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344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包括移动底盘,移动底盘上设置有可行走的履带,移动底盘上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转动式设置有操作台,操作台的转动轴线竖直,操作台的前端铰接设置有大臂,大臂的悬伸端设置有钻杆体,驱动机构驱动钻杆体转动且转动轴线竖直,大臂的两端铰接轴水平,升降机构驱动支架的移动且连动操作台竖直方向移动,当针对浅滩或者旱地的打桩操作时,升降机构不动作,操作台处在地位状态,可针对性的进行打桩操作,当针对较深的水面下方进行打桩操作时,升降机构动作驱动支架的移动,使得操作台抬升,从而使得整个设备的动力部件与水面远离,确保整个打桩机的正常运行,可针对水面较深的位置进行打桩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
技术介绍
随着光伏产业的逐步发展,光伏的建设面积逐年增大。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光伏建设所需要的可耕种的土地,现有技术中,也逐渐将光伏建设在无法耕作的河流的河床或者湖的浅滩上,光伏在安装施工时,为增强光伏安装在河床或者浅滩上的牢固度,一般使用打桩机进行打桩,传统水上光伏打桩,采用围堤抽水的方式进行,将打桩用的工程机械开往所需要打桩的位置,从而进行打桩施工,上述的打桩机只适合水位极浅或者完全是旱地的位置进行打桩,当水面稍深,当水面深至淹没打桩机的发动机进气口位置时,打桩机均无法进入上述位置。因此,传统的打桩机在针对水面较深的位置进行打桩操作时,一般都无法施工,导致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受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能够针对陆地可较深的水面进行打桩施工,提高打桩施工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包括移动底盘,所述移动底盘上设置有可行走的履带,所述移动底盘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式设置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转动轴线竖直,所述操作台的前端铰接设置有大臂,所述大臂的悬伸端设置有钻杆体,驱动机构驱动钻杆体转动且转动轴线竖直,所述大臂的两端铰接轴水平,升降机构驱动支架的移动且连动操作台竖直方向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技术效果为:当针对浅滩或者旱地的打桩操作时,升降机构不动作,操作台处在地位状态,从而可针对性的进行打桩操作,当针对较深的水面下方进行打桩操作时,升降机构动作驱动支架的移动,从而使得操作台抬升,从而使得整个设备的动力部件与水面远离,从而确保整个打桩机的正常运行,从而可针对水面较深的位置进行打桩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处在旱地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是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处在水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是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中的支架两种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包括移动底盘10,所述移动底盘10上设置有可行走的履带11,所述移动底盘10上设置有支架50,所述支架50上转动式设置有操作台20,所述操作台20的转动轴线竖直,所述操作台20的前端铰接设置有大臂30,所述大臂30的悬伸端设置有钻杆体40,驱动机构驱动钻杆体40转动且转动轴线竖直,所述大臂30的两端铰接轴水平,升降机构驱动支架50的移动且连动操作台20竖直方向移动;结合图1至图3所示,当针对浅滩或者旱地的打桩操作时,升降机构不动作,操作台20处在地位状态,从而可针对性的进行打桩操作,当针对较深的水面下方进行打桩操作时,升降机构动作驱动支架50的移动,从而使得操作台20抬升,从而使得整个设备的动力部件与水面远离,从而确保整个打桩机的正常运行,从而可针对水面较深的位置进行打桩施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操作台20设置在支撑平台60上,所述支撑平台60上设置有驱动油缸70,所述驱动油缸70的缸体竖直且固定在支撑平台60的上板面,所述驱动油缸70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杆端设置有锚块71;当上述的打桩机行进至较深的水面时,为实现对整个打桩机的稳定支撑,在所述的支撑平台60上设置有驱动油缸70,驱动油缸70动作,从而使得锚块71与水面以下的岩层或者较硬的土层结构,从而对整个打桩机进行有效的支撑,减少打桩机由于钻杆体40的转动导致的晃动的现象,提高打桩施工的精准度;上述的支撑平台60的驱动油缸70设置多个,并且位于支撑平台60的周向间隔布置,从而能够增强对整个打桩机支撑的牢靠度。