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655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泥脱水装置,该底泥脱水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输送带以及处于输送带两侧带动输送带进行传送的输送辊,两侧所述输送辊之间排布有若干与机架转动连接的承重辊,所述机架上与承重辊一一对应设置有若干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宽度方向两侧的支架、与两侧支架转动连接且用于对输送带上底泥进行挤压的压辊,所述压辊处于承重辊正上方、且与输送带之间距离输料方向渐变小,所述输送带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压辊通过调节机构相对支架上下滑动,具有多次对底泥进行挤压脱水,提高脱水效率的优点。

Sediment dewate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udge dewatering device, the sludge dehydr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belt conveyor, the conveyor belt comprises a frame, and at both sides of the conveyor belt driven roller conveyor belt transmiss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veying roll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ame and several bearing rollers are connected, the fram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oller bearing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extrusion mechanism, the extrus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bracket, and the bracket is installed on the two sides of a frame on both sides of the width direction of rotation and connection for roller extrusion conveyor sediment, the rolls in the bearing roller and the conveyor belt is at the top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eeding direction gradient small, the conveyor bel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rainage holes, the roller bracket through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relative to slide up and down, with many of the mud dewatering extrusion, improve The advantage of dehydr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泥脱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底泥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授权公告号为CN2052878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脱水装置,包括抽泥装置和净化装置,抽泥装置包括抽泥筒,抽泥筒内同心安装有螺旋轴,抽泥筒分为头部节段、中间节段和尾部节段,中间节段设置在头部节段与尾部节段之间,尾部节段通过尾部支架支撑在河道内,尾部节段的底部设有抽水管,抽水管置于河道的水面以下,头部节段的顶部设有排水管。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河道底泥脱水装置通过振动对底泥进行脱水,效率低且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泥脱水装置,具有多次对底泥进行挤压脱水,提高脱水效率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底泥脱水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输送带以及处于输送带两侧带动输送带进行传送的输送辊,两侧所述输送辊之间排布有若干与机架转动连接的承重辊,所述机架上与承重辊一一对应设置有若干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宽度方向两侧的支架、与两侧支架转动连接且用于对输送带上底泥进行挤压的压辊,所述压辊处于承重辊正上方、且与输送带之间距离输料方向渐变小,所述输送带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压辊通过调节机构相对支架上下滑动。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输送带将底泥输送经过压辊与承重辊之间,使其对底泥进行挤压,将底泥内部水分挤压出,从输送带的排水孔中流出,且通过将压辊与输送带之间距离沿输料方向渐变小,对底泥依次挤压,增强对底泥的挤压力,将底泥内水分充分挤出,进而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压辊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可对含水程度不同的底泥进行挤压,提高对底泥的脱水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架上通过支撑杆安装有与压辊相切的刀片,所述刀片两侧设有固定杆,固定杆插设于两侧支撑杆内,所述固定杆与支撑杆沿垂直于固定杆方向上开设有连通的固定槽,通过一插销插入固定槽内将固定杆固定于支撑杆上,所述刀片与两侧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固定杆的长度。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在两侧支架上与压辊相切的刀片,将压辊上的底泥刮蹭干净,加强压辊对底泥的挤压效果;进而通过刀片与支撑杆两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固定杆长度、以及插销将固定杆固定在两侧支架上,方便工作人员拆装刀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处于输送带下方用于收集泥水的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底部内壁呈两端高中间底的V形设置,最低端连通有一出水管。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在输送带下方的储水箱将从底泥内挤压出的水分储存起来,进而通过出水管将储水箱内水排出进行集中处理。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分别与压辊两侧转动连接的滑座、两侧支架上分别开设的供滑座仅能上下滑动的滑槽,两所述支架内分别竖直穿设有一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通过第二轴承与支架转动连接、且穿通于滑座并与滑座螺纹连接,两螺纹杆分别延伸出支架上端、且分别设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通过传动带将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连接起来,其一所述螺纹杆上设有转动电机,两所述螺纹杆螺纹方向相同。