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钢‑混塔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4469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钢‑混塔架系统,塔架由桁架和混凝土塔筒组合而成,所述塔架上部是由桁架构成的四棱柱体结构,下部为圆台式混凝土结构;所述桁架的四棱柱体结构在与下部圆台式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采用焊接形式与其混凝土内部钢筋进行连接,所述桁架上部与机舱交接处通过焊接在机舱底部的吸盘固定;所述桁架的四棱柱体结构的垂直长度比叶片长5‑10m。桁架结构的应用显著减小了结构自重,钢桁架具有强度高、整体性和耐久性好以及变形能力强等优点,且设计、制作、安装简便,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钢-混塔架系统
本技术涉及风电系统的建筑
和大型高耸结构抗风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钢-混塔架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风能发电的主要构筑物,风力机逐渐朝着大功率化发展,随之而来的风致破坏问题愈加突出,而叶片对塔架干扰效应是风致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强风作用下风力机体系处于停机状态,叶片的停机位置将显著影响塔架气动性能。研究表明当上游叶片旋转至与塔架完全重合时,来流受叶片的遮挡分离并在叶片背风面出现旋涡脱落,进而导致叶片出现挥舞、摆振现象,甚至导致结构整体失稳倒塌。此外,风力机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导致结构自重增加,产生的风致失稳问题也是制约风力机体系大型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就目前来说,如何减弱叶片对塔架的气动干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叶片处于不遮挡塔架的停机位置时,虽能减弱叶片对塔架的干扰作用,但并未改变气流的流向,而是使其直接作用于塔架迎风面,必然导致塔架上部迎风面正压过大,进而产生一系列的风致破坏问题;但叶片停机位置的不可控导致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风力机体系的气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缺陷与工程实际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方便、构造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4/201720663621.html" title="一种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钢‑混塔架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钢‑混塔架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钢‑混塔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塔架由桁架和混凝土塔筒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架上部是由桁架构成的四棱柱体结构,下部为圆台式混凝土结构;所述桁架的四棱柱体结构与下部圆台式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采用焊接形式与其混凝土内部钢筋进行连接,所述桁架上部与机舱交接处通过焊接在机舱底部的吸盘连接固定;所述桁架的四棱柱体结构的垂直长度比叶片长5‑1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钢-混塔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塔架由桁架和混凝土塔筒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架上部是由桁架构成的四棱柱体结构,下部为圆台式混凝土结构;所述桁架的四棱柱体结构与下部圆台式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采用焊接形式与其混凝土内部钢筋进行连接,所述桁架上部与机舱交接处通过焊接在机舱底部的吸盘连接固定;所述桁架的四棱柱体结构的垂直长度比叶片长5-10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钢-混塔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由若干个无多余自由度的空间静定结构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世堂徐璐王浩朱鹏杜凌云余玮余文林王晓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