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种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9633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藻种分离装置,包括虹吸管、连接软管、气囊等结构,虹吸管两端贯通,至少一端设置与微藻尺寸相匹配的开孔;连接软管一端与虹吸管的一端连通,并能够变形弯折;气囊开口端与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连通,虹吸管、连接软管和气囊保持气密封;气囊受力挤压变形经连接软管和虹吸管向外排出空气,不受力时能够回复原形,在回复原型的过程中向内吸气,可将特定的藻类吸入虹吸管。使用时,操作者在解剖镜下找到所需的藻类,用手挤压将气囊内部的空气排出,将虹吸管的端头对准所需藻类,慢慢松开气囊,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将单体藻类吸入虹吸管中,通过气压的作用提供主动的吸力,可选择性更高,可将单体藻类准确地送入到培养基基中进行培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藻种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用品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藻种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进行藻类培养的过程首先需要将某种特定的藻类与其他生物相互分离,将纯净的特定藻类在营养液中培养。目前分离藻种的方法是采用微吸管法,操作者在解剖镜下用微吸管将分离的藻类吸出,微吸管的内径很小,此操作方法利用了微吸管的虹吸作用,适用于静止的藻类,对于可运动的微藻则不易控制和分离,仅依靠微吸管分离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依靠运气,得到纯净的特定藻种成功率较低,不易进行分类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藻种分离装置,能够准确地分离特定的藻类,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藻种分离装置,包括:虹吸管,至少一端的开孔与微藻尺寸相匹配;连接软管,一端与所述虹吸管的一端连通,并能够变形弯折;气囊,开口端与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虹吸管、所述连接软管和所述气囊保持气密封;所述气囊受力挤压变形经所述连接软管和所述虹吸管向外排出空气,并能够回复原形。可选地,所述连接软管的管径从连接所述虹吸管向连接所述气囊的一端逐渐增加。可选地,所述虹吸管为管径一致的玻璃管,所述虹吸管的内径介于0.008~0.16mm。可选地,所述连接软管靠近所述气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藻种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藻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虹吸管(1),至少一端的开孔与微藻尺寸相匹配;连接软管(2),一端与所述虹吸管(1)的一端连通,并能够变形弯折;气囊(3),开口端与所述连接软管(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虹吸管(1)、所述连接软管(2)和所述气囊(3)保持气密封;所述气囊(3)受力挤压变形经所述连接软管(2)和所述虹吸管(1)向外排出空气,并能够回复原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虹吸管(1),至少一端的开孔与微藻尺寸相匹配;连接软管(2),一端与所述虹吸管(1)的一端连通,并能够变形弯折;气囊(3),开口端与所述连接软管(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虹吸管(1)、所述连接软管(2)和所述气囊(3)保持气密封;所述气囊(3)受力挤压变形经所述连接软管(2)和所述虹吸管(1)向外排出空气,并能够回复原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软管(2)的管径从连接所述虹吸管(1)向连接所述气囊(3)的一端逐渐增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藻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立静周述波贺立红林伟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