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86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车身包括机舱盖和A柱,机舱盖用于打开或关闭机舱盖下方的机舱;机舱盖锁,机舱盖锁设置在机舱内且用于锁止机舱盖;A柱内饰板,A柱内饰板设置在A柱的内表面上且位于A柱的下段;开启扳手,开启扳手与机舱盖锁联动且用于解锁机舱盖锁,开启扳手包括:安装部和操作部,安装部设置在A柱内饰板上,操作部与A柱内饰板的间隙为L,且L满足关系式:2mm≤L≤8mm。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开启扳手的操作部与A柱内饰板之间的间隙较小,这样既保证了在开启扳手工作过程中,操作部不与A柱内饰板摩擦,又解决了操作部与A柱内饰板间隙过大导致的外观质量缺陷问题,从而提升了客户对车辆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机舱盖的开启扳手位于车辆的A柱内饰板上,且开启扳手与A柱内饰板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这严重影响了车辆内部的美观程度,进而影响客户对车辆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其开启扳手与A柱内饰板之间的间隙较小。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包括机舱盖和A柱,所述机舱盖用于打开或关闭机舱盖下方的机舱;机舱盖锁,所述机舱盖锁设置在机舱内且用于锁止所述机舱盖;A柱内饰板,所述A柱内饰板设置在所述A柱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A柱的下段;开启扳手,所述开启扳手与所述机舱盖锁联动且用于解锁所述机舱盖锁,所述开启扳手包括:安装部和操作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A柱内饰板上,所述操作部与所述A柱内饰板的间隙为L,且L满足关系式:2mm≤L≤8mm。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开启扳手的操作部与A柱内饰板之间的间隙较小,这样既保证了在开启扳手工作过程中,操作部不与A柱内饰板摩擦,又解决了操作部与A柱内饰板间隙过大导致的外观质量缺陷问题,从而提升了客户对车辆的满意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L进一步满足关系式:3mm≤L≤6mm。可选地,L=4mm。可选地,所述开启扳手设置在位于左侧的A柱内饰板上。例如,开启扳手设置在驾驶员的左前方的A柱内饰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车辆的座椅高度相同。由此方便了操作人员触碰开启扳手,进而解锁机舱盖锁、打开机舱盖。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启扳手隐藏在所述车辆的主仪表板的下方。由此有利于保持车内整洁,从而进一步提升车内的外观品质。可选地,所述开启扳手为塑料扳手。塑料扳手的手感好,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塑料扳手重量较轻,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可选地,所述开启扳手为外拉式翻转扳手。可选地,所述开启扳手上设置有防滑部。防滑部增大了用户手指与开启扳手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起到良好的防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防滑部为防滑纹。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附图标记:A柱内饰板1、开启扳手2、安装部21、操作部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包括车身、机舱盖锁、A柱内饰板1以及开启扳手2。车身可以包括机舱盖和A柱,机舱盖用于打开或关闭机舱盖下方的机舱。机舱盖锁设置在机舱内且用于锁止机舱盖。A柱内饰板1设置在A柱的内表面上,且A柱内饰板1位于A柱的下段。需要说明的是,A柱的内表面即A柱的位于车辆乘员舱内的表面,A柱的下段即靠近乘员腿部的区域。开启扳手2与机舱盖锁联动,且开启扳手2可用于解锁机舱盖锁。在图1的具体示例中,示出了开启扳手2与A柱内饰板1的位置关系。具体地参照图1,开启扳手2可以包括安装部21和操作部22,安装部21设置在A柱内饰板1上,操作部22与A柱内饰板1的间隙为L,且L满足关系式:2mm≤L≤8mm,例如,L=2.5mm或L=7mm。针对不同的车型,L可以取不同的数值。需要解释的是,本技术中所说的“操作部22与A柱内饰板1的间隙”,指的是图1中操作部22的左端面与A柱内饰板1表面的间隙。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改变安装部21的厚度尺寸,可以达到改变操作部22与A柱内饰板1之间间隙的目的,从而保证了操作部22与A柱内饰板1的间隙L为2mm至8mm范围内的某一固定值。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操作部22与A柱内饰板1设置有间隙,这样保证了在开启扳手2工作过程中,操作部22不与A柱内饰板1摩擦,同时,二者之间的间隙L较小,这样又解决了操作部22与A柱内饰板1间隙过大导致的外观质量缺陷问题,从而提升了客户对车辆的满意度。在具体实施例中,安装部21可以固定在A柱内饰板1上,操作部22与安装部21枢转连接,用户通过转动操作部22,实现机舱盖锁的解锁。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操作部22可以与安装部21一体成型,而操作部22与安装部21的整体可以相对于A柱内饰板1转动,以实现机舱盖锁的解锁。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开启扳手2的操作部22与A柱内饰板1之间的间隙较小,这样既保证了在开启扳手2工作过程中,操作部22不与A柱内饰板1摩擦,又解决了操作部22与A柱内饰板1间隙过大导致的外观质量缺陷问题,从而提升了客户对车辆的满意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L进一步满足关系式:3mm≤L≤6mm。可选地,L=4mm。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L也可以是6mm。在具体实施例中,开启扳手2可以设置在位于左侧的A柱内饰板1上。例如,开启扳手2设置在驾驶员的左前方的A柱内饰板1上,驾驶员在车内便可以操作开启扳手2,以实现打开机舱盖的操作,此外,车外人员打开左前车门,也可以轻松触摸到开启扳手2,进而解锁机舱盖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1与车辆的座椅高度相同,这样一来,方便了操作人员触碰开启扳手2,进而解锁机舱盖锁、打开机舱盖。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启扳手2隐藏在车辆的主仪表板的下方,由此有利于保持车内整洁,从而进一步提升车内的外观品质。可选地,开启扳手2为塑料扳手,在寒冷的冬天,相对于金属扳手来讲,塑料扳手的手感好,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塑料扳手重量较轻,不会显著增加车辆重量,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可选地,开启扳手2为外拉式翻转扳手。换言之,当用户需要开启机舱盖时,将开启扳手2的操作部22的自由端向靠近用户的方向转动,操作部22将相对于A柱内饰板1发生转动,这样,开启扳手2的动作过程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用户省力,且操作简便。可选地,开启扳手2上设置有防滑部,防滑部增大了用户手指与开启扳手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起到良好的防滑作用。进一步可选地,防滑部可以是防滑纹,还可以是颗粒状凸起。在另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开启扳手2也可以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上。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包括机舱盖和A柱,所述机舱盖用于打开或关闭机舱盖下方的机舱;机舱盖锁,所述机舱盖锁设置在机舱内且用于锁止所述机舱盖;A柱内饰板,所述A柱内饰板设置在所述A柱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A柱的下段;开启扳手,所述开启扳手与所述机舱盖锁联动且用于解锁所述机舱盖锁,所述开启扳手包括:安装部和操作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A柱内饰板上,所述操作部与所述A柱内饰板的间隙为L,且L满足关系式:2mm≤L≤8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包括机舱盖和A柱,所述机舱盖用于打开或关闭机舱盖下方的机舱;机舱盖锁,所述机舱盖锁设置在机舱内且用于锁止所述机舱盖;A柱内饰板,所述A柱内饰板设置在所述A柱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A柱的下段;开启扳手,所述开启扳手与所述机舱盖锁联动且用于解锁所述机舱盖锁,所述开启扳手包括:安装部和操作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A柱内饰板上,所述操作部与所述A柱内饰板的间隙为L,且L满足关系式:2mm≤L≤8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L进一步满足关系式:3mm≤L≤6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武段兴中李云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