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砌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4511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衬砌台车,包括门架系统、模板系统以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可折叠连接件,可折叠连接件包括第一折叠臂、第二折叠臂以及伸缩控制机构,第一折叠臂上设有限位座,第二折叠臂上设有与限位座相匹配的限位卡。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衬砌台车,效果是:整体结构精简;连接组件可以使得第二折叠臂能与第一折叠臂发生相对旋转,从而带动模板系统进行动作实现立模和脱模,操作方便;限位座和限位卡的组合能控制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发生相对旋转的角度,在满足立模和脱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衬砌台车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砌台车
本技术涉及衬砌
,具体涉及一种衬砌台车。
技术介绍
在衬砌施工过程中,衬砌台车是主要施工装置,现有的衬砌台车均包括门架系统、模板系统、连接模板系统和门架系统的连接组件、行走机构、托架系统等等。现有的衬砌台车因连接组件和模板自身结构的限制,具有以下缺陷:1、在立模和脱模过程中:均需要大量拆卸或安装丝杆和支撑杆,结合油缸的收缩,完成立模或脱模,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操作,劳动强度大,立模和脱模需要时间长。2、每次立模需重新校核模板轮廓尺寸,通过人为观察进行校核,精准度不高。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快速立模和脱模以及模板系统轮廓可调的衬砌台车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简、便于立模和脱模操作且便于模板系统轮廓调节的衬砌台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衬砌台车,包括门架系统、模板系统以及连接所述门架系统和所述模板系统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可折叠连接件,所述可折叠连接件包括第一折叠臂、第二折叠臂以及伸缩控制机构;所述第一折叠臂的第一端与所述门架系统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折叠臂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折叠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模板系统连接,且所述第二折叠臂能以所述连接件为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折叠臂发生相对旋转;所述第一折叠臂的第二端设有限位座,所述第二折叠臂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座相匹配的限位卡,所述限位座和所述限位卡的组合能控制所述第一折叠臂和所述第二折叠臂发生相对旋转的角度;所述伸缩控制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折叠臂的第二端和所述门架系统。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单件以及第二连接单件,所述第一连接单件用于连接所述门架系统的左侧和位于所述门架系统左侧的所述模板系统,所述第二连接单件用于连接所述门架系统的右侧和位于所述门架系统右侧的所述模板系统;所述第一连接单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单件均包括沿衬砌台车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两组所述可折叠连接件。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第二折叠臂的第二端通过调节装置与所述模板系统连接,所述调节装置的第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叠臂的第二端,所述调节装置的第二端通过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与所述模板系统连接。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的第二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在所述模板系统上;或者是,所述丝杆的第二端设有U形卡持部位,所述模板系统上设有与所述U形卡持部位相匹配的固定件。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单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单件中均至少包括两组通过铰接部件铰接在所述模板系统上的丝杆。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叠臂和所述第二折叠臂发生相对旋转的角度为45°-180°;所述限位座和所述限位卡进行卡合时,所述第一折叠臂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折叠臂的中心轴线重叠或平行;所述限位卡为楔形块和销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连接件为铰接轴。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门架系统包括伸缩立柱组件、倒U形的门架横梁组、门架纵梁组以及设置在所述门架横梁组和/或门架纵梁组上的托架横梁组;所述伸缩立柱组件包括至少四组且为偶数组的伸缩立柱单件,所述伸缩立柱单件包括导柱、套设在所述导柱上的导套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柱和所述导套且沿衬砌台车高度方向进行伸缩的顶升机构;所述门架横梁组包括至少两组门架横梁,一组所述门架横梁与两组所述伸缩立柱单件对应设置;所述门架纵梁组包括至少一根门架纵梁,所述门架纵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组并列设置的所述门架横梁上;所述托架横梁组上设有便于混凝土布料机行走的行走轨道以及用于施工人员行走或存放物件的平台。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门架纵梁组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门架纵梁的位置调节机构,所述衬砌台车还包括用于带动整个衬砌台车进行行走的行走机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支撑千斤和螺旋撑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位置调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门架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架横梁组或所述门架横梁连接;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伸缩立柱组件的下端端部。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左侧模、顶模板以及右侧模,所述顶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模的上端以及所述右侧模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折叠臂的上端以及所述伸缩控制机构的上端均设置在所述托架横梁组上;所述伸缩控制机构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折叠臂的上端均与所述第一折叠臂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折叠臂的下端与所述左侧模和/或右侧模的中下端连接;所述左侧模的上端与所述顶模板的左端之间以及所述右侧模的上端与所述顶模板的右端之间均设有螺旋撑杆;所述顶模板与所述托架横梁组之间设有支撑千斤。