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艳秋专利>正文

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4284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属一种医疗器具,包括外管体与吸管体,所述吸管体置于外管体的内部,所述吸管体可拆卸式的安装在外管体的端部附近;所述外管体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机与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安装有传导活塞,所述传导活塞与吸管体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活塞杆动力连接。由电机通过活塞杆带动传导活塞在外管体及吸管体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完成吸吐的操作,有效增加了操作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并且吸吐的操作由电机完成,无需手动频繁挤压,有效降低了操作的劳动强度;亦可通过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在外管体的端部更换适宜的吸管体,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亦可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具,更具体的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各地生殖中心普遍是使用橡皮球塞手工操作巴氏吸管来去除卵丘颗粒细胞和转运胚胎,此种装置操作的可控性欠佳且精确性不高,并且手动操作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也有使用常规的去卵丘颗粒细胞器(也可称之为拆蛋器)连接一次性使用的拨卵针,此种装置需要使用昂贵的一次性耗材,且操作时需频繁使用拇指往复按压,工作强度较大。因而有必要基于当前的巴氏吸管及其他拉制吸管,对这类去卵丘颗粒细胞装置的结构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操作巴氏吸管的稳定性及精确性低下,使用一次性的拨卵针成本较高,且工作强度大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包括外管体与吸管体,所述吸管体置于外管体的内部,所述吸管体可拆卸式的安装在外管体的端部附近;所述外管体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机与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安装有传导活塞,所述传导活塞与吸管体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活塞杆动力连接,用于由电机通过活塞杆带动传导活塞在外管体与吸管体的内部往复运动。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吸管体通过弹簧卡扣安装在外管体的端部附近。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外管体包括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通过法兰连接为一体,所述传导活塞置于第一管体的内部,所述电机置于第二管体的内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处还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活塞杆的外部,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在第一管体与/或第二管体的内壁上。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还安装有蓄电池与控制模块,所述电机为步进式电机,所述步进式电机分别接入控制模块与蓄电池,所述控制模块也接入蓄电池,用于由控制模块控制步进式电机的正反转及转速。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管体的外部还设有第一按钮、第二按钮与第三按钮,所述第一按钮、第二按钮与第三按钮均接入控制模块,用于由第一按钮、第二按钮与第三按钮分别操作控制模块控制步进式电机运行的状态与模式。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管体的末端上还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接入蓄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由电机通过活塞杆带动传导活塞在外管体及吸管体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完成吸吐的操作,有效增加了操作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并且吸吐的操作由电机完成,无需手动频繁挤压,有效降低了操作的劳动强度;亦可通过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在外管体的端部更换适宜的吸管体,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而吸管体可采用可循环使用的巴氏吸管,亦可降低使用成本;同时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结构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外管体、11为第一管体、12为第二管体、13为第二按钮、14为第三按钮、15为充电接口、16为第一按钮、2为吸管体、3为电机、4为活塞杆、5为传导活塞、6为弹簧卡扣、7为法兰、8为轴承、81为轴套、9为蓄电池、10为控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其包括外管体1与吸管体2,该吸管体2可以是不同规格的巴氏吸管,并且置于外管体1的内部,更为重要的是,需将吸管体2以可拆卸式的方式安装在外管体1的端部附近,此处可拆卸式的安装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各类方便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图1所示的弹簧卡扣6,即将吸管体2通过弹簧卡扣6安装在外管体1的端部附近;此外,在外管体1的内部还需安装图中所示的电机3与活塞杆4,再在活塞杆4的端部安装一个传导活塞5,该传导活塞最好采用柔性材质加工制成,以便于与吸管体2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使吸管体实现吸吐的功能;将前述电机3的输出端与活塞杆4动