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垂体腺瘤细胞株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259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人垂体腺瘤细胞株及其用途,属于肿瘤生物学领域。人垂体腺瘤细胞株HPA1446,保藏号为CGMCC No.1267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细胞株在体外可长期培养并保持细胞特性不变,是垂体瘤相关研究的有力工具。是研究肿瘤发病及相关分子作用机制、制备肿瘤相关动物实验模型、研发筛选和评价肿瘤治疗药物/方法/诊断试剂、开发肿瘤药物靶点、肿瘤生物治疗新技术及检测相关生物工程产品研究的有力工具。

Human pituitary adenoma cell line and its use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human pituitary adenoma cell line and its us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tumor biology. Human pituitary adenoma cell line HPA1446 and the preservation number is CGMCC No.12672. The advantage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cell strain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cultured in vitro for a long time and maintains the constant cel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a powerful tool for the research of pituitary tumor. Is the study of tumor incidence and related molecular mechanism, preparation of tumor related animal model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screening of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 method / diagnostic reagents, drug targets, new tumor bi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detection of related products of biotechnology research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垂体腺瘤细胞株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人垂体腺瘤细胞株及其用途,属于肿瘤生物学领域。
技术介绍
垂体腺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0%-15%,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之一。有报道称垂体腺瘤尸检发现率高达14.4%,随机人群MRI检出率为22.5%。根据是否能分泌激素,垂体瘤可分为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腺瘤。而根据激素分泌的种类,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又可以分为催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以及促性腺激素分泌型垂体瘤。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瘤占位性症状以及激素分泌紊乱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改变。前者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后者根据激素的种类,可能对于患者的生长、发育、劳动能力和生育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治愈率低,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是目前临床上垂体瘤治疗上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为止,虽然对垂体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垂体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远未清楚。其中,缺乏成熟高效的人源化细胞系,成为目前制约垂体腺瘤发病机制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极大瓶颈。垂体腺瘤细胞培养是研究疾病发生和治疗的主要手段。人们对鼠和人不同类型的垂体腺瘤细胞进行了长期研究,已成功建立了数个鼠类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人垂体腺瘤细胞株及其用途

【技术保护点】
人垂体腺瘤细胞株HPA1446,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2672。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04 CN 20161063052331.人垂体腺瘤细胞株HPA1446,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126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垂体腺瘤细胞株,其具有以下生物学特性:(1)大多呈圆梭形,部分为三角形或多角形,有较好的折光性,核膜完整,核仁清晰;(2)稳定传代,首次传代20代以上;(3)染色体为100条异倍染色体核型;(4)该细胞PTTG、PTX2、ESR、D2DR、sca-1蛋白表达呈阳性,Vimentin、s100、GFAP蛋白表达呈阴性;(5)电镜下可见壳膜小圆形促性腺激素分泌颗粒及不规则型分泌颗粒;(6)该细胞分泌上清中GH、PRL、FSH、TSH、LH、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潜张亚卓孙异临李储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