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772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墙体结构,解决了常见墙体防水效果不佳容易渗水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位于室内的一侧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由多块防水板材拼接而成的防水墙板及排水空腔,所述防水板材靠近排水空腔的一侧设有防水型材,所述防水型材一端设有将水引入排水空腔的引水槽,所述排水空腔底部设有将水排出墙体的排水口,达到防止水渗透效果好的目的。

A waterproof wal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proof wall structure, solve the common wall waterproof effect to water seepage problem,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including the concrete wall, the side of the concrete wall in the interior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proof layer,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of the cavity wall waterproof layer comprises a waterproof plate spliced block one side of the waterproof plate, near the drainag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proof material, waterproof material with one end of the flume water into the drainage cavity, the bottom of the drainag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wall drain to prevent water infiltration to good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墙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民用建筑、公用建筑及不断地增多,因此混凝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特别是人们的起居环境,如墙体、屋顶及地板的建设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混凝土。在家庭住宅方面,墙体的建造除了需要经济环保,同时需要兼顾隔热、隔音、防水等方面的性能。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38669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墙体结构,包括基层墙体、水泥砂浆层及贴面面层,在所述水泥砂浆层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防水粘结层及第二防水粘结层,所述第一防水粘结层内设有钢丝网,所述水泥砂浆层经所述第一防水粘结层粘结于所述基层墙体上,所述贴面面层经所述第二防水粘结层粘结于所述水泥砂浆层上。通过设置双层防水粘结层,形成密封的防水区域,有效的提高了墙体整体的防水性能,同时配合钢丝网的设置,实现在各类墙体上的运用,适用性强。但是,在处于雨季或者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具有水渗透至墙体内部时,水会被第一防水粘结层及第二防水粘结层阻隔,从而水会沉积在水泥砂浆层中或第一防水粘结层与基层墙体之间,且水难以从墙体内部排出,长时间在水的浸泡下,基层墙体及水泥砂浆层会受到水的侵蚀造成损坏,从而造成防水效果不佳,容易渗水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墙体结构,通过排水与防水的结合,具有防止水渗透效果好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水墙体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位于室内的一侧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由多块防水板材拼接而成的防水墙板及排水空腔,所述防水墙板和混凝土墙体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的防水型材,所述排水空腔底部设有将水排出墙体的排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墙体本身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当有水渗过混凝土墙体的情况下,防水层中的防水型材能有效将水隔挡,并使大部分的水流入排水空腔,通过排水空腔底部的排水口将水排到地下;在具备有水继续向房间墙面渗透的情况下,防水板材具有不错的防水性能,防水板材进一步将水隔挡,并使水流入排水空腔,从而多块防水板材拼接而成的防水墙板能进一步防止水渗透至房间墙面;与传统墙体相比,本防水墙体通过排水与防水的结合设置,能很大限度地防止水渗透至房间墙面,并及时将墙体内部的水排出,防止墙体内部的防水层长期在水的浸泡下受到损坏,从而本防水墙体结构具有防止水渗透效果好的优点。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型材底部设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设有朝向排水口的方向倾斜布置的倾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板对防水型材起到了支撑作用,并使从防水型材流下来的水通过导水板的倾斜面流入排水口,再排入地下,从而使水难以累积在墙体内部,避免防水层受到水的浸泡,并降低水向房间墙面渗透的机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型材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部设有连通排水空腔的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空腔可以节省材料,降低了防水型材的重量,同时空心的防水型材与实心的相比,隔音、隔热效果也更佳;当有水从防水型材上端面渗入时,水会沿着第一空腔从上至下流到底部,再通过防水型材的开口排出至导水板上。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型材一端设有插块及插槽,所述相邻防水型材通过插块与插槽相互插接配合并在配合处形成第一缝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防水型材的互相插接,通过插块与插槽的相互限制,使相邻防水型材的连接更加稳定,增强了防水型材的抗压能力和结构稳定性;插块与插槽的相互插接配合使插接处形成了较长的弯折通道,水很难透过第一缝隙,使得大部分水的沿着防水型材流入排水空腔内。