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桥转体施工用拱座基础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329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1:52
拱桥转体施工用拱座基础构造,既能满足转体施工要求,又能满足拱桥成桥运营。它包括:下盘,素混凝土浇筑于基坑底部,其上设置与上盘连接的转动装置;上盘,钢筋混凝土结构,与交界墩固结为一体;填充混凝土层,拱圈转体施工就位后浇筑于下盘顶面与上盘底面之间;拱脚封闭混凝土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于上盘顶面之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拱桥转体施工用拱座基础构造
本技术涉及桥梁,特别涉及一种拱桥转体施工用拱座基础构造。
技术介绍
拱桥是一种古老的桥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随着我国交通建设高潮的掀起,需要修建更多的跨越既有公路、铁路、山谷、河道的大跨度拱桥,主要类型有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箱拱、钢桁拱、混凝土拱桥等。尤其在艰险山区、河谷地带修筑拱桥具有绝对优势。其中,水平转体施工为拱桥常用施工工法。不管是上承式、中承式还是下承式拱桥,对转体施工拱桥的拱座的研究和设计是个不可回避的大问题。常见的拱座样式有明挖扩大基础式、隧道锚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异形拱座样式。这些不同的拱座样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转体施工拱桥,其工作基础的设计既要考虑转体过程的受力和构造需求,也要兼顾运营状态。因此,针对转体施工拱桥设计,创造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各个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的拱座基础形式,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拱桥转体施工用拱座基础构造,既能满足转体施工要求,又能满足拱桥成桥运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的拱桥转体施工用拱座基础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下盘,素混凝土浇筑于基坑底部,其上设置与上盘连接的转动装置;上盘,钢筋混凝土结构,与交界墩固结为一体;填充混凝土层,拱圈转体施工就位后浇筑于下盘顶面与上盘底面之间;拱脚封闭混凝土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于上盘顶面之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拱座采用分层台阶形基础形式,构造简洁,施工简便,不受施工工艺的限制,施工难度较小,施工风险较小;根据转体施工转动界面及其拱圈和交界墩的受力特点,将拱座分为下盘、上盘、填充混凝土层及拱脚封闭混凝土层四部分,受力合理,传力明确,这种切合受力特点的处理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岩体承载能力,更有利于荷载传递;拱圈转体施工就位后浇筑填充混凝土和拱脚封闭钢筋混凝土,降低裂缝形成的几率,保护拱圈,避免拱圈和拱座连接部位产生不可预期的裂缝;各层混凝土为分层浇筑,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水化热效应,还能够控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对下部素混凝土浇筑体、上部钢筋混凝土浇筑体采用不同标号的混凝土,并采用不同的的配筋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性能,提高核心混凝土区域的应力储备。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拱桥转体施工用拱座基础构造的断面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交界墩10,拱圈11,转动装置12,上盘20,下盘21,填充混凝土层22,拱脚封闭混凝土层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拱桥转体施工用拱座基础构造包括:下盘21,素混凝土浇筑于基坑底部,其上设置与上盘20连接的转动装置12;上盘20,钢筋混凝土结构,与交界墩10固结为一体;填充混凝土层22,拱圈11转体施工就位后浇筑于下盘21顶面与上盘20底面之间;拱脚封闭混凝土层23,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于上盘20顶面之上。参照图1,拱座由上盘20、下盘21、填充混凝土层22和拱脚封闭混凝土层23构成分层台阶形基础,构造简沽,施工简便,不受施工工艺的限制,施工难度较小,施工风险较小,而且受力合理,传力明确,这种切合受力特点的构造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岩体承载能力,更有利于荷载传递。转动装置12包括球铰、撑脚和千斤顶反力座等,均设置在下盘21上。转体施工前上盘20、下盘21之间由砂箱支承,内置转体球铰。转体过程中由球铰和撑脚共同支承上部结构完成平转就位。转体完成后,上盘20、下盘21之间浇筑填充混凝土层22,降低裂缝形成的几率,保护拱圈11,避免拱圈11和拱座连接部位产生不可预期的裂缝;各层混凝土为分层浇筑,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水化热效应,还能够控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对上盘20、下盘21采用不同标号的混凝土,并采用不同的的配筋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性能,提高核心混凝土区域的应力储备。本技术针对单轴平衡转体施工拱桥的拱座基础,创造一种既能满足转体施工要求,又能满足拱桥成桥运营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拱座构造,将会是一种变革性创新,意义重大。申请人已成功将其运用于在建成贵客运专线西溪河大桥(主跨240m)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及施工中,建成之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度的客运专线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该技术在该桥的实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拱桥转体施工用拱座基础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拱桥转体施工用拱座基础构造

【技术保护点】
拱桥转体施工用拱座基础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下盘(21),素混凝土浇筑于基坑底部,其上设置与上盘(20)连接的转动装置(12);上盘(20),钢筋混凝土结构,与交界墩(10)固结为一体;填充混凝土层(22),拱圈(11)转体施工就位后浇筑于下盘(21)顶面与上盘(20)底面之间;拱脚封闭混凝土层(23),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于上盘(20)顶面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拱桥转体施工用拱座基础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下盘(21),素混凝土浇筑于基坑底部,其上设置与上盘(20)连接的转动装置(12);上盘(20),钢筋混凝土结构,与交界墩(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锐鄢勇马庭林袁明吴再新童登国向律楷郭占元袁蔚胡华万张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