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衬砌台车包括门架系统、模板系统以及连接所述门架系统和所述模板系统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可折叠连接件,所述可折叠连接件包括第一折叠臂、第二折叠臂以及伸缩控制机构,第一折叠臂上设有限位座,第二折叠臂上设有与限位座相匹配的限位卡。整体结构精简;通过第一折叠臂、第二折叠臂以及伸缩控制机构的组合设计,可以使得第二折叠臂能与第一折叠臂发生相对旋转,从而带动模板系统进行动作实现立模和脱模,操作方便;限位座和限位卡的组合能控制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发生相对旋转的角度,在满足立模和脱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衬砌台车的稳定性。(2)本技术中连接组件包括位于门架系统左侧的第一连接单件和位于门架右侧的第二连接单件,且第一连接单件和第二连接单件均包括沿衬砌台车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两组可折叠连接件。通过多组可折叠连接件的组合设计,减少丝杆、支撑杆等附件部件的设计,在立模和脱模过程中无需大量拆卸或安装丝杆和支撑杆,施工人员数量大大减少,劳动强度小,且立模和脱模需要时间短。(3)本技术中所述第二折叠臂的第二端通过调节装置与所述模板系统连接,所述调节装置的第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叠臂的第二端,所述调节装置的第二端通过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与所述模板系统连接。通过调节装置的设计,可对左右侧模的横向尺寸进行调节,也可以依次调整纵向的数个调节装置来调整模板纵向直线度(因为制作、拼装及模板自身变形的原因模板不可能是一条绝对的直线,浇注前需要调整)。调节装置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此处优选两种方式:第一种、调节装置包括丝杆,丝杆的第二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在所述模板系统上;第二种、调节装置包括丝杆,丝杆的第二端设有U形卡持部位,模板系统上设有与U形卡持部位相匹配的固定件。本技术中还优选:第一连接单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单件中均至少包括两组通过铰接部件铰接在所述模板系统上的丝杆,结合“两点成线”的原理便于调节模板系统沿衬砌台车长度方向的直线度。(4)本技术中第一折叠臂和所述第二折叠臂发生相对旋转的角度为45°-180°;限位座和所述限位卡进行卡合时,所述第一折叠臂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折叠臂的中心轴线重叠或平行。即限位座和限位卡用于将两个折叠臂锁定成一条直线,形成机械死角;锁定后三者(第一折叠臂、第二折叠臂以及连接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模板上沿折叠臂作用在旋转轴终点的转矩为零,没有油缸将第一折叠臂撑开两个折叠是一个稳定的受力体,能足够承受模板上侧压力沿折叠臂的分力,对模板起支撑作用。(5)本技术中门架系统包括伸缩立柱组件、倒U形的门架横梁组、门架纵梁组以及托架横梁组,伸缩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衬砌台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架系统(1)、模板系统(2)以及连接所述门架系统(1)和所述模板系统(2)的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至少两组可折叠连接件(3.1),所述可折叠连接件(3.1)包括第一折叠臂(3.11)、第二折叠臂(3.12)以及伸缩控制机构(3.13);所述第一折叠臂(3.11)的第一端与所述门架系统(1)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折叠臂(3.12)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5)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折叠臂(3.12)的第二端与所述模板系统(2)连接,且所述第二折叠臂(3.12)能以所述连接件(5)为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折叠臂(3.11)发生相对旋转;所述第一折叠臂(3.11)的第二端设有限位座(A),所述第二折叠臂(3.12)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座(A)相匹配的限位卡(B),所述限位座(A)和所述限位卡(B)的组合能控制所述第一折叠臂(3.11)和所述第二折叠臂(3.12)发生相对旋转的角度;所述伸缩控制机构(3.1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折叠臂(3.11)的第二端和所述门架系统(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架系统(1)、模板系统(2)以及连接所述门架系统(1)和所述模板系统(2)的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至少两组可折叠连接件(3.1),所述可折叠连接件(3.1)包括第一折叠臂(3.11)、第二折叠臂(3.12)以及伸缩控制机构(3.13);所述第一折叠臂(3.11)的第一端与所述门架系统(1)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折叠臂(3.12)的第一端通过连接件(5)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折叠臂(3.12)的第二端与所述模板系统(2)连接,且所述第二折叠臂(3.12)能以所述连接件(5)为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折叠臂(3.11)发生相对旋转;所述第一折叠臂(3.11)的第二端设有限位座(A),所述第二折叠臂(3.12)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座(A)相匹配的限位卡(B),所述限位座(A)和所述限位卡(B)的组合能控制所述第一折叠臂(3.11)和所述第二折叠臂(3.12)发生相对旋转的角度;所述伸缩控制机构(3.1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折叠臂(3.11)的第二端和所述门架系统(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单件以及第二连接单件,所述第一连接单件用于连接所述门架系统(1)的左侧和位于所述门架系统(1)左侧的所述模板系统(2),所述第二连接单件用于连接所述门架系统(1)的右侧和位于所述门架系统(1)右侧的所述模板系统(2);所述第一连接单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单件均包括沿衬砌台车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两组所述可折叠连接件(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臂(3.12)的第二端通过调节装置(D)与所述模板系统(2)连接,所述调节装置(D)的第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叠臂(3.12)的第二端,所述调节装置(D)的第二端通过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与所述模板系统(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D)包括丝杆(D1);所述丝杆(D1)的第二端通过铰接部件(D11)铰接在所述模板系统(2)上;或者是,所述丝杆(D1)的第二端设有U形卡持部位(D12),所述模板系统(2)上设有与所述U形卡持部位(D12)相匹配的固定件(D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单件中均至少包括两组通过铰接部件(D11)铰接在所述模板系统(2)上的丝杆(D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臂(3.11)和所述第二折叠臂(3.12)发生相对旋转的角度为45°-180°;所述限位座(A)和所述限位卡(B)进行卡合时,所述第一折叠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军龚俊曾勇王慧民宋祖源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