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板材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防水棉及多个用于支撑第二空腔的支撑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空腔可以节省材料,减轻防水板材的重量;支撑条有效防止了防水板材因受力而变形,对防水板材的内部结构起到了稳定的作用;防水棉具有不错的防水特性,有效避免水渗过防水板材,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防火、保温功能,使防水板材更具实用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板材的一端设有凸块,相邻防水板材的一端设有供凸块插合的凹槽,所述凸块与凹槽配合处形成第二缝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与凹槽的相互限制,使相邻防水板材的连接更加稳定,增强了防水板材的结构稳定性;凸块与凹槽的相互配合使配合处形成了较长的弯折通道,水很难透过第二缝隙,使水难以渗过防水层。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错位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都为较长的弯折通道,且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错位设置,加长了弯折的路径,从而更好地阻碍了水流,进一步使水难以渗过防水层。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内均设有防水性接缝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性接缝剂具有较佳的防水特性,并大大缩小了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的大小,增加了相邻板材与相邻型材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使水难以渗过防水层。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层与混凝土墙体之间设有橡胶垫,所述防水层背离混凝土墙体的一面设有由高分子防水涂料制成的防水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具有防水、耐磨及耐高温特性,还具有较佳的弹性,使墙体受到冲击时,对防水层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具有优良的弹性和绝佳的防水性能,从而防水涂层防水效果也较好,加强了防水层的防水性能,再一次降低了水渗透至房间墙面的可能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涂层背离混凝土墙体的一侧设有混凝土面板层,所述混凝土面板层由清水混凝土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水混凝土除了具备普通混凝土的强度、抗压性、抗渗性,使混凝土面板层具有保护防水层的作用,还使得混凝土面板层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颇具美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防水型材能有效将水隔挡,并使大部分的水流入排水空腔,通过排水口将水排到地下;当有水从防水型材上端面渗入时,水会沿着第一空腔从上至下流到底部,再通过防水型材的开口排出至导水板上,再通过导水板将水排出;防水板材进一步将水隔挡,并使水流入排水空腔,进一步防止水渗透至房间墙面;防水涂层加强了防水层的防水性能,再一次降低了水渗透至房间墙面的可能性;通过排水与防水的结合设置,能很大限度地防止水渗透至房间墙面,并及时将墙体内部的水排到地下,从而本防水墙体结构具有防止水渗透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混凝土墙体;2、防水层;21、防水墙板;22、排水空腔;221、排水口;23、防水型材;231、第一空腔;232、开口;233、插块;234、插槽;3、导水板;31、倾斜面;4、防水板材;41、凸块;42、凹槽;43、第二空腔;44、支撑条;45、防水棉;5、第一缝隙;6、第二缝隙;7、橡胶垫;8、防水涂层;9、混凝土面板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防水墙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水墙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水墙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墙体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墙体(1)位于室内的一侧设有防水层(2),所述防水层(2)包括由多块防水板材(4)拼接而成的防水墙板(21)及排水空腔(22),所述防水墙板(21)和混凝土墙体(1)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的防水型材(23),所述排水空腔(22)底部设有将水排出墙体的排水口(2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墙体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墙体(1)位于室内的一侧设有防水层(2),所述防水层(2)包括由多块防水板材(4)拼接而成的防水墙板(21)及排水空腔(22),所述防水墙板(21)和混凝土墙体(1)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的防水型材(23),所述排水空腔(22)底部设有将水排出墙体的排水口(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型材(23)底部设有导水板(3),所述导水板(3)设有朝向排水口(221)的方向倾斜布置的倾斜面(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型材(23)设有第一空腔(231),所述第一空腔(231)底部设有连通排水空腔(22)的开口(2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型材(23)一端设有插块(233)及插槽(234),所述相邻防水型材(23)通过插块(233)与插槽(234)相互插接配合并在配合处形成第一缝隙(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墙体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艺洲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