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354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绞吸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所述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的绞刀头与吸泥管呈5度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降低吸泥管水头损失,切泥厚度增加,间接提高船舶效率的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
本技术属于绞吸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
技术介绍
目前,我公司从荷兰DAMEN公司新引进的一条设备先进的绞吸船,其型号CSD500,含台车长50米,宽7.95米,总装机功率1293Kw,绞刀功率180Kw,绞刀直径1625mm,其上装有70个普通凿齿,钢桩长度19米,设计挖泥深度14米,且在设计过程中绞刀头前端增加15°变向短节,减少施工干出泥面时对船舶生产率的影响。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该绞吸船存在以下缺点:第一:施工过程中绞刀压力较大,数值基本上维持在130-170bar左右,部分区域绞刀压力在180-250bar范围内波动(船舶绞刀压力仪表最大值250bar),经常造成憋绞刀现象,致使在施工中横移速度较慢,憋绞刀时横移无法连续摆动,需要立即关闭绞刀,反向摆动后再开启绞刀继续施工,影响生产率的下降。第二:船舶挖深为-6米,加上潮位变化较大,桥梁最大下放深度达到12m,在潮水涨到一定高度后,由于绞刀前端15度弯头的缘故,在台车行进过程中,前方土层顶住桥梁绞刀头大圈前端,造成船舶进步困难,横移压力较大,速度较慢,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第三:大潮期间由于落水较急,且钢桩大部分(总长19米,水下部分13-15米)在水面以下且入泥不深下放不实,施工中推拉台车造成钢桩带动船舶向后移位,影响船舶进尺造成生产率的下降。第四:施工区泥质标贯击数较大,部分区域左右横移锚下放时锚的入泥抓力较小,造成在施工中经常出现拉锚现象,致使施工浓度无法连续保持,船舶两率低下。第五:施工中绞刀齿磨耗严重,更换周期短,绞刀齿的切泥能力同样影响船舶挖掘生产率。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吸泥管水头损失,切泥厚度增加,间接提高船舶效率的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降低吸泥管水头损失,切泥厚度增加,间接提高船舶效率的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所述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的绞刀头与吸泥管呈5度夹角。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在上述的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中,进一步的,所述绞刀头与吸泥管之间的15度变向短节被去除。在上述的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中,进一步的,所述绞刀头的绞齿为长齿,所述长齿的齿刃厚度相同。在上述的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中,进一步的,所述长齿的材质为25CrNiMo。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绞刀头与吸泥管呈5度夹角,可降低吸泥管水头损失,切泥厚度增加,间接提高船舶效率。2、本技术绞刀头的绞齿为长齿,所述长齿的齿刃厚度相同,较普通的凿齿和长齿,可延长刀齿磨损时间,减少更换齿的频率,提高了期间的生产率和工程量。3、本技术长齿的材质为25CrNiMo,通过在制作过程中增加耐磨材料,以此提高刀齿耐磨性能。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在工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在工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与本技术的对比图;图6是长齿的第一个立体图;图7是长齿的第二个立体图;图8是长齿的第三个立体图。图中:1、绞刀头;2、吸泥管;3、15度变向短节。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技术的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将理解,当据称将部件“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相反,当据称将部件“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则表示不存在中间部件。图1给出了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并且通过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并且通过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在工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并且通过图4示出了本技术在工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并且通过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与本技术的对比图,并且通过图6示出了长齿的第一个立体图,并且通过图7示出了长齿的第二个立体图,并且通过图8示出了长齿的第三个立体图,下面就结合图1至图8来具体说明本技术。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一种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所述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的绞刀头1与吸泥管2呈5度夹角。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绞刀头1与吸泥管2之间的15度变向短节3被去除。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绞吸船受客观条件限制且按要求挖深为-6米,加上潮位变化较大,桥梁最大下放深度多达-12米,在潮水涨到一定高度后,由于绞刀前端15°变向短节的缘故,在台车行进过程中,前方土层顶住绞刀头1大圈前端,加上泥质较硬缘故,造成船舶进步困难,横移压力较大,速度较慢,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由于此变向短节的存在,在分层施工第二层或第三层时,绞刀头1下倾角度稍大,绞刀大圈顶端易触到前方的泥面,因此决定移除此变向短节。通过分析,改造前绞刀切泥厚度为23.7cm,改造后切泥厚度为51.0cm,增加27.3cm,在其他挖泥因素相同情况下,改造后切泥厚度是之前的2.15倍。同时,根据水力学原理,从泥水混合物流经吸泥管2路产生的水头摩阻损失考虑,改造前吸泥管2存在两个折角,其角度分别为33°(桥梁下放12米时吸泥管2角度)和15°(变向短节),而改造后吸泥管2只存在一个折角,角度为35°(桥梁下放12米时吸泥管2角度)。其中:hj为水头损失为吸泥管2局部水头损失系数;v为泥水混合物的流速。通过上式计算,改造前摩阻系数为0.1063,改造后摩阻系数为0.1023,在泥泵机转速相同情况下,略微降低吸泥管2水头损失,间接提高船舶效率。通过去除绞刀头1前端15°变向短节,在施工中统计实际生产数据,发现改造后船舶生产率由原来的260m3/h提升为287m3/h,并且在泥泵机转速相同情况下,略微降低吸泥管2水头损失,间接提高船舶效率。同时确定使用绞刀齿型为长齿,是符合此工程的最佳齿型,加入耐磨材料后,延长刀齿磨损时间,减少更换齿的频率,提高了期间的生产率和工程量。本技术绞刀头1与吸泥管2呈5度夹角,可降低吸泥管2水头损失,切泥厚度增加,间接提高船舶效率。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绞刀头1的绞齿为长齿,所述长齿的齿刃厚度相同。本技术绞刀头1的绞齿为长齿,所述长齿的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的绞刀头与吸泥管呈5度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的绞刀头与吸泥管呈5度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标贯基数较大泥质下的绞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刀头与吸泥管之间的15度变向短节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林煜胡晓宁张路生王淼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