采用上述结构,调节压辊与输送带之间距离时,通过转动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轮以及其中一根螺纹杆转动,在传动带将第一传动轮以及第二传动轮连接起来的作用力下,同步带动另一螺纹杆旋转,从而在滑座与螺纹杆的螺纹配合作用力下,驱动两侧滑座相对螺纹杆上下位移,从而带动压辊相对支架上下滑动,调节压辊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适应对含水程度不同的底泥进行脱水工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分别与压辊两侧转动连接的滑座、两侧支架上分别开设的供滑座仅能上下滑动的滑槽,两所述支架内分别竖直穿设有一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通过第二轴承与支架转动连接、且穿通于滑座并与滑座螺纹连接,两螺纹杆分别延伸出支架上端且分别与一转动电机连通。采用上述结构,调节压辊与输送带之间距离时,通过两侧转动电机带动两侧螺纹杆同步转动,在滑座与螺纹杆的螺纹配合作用力下,驱动两侧滑座同步相对螺纹杆上下位移,从而带动压辊相对支架上下滑动,调节压辊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适应对含水程度不同的底泥进行脱水工作。进一步优选为:两所述支撑杆分别与滑座一侧固定,两所述支架上分别开设有供支撑杆上下滑动且与滑槽连通的滑动槽。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支撑杆与滑座固定连接、以及支架上开设的滑动槽,驱动滑座带动压辊上下滑动的同时带刀片上下滑动,使其刀片一直处于与刀片相切的状态。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输送带宽度两侧上分别设有用于阻挡底泥从两侧掉落的凸条。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输送带两侧设置的凸条,阻挡底泥在挤压过程中从输送带两侧掉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机架处于输送带出料一端设有与输送带相切的刮板。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机架处于输送带出料端的刮板,将输送带上的底泥刮蹭干净,使其脱水后的底泥从刮板处全部输出,进行下一步处理。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机架上设置的多组压辊与承重辊、以及压辊与输送带之间距离沿输料方向渐变小,达到多次对底泥进行挤压,提高底泥脱水效率的效果;2、通过调节机构带动压辊相对支架上下滑动,从而改变压辊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达到适应对不同含水程度的底泥进行脱水,加强对底泥脱水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整体结构;图2是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调节机构与压辊之间的连接结构;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示出了滑座与螺纹杆的连接结构;图4是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振动筛与进料端口的连接结构;图5是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调节机构与压辊之间的连接结构;图6是实施例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调节机构与压辊之间的连接结构;图7是实施例三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调节机构的连接结构与支架之间的连接结构;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示出了调节结构的连接结构。图中,1、第一螺旋输送机;101、螺旋叶片;102、驱动电机;103、排水管;104、壳体;2、带式输送机;21、机架;22、输送带;23、承重辊;24、排水孔;25、压辊;26、支架;27、支撑杆;28、固定杆;29、刀片;210、固定槽;211、插销;3、混合搅拌机构;31、搅拌箱;32、搅拌桨;33、搅拌电机;34、进料端口;35、出料管;4、药仓;5、第二螺旋输送机;6、储水箱;7、出水管;8、调节机构;81、滑座;82、滑槽;83、第一轴承;84、螺纹杆;85、第二轴承;86、第一传动轮;87、第二传动轮;88、传动带;89、转动电机;810、滑动槽;91、位移块;92、滑杆;93、调节通道;94、传动块一;95、传动块二;96、调节螺杆一;97、调节螺杆二;98、限位杆一;99、限位杆二;910、第一齿轮;911、第二齿轮;912、手轮;10、凸条;11、刮板;12、固定环;13、弹簧;14、振动筛;15、振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一种底泥脱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螺旋输送机1、带式输送机2、混合搅拌机构3以及药仓4,混合搅拌机构3一端开设有进料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底泥脱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泥脱水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2),所述带式输送机(2)包括机架(21)、输送带(22)以及处于输送带(22)两侧带动输送带(22)进行传送的输送辊,其特征是:两侧所述输送辊之间排布有若干与机架(21)转动连接的承重辊(23),所述机架(21)上与承重辊(23)一一对应设置有若干用于对底泥进行脱水的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21)宽度方向两侧的支架(26)、与两侧支架(26)转动连接且用于对输送带(22)上底泥进行挤压的压辊(25),所述压辊(25)处于承重辊(23)正上方、且与输送带(22)之间距离输料方向渐变小,所述输送带(22)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24),所述压辊(25)通过调节机构(8)相对支架(26)上下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泥脱水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2),所述带式输送机(2)包括机架(21)、输送带(22)以及处于输送带(22)两侧带动输送带(22)进行传送的输送辊,其特征是:两侧所述输送辊之间排布有若干与机架(21)转动连接的承重辊(23),所述机架(21)上与承重辊(23)一一对应设置有若干用于对底泥进行脱水的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21)宽度方向两侧的支架(26)、与两侧支架(26)转动连接且用于对输送带(22)上底泥进行挤压的压辊(25),所述压辊(25)处于承重辊(23)正上方、且与输送带(22)之间距离输料方向渐变小,所述输送带(22)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24),所述压辊(25)通过调节机构(8)相对支架(26)上下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26)上通过支撑杆(27)安装有与压辊(25)相切的刀片(29),所述刀片(29)两侧设有固定杆(28),固定杆(28)插设于两侧支撑杆(27)内,所述固定杆(28)与支撑杆(27)沿垂直于固定杆(28)方向上开设有连通的固定槽(210),通过一插销(211)插入固定槽(210)内将固定杆(28)固定于支撑杆(27)上,所述刀片(29)与两侧支撑杆(27)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固定杆(28)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架(21)上还设有处于输送带(22)下方用于收集泥水的储水箱(6),所述储水箱(6)底部内壁呈两端高中间底的V形设置,最低端连通有一出水管(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泥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分别与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锦洋徐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源晟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