连续的上、下表面,提高防污闪、雨闪的效果。优选地,上述第一连接部和上述第二连接部通过锁扣结构相连。优选地,上述锁扣结构为位于上述第一连接部和上述第二连接部上的凸起和通孔,凸起和通孔的直径紧配。上述锁扣结构为凸起与通孔的配合,进一步地凸起的高度可以略高出通孔,使得连接更为牢靠紧密。优选地,上述第一连接部位于上述上伞体的部分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凸起,上述第二连接部位于上述上伞体的部分设置与第一凸起相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优选地,上述第一连接部位于上述下伞体的部分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凸起,上述第二连接部位于上述下伞体的部分设置与第二凸起相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上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上凸起与通孔的设置根据实际伞套的尺寸进行数量和排布的设计,灵活便捷。优选地,上述伞套由伞裙的伞尖处向外延伸形成加长部,上述第一连接部和上述第二连接部沿加长部的上表面延伸。上述加长部能够有效增加爬电距离,进一步提升上述伞套防污闪、防雨闪性能。优选地,绝缘子包括绝缘芯,上述安装孔的边缘沿伞裙表面到伞裙的伞尖的距离,小于伞裙的伞尖到绝缘芯与伞裙表面交界处沿伞裙表面的距离。安装孔的边缘沿伞裙表面到伞裙的伞尖的距离,小于伞裙的伞尖到绝缘芯与伞裙表面交界处沿伞裙表面的距离,即上述收容腔可以完全包覆伞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也可以上述收容腔只包覆部分的伞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达到防污闪、防雨闪的效果的同时节约成本,方便伞套套设在绝缘芯上。优选地,上述收容腔由分体设置的上述上伞体和上述下伞体拼合而成。上伞体与下伞体分体设置,安装上述伞套时更为方便,并且将整个伞套分为两个独立的相对独立的部分,简化结构,便于开模生产。优选地,绝缘子包括绝缘芯,上述伞套在上述安装孔处设置套筒,套筒沿绝缘芯轴向背离上述伞套的表面向外延伸,套筒套设在绝缘芯上。套筒沿绝缘芯轴向背离伞套表面向外延伸,并且包覆在绝缘芯上,进一步增强伞套与绝缘子连接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伞套100安装在伞裙10上开口未闭合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伞套100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伞套100安装在伞裙10上开口未闭合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伞套100安装在伞裙10上开口未闭合的沿J-J面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伞套100安装在伞裙10上开口未闭合的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伞套100安装在伞裙10上开口未闭合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伞套100的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伞套100安装在伞裙10上开口闭合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伞套100安装在伞裙10上开口闭合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伞套200安装在伞裙20上开口未闭合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伞套200安装在伞裙20上开口未闭合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伞套200安装在伞裙20上开口未闭合的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上伞体210和下伞体220的爆炸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上伞体210的局部D的放大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下伞体220的局部E的放大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伞套300的立体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伞套300的局部F的放大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伞套300的俯视立体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伞套300的局部G的放大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伞套400的立体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伞套400的局部H的放大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伞套400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伞套400的局部I的放大示意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伞套500安装在伞裙50上开口未闭合的俯视示意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伞套500安装在伞裙50上开口未闭合的沿K-K面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要求,这里将披露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典型例子而已,其可体现为各种形式。因此,这里披露的具体细节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际中任何恰当的方式不同地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的基础,包括采用这里所披露的各种特征并结合这里可能没有明确披露的特征。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绝缘子包括绝缘芯11,还包括在绝缘芯11外表面沿垂直于绝缘芯11向外延伸的伞裙10,绝缘子包括至少一片伞裙10,伞套100包覆在伞裙100的外表面。伞裙10的伞尖处将伞套10划分为上伞体110和下伞体120,上伞体110和下伞体120呈圆锥状,共同构成收容腔150,将伞裙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能够收容在收容腔150内。伞套100设置有安装孔170,伞套100通过安装孔170穿设在绝缘子上。伞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伞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套,包覆在绝缘子外,所述绝缘子包括至少一片伞裙,所述伞套包括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使所述伞裙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伞套设置有供所述绝缘子穿设的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伞套的外缘,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时,使所述伞套在周向上闭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套,包覆在绝缘子外,所述绝缘子包括至少一片伞裙,所述伞套包括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使所述伞裙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伞套设置有供所述绝缘子穿设的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伞套的外缘,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时,使所述伞套在周向上闭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由所述收容腔收容的伞裙的伞尖处划分为上伞体和下伞体,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上伞体的部分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上伞体的部分设置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一搭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下伞体的部分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下伞体的部分设置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的第二搭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搭片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上伞体的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搭片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下伞体的表面齐平。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锁扣结构相连。6.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斌方江唐利全姜建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