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物分级浓缩池
本技术属于煤泥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抛物分级浓缩池。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匮乏以及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煤炭地质条件的恶化,导致从矿井下开采的毛煤的品位日益降低。现场生产过程中,煤泥泥化现象严重,煤泥处理难度加大。特别增加了浮选环节的作业压力。为改变现状,尝试新方法、新工艺,加快选煤新设备的开发与研制,成为“十三五”期间的重中之重。煤泥中因富含大量的黏土类矿物,如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导致在煤泥水处理难度加大。如何高效的进行煤泥水处理是目前学者的研究重点之一,为此设计一种能达到高效煤泥浓缩、澄清循环水的设备,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成本。能有效地改善浮选作业压力与煤泥水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物分级浓缩池。本浓缩池利用抛物分级浓缩原理设置,具有药剂定量添加,煤泥多次沉降,底流防堵,无刮泥耙的特点。整个浓缩池池体呈圆形结构,中心处布置了药剂添加系统和进料系统,在进料系统中能够实现二次加药,矿浆与药剂充分接触混合的效果。池体中又分别布置了第一道引流滞泥板单元、第二道引流滞泥板单元、第一道可调振动板装置、第二道可调振动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物分级浓缩池,至少包括浓缩池池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池池体(30)整体上呈圆形结构,为中心对称结构,由上侧壁(31)、斜底(32)、中侧壁(33)、底板(34)组成;所述上侧壁(31)所围成的大圆直径大于中侧壁(33)所围成的圆的直径,即上侧壁(31)位于中侧壁(33)的外部;所述上侧壁(31)的下端与中侧壁(33)的上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通过斜底(32)相连;所述斜底(32)呈一定角度,向浓缩池池体(30)内部倾斜布置;所述中侧壁(33)下端上布置有高压循环水管路(33a),此处实例仅设置了两个高压循环水管路(33a),也可在中侧壁(33)下端沿周边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物分级浓缩池,至少包括浓缩池池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池池体(30)整体上呈圆形结构,为中心对称结构,由上侧壁(31)、斜底(32)、中侧壁(33)、底板(34)组成;所述上侧壁(31)所围成的大圆直径大于中侧壁(33)所围成的圆的直径,即上侧壁(31)位于中侧壁(33)的外部;所述上侧壁(31)的下端与中侧壁(33)的上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通过斜底(32)相连;所述斜底(32)呈一定角度,向浓缩池池体(30)内部倾斜布置;所述中侧壁(33)下端上布置有高压循环水管路(33a),此处实例仅设置了两个高压循环水管路(33a),也可在中侧壁(33)下端沿周边设置多个;所述中侧壁(33)下端与浓缩池池体(30)的底板(34)相连;所述上侧壁(31)的上端外侧还设置有溢流口(40),所述溢流口(40)略低于上侧壁(31)的上端高度;所述浓缩池池体(30)底板(34)中心处还设置有底流口(41);所述浓缩池池体(30)内还设置有环形隔板(50);所述环形隔板(50)位于中侧壁(33)正上方位置;所述环形隔板(50)的上端高度低于上侧壁(31)上端的高度,淹没于浓缩池池体(30)内;所述环形隔板(50)的下端与中侧壁(33)的上端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环形隔板(50)与上侧壁(31)之间的水平距离为自由沉降区(51),所述自由沉降区(51)底部与浓缩池池体(30)内部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物分级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池池体(30)中心处还设置有药剂添加系统(10);所述药剂添加系统(10)包括矿浆进口(11)、一段矿浆管道(12)、流量计(13)、环形药剂分散器(14)、内环壁(14a)、外环壁(14b)、矿浆与药剂混合区(14c)、药剂管道(14d)、出口阀片(14e)、药剂挤出口(14f)、二段矿浆管道(15)组成;所述药剂添加系统(10)下端设置有一段矿浆管道(12),所述一段矿浆管道(12)上安装有流量计(13),所述一段矿浆管道(12)下端为矿浆进口(11),上端连接有环形药剂分散器(14);所述环形药剂分散器(14)下端与一段矿浆管道(12)上部密封布置,上端与二段矿浆管道(15)密封布置;本实例中仅设置了一个环形药剂分散器(14),也可在一段矿浆管道(12)与二段矿建管道之间沿管道中心线周边布置或者轴向平行布置多个环形药剂分散器(14);所述环形药剂分散器(14)呈圆环状结构,在其外环壁(14b)上设置有药剂管道(14d),此处实例仅设置了两路对称布置的药剂管道(14d),也可沿环形药剂分散器(14)的外环壁(14b)周边设置多个;所述药剂管道(14d)上均布置有流量计(13);所述环形药剂分散器(14)内环壁(14a)上均匀开设有药剂挤出口(14f);所述药剂挤出口(14f)上覆盖有出口阀片(14e),且出口阀片(14e)布置方向与矿浆流向相同,所述出口阀片(14e)为半扇形形状;所述内环壁(14a)中间为矿浆与药剂混合区(14c),所述矿浆进口(11)内矿浆以一定的速度从环形药剂分散器(14)内的内环壁(14a)中穿过与药剂一次混合;所述药剂挤出口(14f)的入药压力略大于矿浆进口(11)处入料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抛物分级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池池体(30)中心处还设置有与药剂添加系统(10)相连接的进料系统(20);所述进料系统(20)与药剂添加系统(10)通过二段矿浆管道(15)相连;所述进料系统(20)由进料圆筒(21)、小喇叭状分散口(21a)、二次加药管(22)、大喇叭状药剂分散口(22a)、混合管(23)、倒锥形筒(24)、二段扩散口(25)、矿浆二次分散区(26)、药剂雾化室(27)组成;所述进料系统(20)布置与浓缩池池体(30)中心处,上端安装有进料圆筒(21);所述进料圆筒(21)与二段矿浆管道(15)相连接;所述进料圆筒(21)下端设置有小喇叭状分散口(21a);所述进料圆筒(21)内部安装有微细的二次加药管(22),所述二次加药管(22)布置在进料圆筒(21)中心处,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二次加药,所述二次加药管(22)下端连接有大喇叭状药剂分散口(22a);所述大喇叭状药剂分散口(22a)的下端最大直径大于小喇叭状分散口(21a)的最大直径;所述大喇叭状药剂分散口(22a)位于小喇叭状分散口(21a)的下部,所述大喇叭状药剂分散口(22a)与小喇叭状分散口(21a)两者之间留有一定的高度,且大喇叭状药剂分散口(22a)的开口度大于小喇叭状分散口(21a)的开口度;所述大喇叭状药剂分散口(22a)的边缘为锯齿状结构;所述进料圆筒(21)的下端还焊接有混合管(23),所述大喇叭状药剂分散口(22a)与小喇叭状分散口(21a)均位于混合管(23)内部;所述混合管(23)下端还设置有倒锥形筒(24);所述倒锥形筒(24)的下部设置有二段扩散口(25),所述二段扩散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有理,朱金波,周伟,沈亮,费之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