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雍专利>正文

一种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820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包括底座、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以及宽度可调节的托架;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以及中部高度调节螺杆,上支撑杆的下端设有内螺纹,下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内螺纹,上支撑杆的下端通过中部高度调节螺杆与下支撑杆的上端连接;下支撑杆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底座上;托架包括一个顶部支撑托和两个宽度调节托,顶部支撑托的两端均螺纹连接一个宽度调节托;顶部支撑托的中间位置与上支撑杆可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采用额外的工具安装,而且具有顶托宽度可调,支撑杆的高度可调,安装和拆卸简单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用具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梁形式多种多样,是房屋建筑、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应用范围极广。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梁、预制梁和预制现浇叠合梁。在本技术中,仅介绍现浇梁。现浇梁在浇筑过程中需要使用支撑板组成盒子状的结构用于支撑还没有凝固的水泥和钢筋结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用于支撑的支撑结构安装和调节十分麻烦,例如脚手架连接扣连接时候就十分繁琐,在施工时拖延工期的现象常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无需采用额外的工具安装,而且具有顶托宽度可调,支撑杆的高度可调,安装和拆卸简单的特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包括底座、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以及宽度可调节的托架;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以及中部高度调节螺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通过所述中部高度调节螺杆与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下支撑杆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托架包括一个顶部支撑托和两个宽度调节托,所述顶部支撑托的两端均螺纹连接一个所述宽度调节托;所述顶部支撑托的中间位置与所述上支撑杆可拆卸式连接。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中部高度调节螺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旋转棒,所述旋转棒与所述中部高度调节螺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底座为圆形或者为方形,且所述底座的底面边沿上设有多个垫脚。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底座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三个底部伸出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底部伸出杆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底部伸出杆与所述底座为滑动连接且能够完全回收到所述底座内。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每个所述底部伸出杆的底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垫脚,且当所述底部伸出杆伸出后所有的垫脚的底面高度一致。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顶部支撑托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螺母套,所述上支撑杆的顶部开设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连接螺母套螺纹连接。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宽度调节托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通过螺纹与所述顶部支撑托连接,所述竖直部的底端与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竖直部的顶端侧面上设有锁定钩。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所述锁定钩的顶端端面与所述宽度调节托的顶端端面平齐。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宽度可调节的托架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宽度可调节的托架与所述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连接,另一个所述宽度可调节的托架倒扣在与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连接的宽度可调节的托架上,且通过推拉槽锁定相应的两个锁定钩完成两个所述宽度可调节的托架之间的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无需额外携带工具就能够完成该支撑结构的组装,组装方便,而且高度和宽度均可调节适应范围更广;均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拆卸后方便储运,节省占地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座;101、底部伸出杆;102、垫脚;201、上支撑杆;202、下支撑杆;203、中部高度调节螺杆;204、旋转棒;301、顶部支撑托;302、宽度调节托;303、连接螺母套;304、锁定钩;305、推拉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包括底座1、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以及宽度可调节的托架;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201、下支撑杆202以及中部高度调节螺杆203,所述上支撑杆201的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下支撑杆202的上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上支撑杆201的下端通过所述中部高度调节螺杆203与所述下支撑杆202的上端连接;所述下支撑杆202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托架包括一个顶部支撑托301和两个宽度调节托302,所述顶部支撑托301的两端均螺纹连接一个所述宽度调节托302;所述顶部支撑托301的中间位置与所述上支撑杆201可拆卸式连接。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中部高度调节螺杆20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旋转棒204,所述旋转棒204与所述中部高度调节螺杆20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底座1为圆形或者为方形,且所述底座1的底面边沿上设有多个垫脚102。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底座1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三个底部伸出杆101,相邻的两个所述底部伸出杆101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底部伸出杆101与所述底座1为滑动连接且能够完全回收到所述底座1内。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每个所述底部伸出杆101的底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垫脚102,且当所述底部伸出杆101伸出后所有的垫脚102的底面高度一致。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顶部支撑托301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螺母套303,所述上支撑杆201的顶部开设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连接螺母套303螺纹连接。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宽度调节托302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通过螺纹与所述顶部支撑托301连接,所述竖直部的底端与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竖直部的顶端侧面上设有锁定钩304。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所述锁定钩304的顶端端面与所述宽度调节托302的顶端端面平齐。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宽度可调节的托架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宽度可调节的托架与所述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连接,另一个所述宽度可调节的托架倒扣在与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连接的宽度可调节的托架上,且通过推拉槽305锁定相应的两个锁定钩304完成两个所述宽度可调节的托架之间的固定。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进行底座1与下支撑杆202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卡接结构,组装完底座1与下支撑杆202后,通过中部高度调节螺杆203进行下支撑杆202与上支撑杆201之间的初步连接(可以刚好少旋转几扣以能够连接不掉为准),然后通过连接螺母套303将上支撑杆201与顶部支撑托301螺纹连接,此时可以进行高度的调节,通过旋转棒204正向或者反向旋转调节上支撑杆201与下支撑杆202之间的间距完成高度调节,以顶部支撑托301能够稳定贴合混凝土托板为准。另外,在使用中,还可以在顶部支撑托301的两端连接宽度调节托302,通过螺纹旋转调节合适的宽度。当还需要固定上部的混凝土板时,还可以在宽度可调节的托架的上面倒扣一个结构一致的宽度可调节的托架,采用推拉槽305和锁定钩304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可以是钢丝捆绑)。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以及宽度可调节的托架;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以及中部高度调节螺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通过所述中部高度调节螺杆与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下支撑杆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托架包括一个顶部支撑托和两个宽度调节托,所述顶部支撑托的两端均螺纹连接一个所述宽度调节托;所述顶部支撑托的中间位置与所述上支撑杆可拆卸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杆以及宽度可调节的托架;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以及中部高度调节螺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通过所述中部高度调节螺杆与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下支撑杆可拆卸地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托架包括一个顶部支撑托和两个宽度调节托,所述顶部支撑托的两端均螺纹连接一个所述宽度调节托;所述顶部支撑托的中间位置与所述上支撑杆可拆卸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高度调节螺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旋转棒,所述旋转棒与所述中部高度调节螺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圆形或者为方形,且所述底座的底面边沿上设有多个垫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梁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三个底部伸出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底部伸出杆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底部伸出杆与所述底座为滑动连接且能够完全回收到所述底座内。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雍
申请(专利权)人:王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