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移动底盘10上设置有支撑梁12,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铰接在支撑梁12上的两支撑杆51,所述两支撑杆51的上端与支架50铰接,两支撑杆51两端的铰接轴水平,所述两支撑杆51的杆身上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第二支撑架52、53,所述第一支撑架5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架53的杆端铰接,第二支撑架52的杆端还铰接设置有第三支撑架54,所述第三支撑架54的另一端与支撑梁12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架52的杆端还与升降油缸55的缸体铰接,所述升降油缸55的活塞杆与支撑梁12铰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支撑架52、53、54以及升降油缸55的铰接轴与两支撑杆51两端的铰接轴平行;上述的升降油缸55动作,从而使得第一、第二支撑架52、53动作,进而连动两支撑杆51的动作,使得支架50呈现上下移动动作,从而使得支撑平台60及支撑平台60上的其他附属设备的升降动作。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为增强多连杆对支架50的支撑强度,所述支撑杆51的杆身中段还铰接设置有第四支撑架56,所述第四支撑架56的另一端与支撑梁12铰接,所述第四支撑架56的两端铰接轴与两支撑杆51两端的铰接轴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台20的前端还铰接设置有第一油缸21,所述第一油缸21的活塞与大臂30杆身铰接且铰接轴水平,所述大臂30的前端设置有小臂31,所述大臂30与小臂31之间通过连接支架32连接,所述连接支架32两端的铰接轴水平,连接支架32的中段与第二油缸33的活塞杆铰接,所述第二油缸33的缸体铰接设置在大臂30上,所述钻杆体40设置在小臂31的前端;上述的第二油缸33动作,连动小臂31位于大臂30的悬伸端转动,上述的第一油缸21动作,从而连动大臂30的前端向待打桩的位置动作。所述小臂31的前端铰接设置有架体41,所述钻杆体40设置在架体41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架体41上的驱动电机42,所述驱动电机42驱动钻杆体40转动;上述的第二油缸33动作,连动小臂31位于大臂30的悬伸端转动,上述的第一油缸21动作,从而连动大臂30的前端向待打桩的位置动作,驱动电机42驱动钻杆体40转动,从而实施打桩操作。所述钻杆体40的下杆端设置有螺旋片42,所述螺旋片42沿着钻杆体40杆长方向向上延伸,钻杆体40的杆身上设置有扩孔刀片43,所述扩孔刀片43的长度方向与钻杆体40的杆长垂直,所述扩孔刀片43沿着钻杆体40的杆长间隔设置多个;上述钻杆体40在驱动电机42作用下,使得钻杆体40高速旋转,并且在螺旋片42的作用下钻孔,在扩孔刀片43的作用下,实现扩孔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

【技术保护点】
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盘(10),所述移动底盘(10)上设置有可行走的履带(11),所述移动底盘(10)上设置有支架(50),所述支架(50)上转动式设置有操作台(20),所述操作台(20)的转动轴线竖直,所述操作台(20)的前端铰接设置有大臂(30),所述大臂(30)的悬伸端设置有钻杆体(40),驱动机构驱动钻杆体(40)转动且转动轴线竖直,所述大臂(30)的两端铰接轴水平,升降机构驱动支架(50)的移动且连动操作台(20)竖直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盘(10),所述移动底盘(10)上设置有可行走的履带(11),所述移动底盘(10)上设置有支架(50),所述支架(50)上转动式设置有操作台(20),所述操作台(20)的转动轴线竖直,所述操作台(20)的前端铰接设置有大臂(30),所述大臂(30)的悬伸端设置有钻杆体(40),驱动机构驱动钻杆体(40)转动且转动轴线竖直,所述大臂(30)的两端铰接轴水平,升降机构驱动支架(50)的移动且连动操作台(20)竖直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20)设置在支撑平台(60)上,所述支撑平台(60)上设置有驱动油缸(70),所述驱动油缸(70)的缸体竖直且固定在支撑平台(60)的上板面,所述驱动油缸(70)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杆端设置有锚块(7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用自行式打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盘(10)上设置有支撑梁(12),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铰接在支撑梁(12)上的两支撑杆(51),所述两支撑杆(51)的上端与支架(50)铰接,两支撑杆(51)两端的铰接轴水平,所述两支撑杆(51)的杆身上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第二支撑架(52、53),所述第一支撑架(5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架(53)的杆端铰接,第二支撑架(52)的杆端还铰接设置有第三支撑架(54),所述第三支撑架(54)的另一端与支撑梁(12)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架(52)的杆端还与升降油缸(55)的缸体铰接,所述升降油缸(55)的活塞杆与支撑梁(12)铰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万友蒋伯林范正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恒坤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