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615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13
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涉及固体电蓄热领域。该固体电蓄热设备,在第一回风道与回风室、蓄热体内各通风道及换热器入口连通,第二挡火保温板与蓄热体保温层、壳体保温层之间形成第二回风道,该固体电蓄热设备通过两侧循环风道,使其循环风从两侧风机出来后分别从两侧进入蓄热体,其结构简单,节省保温材料,效率高等,可作为固体电蓄热设备用的新型风循环系统得以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固体电蓄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固体电蓄热设备大都采用底部回风、底部换热或底部回风、上部换热的形式,其结构较复杂,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其具有保温效果好、结构简单、放热效率高的特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包括蓄热体、风机、换热器和带有电源引入端壳体,在壳体内壁上还设置有壳体保温层,蓄热体内各蓄热砖层之间形成蓄热体通风道,其技术要点是,在蓄热体外侧还设置有蓄热体保温层;位于第一风机与换热器之间的壳体保温层内壁与蓄热体保温层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挡火保温板,第一挡火保温板与壳体保温层、蓄热体保温层之间形成第一回风道,第一回风道与回风室、蓄热体内各通风道及换热器入口连通;位于第二风机与换热器之间的壳体保温层内壁与蓄热体保温层之间连接有第二挡火保温板,第二挡火保温板与蓄热体保温层、壳体保温层之间形成第二回风道,第二回风道也与回风室、蓄热体内各通风道及换热器入口连通;所述的蓄热体由蓄热砖构成,蓄热砖的顶部设置有纵向通风孔,蓄热砖的底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包括蓄热体、风机、换热器和带有电源引入端壳体,在壳体内壁上还设置有壳体保温层,蓄热体内各蓄热砖层之间形成蓄热体通风道,其特征在于,在蓄热体外侧还设置有蓄热体保温层;位于第一风机与换热器之间的壳体保温层内壁与蓄热体保温层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挡火保温板,第一挡火保温板与壳体保温层、蓄热体保温层之间形成第一回风道,第一回风道与回风室、蓄热体内各通风道及换热器入口连通;位于第二风机与换热器之间的壳体保温层内壁与蓄热体保温层之间连接有第二挡火保温板,第二挡火保温板与蓄热体保温层、壳体保温层之间形成第二回风道,第二回风道也与回风室、蓄热体内各通风道及换热器入口连通;所述的蓄热体由蓄热砖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包括蓄热体、风机、换热器和带有电源引入端壳体,在壳体内壁上还设置有壳体保温层,蓄热体内各蓄热砖层之间形成蓄热体通风道,其特征在于,在蓄热体外侧还设置有蓄热体保温层;位于第一风机与换热器之间的壳体保温层内壁与蓄热体保温层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挡火保温板,第一挡火保温板与壳体保温层、蓄热体保温层之间形成第一回风道,第一回风道与回风室、蓄热体内各通风道及换热器入口连通;位于第二风机与换热器之间的壳体保温层内壁与蓄热体保温层之间连接有第二挡火保温板,第二挡火保温板与蓄热体保温层、壳体保温层之间形成第二回风道,第二回风道也与回风室、蓄热体内各通风道及换热器入口连通;所述的蓄热体由蓄热砖构成,蓄热砖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云峰张福源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赛科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