力连接,两者的连接方式可采用丝杆或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需能将电机输出轴的旋转力转换为直线传输的动力;前述结构的作用是由电机3通过活塞杆4带动传导活塞5在外管体1与吸管体2的内部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中,由电机3通过活塞杆4带动传导活塞5在外管体1及吸管体2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完成吸吐的操作,有效增加了操作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并且吸吐的操作由电机4完成,无需手动频繁挤压,有效降低了操作的劳动强度;亦可通过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在外管体1的端部更换适宜的吸管体2,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而吸管体可采用可循环使用的巴氏吸管,亦可降低装置的使用成本。再参考图1所示,在本技术用于解决技术问题优选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上述的传导活塞5、活塞杆4及电机4等部件,专利技术人对上述外管体1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具体为将其设置为由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所组成,并将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通过法兰7连接为一体,然后将上述传导活塞5置于第一管体11的内部,将电机3置于第二管体12的内部。进一步的,为避免电机3带动活塞杆4转动时产生过大的摩擦力,还可再前述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的连接处增设一个轴承8,该轴承8的内圈固定在活塞杆4的外部,而轴承8的外圈可以固定在第一管体11的内壁上,也可以固定在第二管体12的内壁上,还可以固定在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之间的内壁上;与前述轴承8的结构相配套,还可再活塞杆4的外部再安装有固定的轴套81,以便于活塞杆4始终处于外管体1的中轴线附近,从而进一步提升传导活塞5与吸管体2内壁接触的稳定性。仍然参考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有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可再在上述第二管体12的内部安装蓄电池9与控制模块10,并采用步进式电机作为上述的电机3,将该步进式电机分别接入控制模块10与蓄电池9,而控制模块10也需接入蓄电池9,从而可由控制模块10控制步进式电机的正反转及转速;前述的蓄电池可采用锂电池,优选在第二管体12的末端上增设一个充电接口15,并将该充电接口15接入蓄电池9,进而便于外部电源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进一步的,为便于操作控制步进式电机的运行状态,还可在第一管体11的外部还设有第一按钮16、第二按钮13与第三按钮14,前述的第一按钮16、第二按钮13与第三按钮14均需接入控制模块10,用于由第一按钮16、第二按钮13与第三按钮14分别操作控制模块10控制步进式电机运行的状态与模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按钮16控制步进式电机带动传导活塞5向图中所示的左端运动,执行吐的操作;通过第三按钮14控制步进式电机带动传导活塞5向图中所示的右端运动,执行吸的操作;通过第二按钮13使控制模块10按照既定的控制程序控制步进式电机运行,从而实现自动吸吐的功能。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上述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根据所需去除卵丘颗粒细胞和转运胚胎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巴氏吸管及其他拉制吸管作为吸管体2,通过弹簧卡扣6安装在第一管体16的端部附近,吸管体2的一端伸入第一管体16的内部;然后通过第一按钮12与第三按钮14即可手动控制推导活塞5在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包括外管体(1)与吸管体(2),所述吸管体(2)置于外管体(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体(2)可拆卸式的安装在外管体(1)的端部附近;所述外管体(1)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机(3)与活塞杆(4),所述活塞杆(4)的端部安装有传导活塞(5),所述传导活塞(5)与吸管体(2)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与活塞杆(4)动力连接,用于由电机(3)通过活塞杆(4)带动传导活塞(5)在外管体(1)与吸管体(2)的内部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包括外管体(1)与吸管体(2),所述吸管体(2)置于外管体(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体(2)可拆卸式的安装在外管体(1)的端部附近;所述外管体(1)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机(3)与活塞杆(4),所述活塞杆(4)的端部安装有传导活塞(5),所述传导活塞(5)与吸管体(2)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与活塞杆(4)动力连接,用于由电机(3)通过活塞杆(4)带动传导活塞(5)在外管体(1)与吸管体(2)的内部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体(2)通过弹簧卡扣(6)安装在外管体(1)的端部附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体(1)包括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所述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通过法兰(7)连接为一体,所述传导活塞(5)置于第一管体(11)的内部,所述电机(3)置于第二管体(12)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用于去卵丘颗粒细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艳秋郑英
申请(专利权)人:胡艳秋郑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