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等规聚丙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6151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等规聚丙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等规聚丙烯合金中,等规聚丙烯的质量含量为60%~98%,聚烯烃共聚弹性体的质量含量为1%~35%,无规聚丙烯的质量含量为1%~5%。高等规聚丙烯合金是采用两步法制备:第一步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丙烯淤浆或气相或液相本体聚合制备高等规聚丙烯,第二步在聚丙烯颗粒上继续进行丁烯与其他高级烯烃的气相共聚合,制备高等规聚丙烯合金。

A kind of high gauge polypropylene alloy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等规聚丙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聚烯烃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高等规聚丙烯合金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丙烯/聚烯烃共聚弹性体合金材料。
技术介绍
聚丙烯具有质量轻、强度和模量高、室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耐化学腐蚀、无毒且可回收利用、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包装和农业等领域,其中80%以上的聚丙烯材料用于生产汽车保险杠。但是,聚丙烯常温或低温下冲击性能差、缺口敏感性大、耐高温特性不突出、易老化,这大大限制了其在汽车保险杠方面的应用。为克服聚丙烯的上述缺陷,常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聚丙烯材料进行增韧改性。青岛科技大学(公开号:CN103589069A)报道了一种由50~99wt%聚丙烯和1~50wt%聚丁烯为基体树脂制备的聚丙烯/聚丁烯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良好的刚性以及加工性能,适用于车用塑料、托盘、电线电缆、电器外壳使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672742A)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将40份聚丙烯和60份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共混制备得到的合金材料韧性好,综合性能优良。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838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等规聚丙烯合金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高等规聚丙烯合金中等规聚丙烯的质量含量为60%~98%,聚烯烃共聚弹性体的质量含量为1%~35%,无规聚丙烯的质量含量为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等规聚丙烯合金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高等规聚丙烯合金中等规聚丙烯的质量含量为60%~98%,聚烯烃共聚弹性体的质量含量为1%~35%,无规聚丙烯的质量含量为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等规聚丙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等规聚丙烯的熔点155℃~169℃;所述聚烯烃共聚弹性体是丁烯与具有5~12个碳原子的α-烯烃或二烯烃单体组成的共聚物,其中共聚物中丁烯单体单元的摩尔含量为70%-98%,共聚物熔点70℃~1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等规聚丙烯合金材料,其特征是,所述高等规聚丙烯合金材料的分子量分布Mw/Mn=2~30,230℃,2.16Kg下测试熔体流动速率为0.01~120g/10min。4.一种高等规聚丙烯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1)向经过真空、氮气处理的反应器内依次加入气相丙烯、氢气、烷基铝或烷基卤化铝、外给电子体、非均相Ziegler-Natta负载型催化剂,进行丙烯的气相本体聚合得到均聚聚丙烯;或向经过真空、氮气处理的反应器内依次加入5~10个碳原子的烷烃和/或6~12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烷烃有机溶剂、丙烯、氢气、烷基铝或烷基卤化铝、外给电子体、非均相Ziegler-Natta负载型催化剂,进行丙烯的淤浆聚合得到均聚聚丙烯,其中丙烯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1000:100;或向经过真空、氮气处理的反应器内依次加入液相丙烯、氢气、烷基铝或烷基卤化铝、外给电子体、非均相Ziegler-Natta负载型催化剂,进行丙烯的液相本体聚合得到均聚聚丙烯;在进行上述聚合时,聚合反应温度为30℃~100℃,氢气与丙烯的摩尔比为0~3:10,非均相Ziegler-Natta负载型催化剂中的主金属元素与丙烯的摩尔比为1~1000×10-7:1,烷基铝或烷基卤化铝中的铝元素与非均相Ziegler-Natta负载型催化剂中的主金属元素的摩尔比为20~200:1,外给电子体与非均相Ziegler-Natta负载型催化剂中的主金属元素的摩尔比为0~50:1,均聚合时间为2~6小时;(2)当步骤(1)的反应体系在均聚合时间达到2~6小时中的任意一时间点后,除去剩余丙烯单体和/或溶剂和氢气,向聚合体系内加入反应单体丁烯和具有5~12个碳原子的α-烯烃或二烯烃共聚反应单体及氢气,进行气相共聚合反应;在进行上述聚合时,氢气与反应单体的摩尔比为0~3:10,反应单体与步骤(1)中非均相Ziegler-Natta负载型催化剂中的主金属元素的摩尔比为1×104~1×107:1,具有5~12个碳原子的α-烯烃或二烯烃共单体与丁烯单体的摩尔比为1~50:100,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华锋刘晨光贺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