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242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其包括有多个彼此独立的罐体;每一个罐体均包括有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第一罐体设置在第二罐体上方,第一罐体的径向截面采用矩形结构,第二罐体的径向截面采用圆形结构,第二罐体之中,其任意位置的直径至多与第一罐体相同;所述第一罐体之中设置有延伸至罐体内部的罐体入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其可通过罐体中第一罐体的矩形结构以使得多个罐体相互接触时可实现拼接处理,致使多个罐体的上端面构成统一的工作平台,以供相关人员在不借助外部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定期维护或检修作业,进而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得以显著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
本技术涉及环境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
技术介绍
以往的分散式村镇污水处理与小型工业废水废液领域所用的罐体为对于污水入罐后的内压进行承压处理多设计为圆柱体结构;然而,上述罐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时常需由人员进行定期维护或对罐内设备进行检修,采用上述常规结构的罐体上端没有稳定的作业平台,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存在跌落以造成工伤的风险,故其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污水处理罐体设计中,针对上述情形部分罐体之上加装有安全扶梯或行走平台等,但其均需在罐体生产后期进行部件的加装,使其生产成本与效率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其可自动构成供工作人员维护或检修用的工作平台以改善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同时亦可确保罐体对于其内部污水的承压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其包括有多个彼此独立的罐体;每一个罐体均包括有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第一罐体设置在第二罐体上方,第一罐体的径向截面采用矩形结构,第二罐体的径向截面采用圆形结构,第二罐体之中,其任意位置的直径至多与第一罐体相同;所述第一罐体之中设置有延伸至罐体内部的罐体入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罐体的径向截面采用正方形结构,其可使得本申请中的罐体可在各个方位实现与相邻罐体的对称拼接处理,进而使得污水罐的整体分布更为均匀且规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罐体之中,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之间设置有第三罐体,第三罐体的径向截面采用圆形;所述第三罐体之中包括有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过渡端面,第三罐体的直径在第一罐体朝向过渡端面延伸方向上逐渐减小,且在过渡端面朝向第二罐体延伸方向上逐渐增加,第三罐体之中任意位置的直径至多与第一罐体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三罐体对于第一罐体以及第二罐体的衔接以使得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之间的过渡更为平稳,进而确保其连接处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罐体的高度为第二罐体高度的0.6至0.9倍,所述第三罐体的高度为第一罐体高度的1.8至2.5倍。采用上述方案,其可使得第二罐体与第三罐体构成罐体的主要部分,进而有效确保本申请中罐体的装填容量得以保障;同时,第一罐体相对于第二罐体以及第三罐体的高度设置可使其使得其在确保相邻两个罐体可进行稳定的贴合处理的同时,避免罐体内部污水在罐体上端造成承压不均的现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罐体之中,其任意位置与第一罐体对应侧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80至230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二罐体相对于第一罐体侧端部的距离以确保相邻两个罐体可通过第一罐体的侧端面接触进而完成拼接以构成施工平台,同时确保相邻两个罐体完成拼接后的,其在第二罐体对应位置的空间余量得以控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罐体之中,第二罐体以及第三罐体之上设置有多个采用环形结构的加强筋,多个加强筋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加强筋的设置以使得罐体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其在拼接排列过程中,相邻两个罐体之间的空间余量得以进一步的减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罐体之中,任意两个加强筋之间的距离为350至450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在确保罐体的各个位置的强度均可得以补强处理,同时亦可避免加强筋过于密集而导致的原料的浪费以及工艺的复杂化。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罐体之中,任意两个加强筋之间的距离为400mm,其可使得罐体整体的补强效果得以进一步的保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其可通过罐体中第一罐体的矩形结构以使得多个罐体相互接触时可实现拼接处理,致使多个罐体的上端面构成统一的工作平台,以供相关人员在不借助外部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定期维护或检修作业,进而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得以显著改善;与此同时,上述罐体下部采用圆柱结构的第二罐体则可在污水注入罐体后使得污水对于罐体内壁产生的压力均匀分布,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罐体对于污水形成良好的承压效果。此外,本申请中的罐体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任意方式的排列,以满足污水处理中各个工艺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罐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罐体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多个罐体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第一罐体、2—第二罐体、3—第三罐体、301—过渡端面、4—加强筋、5—罐体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其包括有多个彼此独立的罐体;每一个罐体均包括有第一罐体1与第二罐体2,第一罐体1设置在第二罐体2上方,第一罐体1的径向截面采用矩形结构,第二罐体2的径向截面采用圆形结构,第二罐体2之中,其任意位置的直径至多与第一罐体1相同;所述第一罐体1之中设置有延伸至罐体内部的罐体入口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罐体1的径向截面采用正方形结构,其可使得本申请中的罐体可在各个方位实现与相邻罐体的对称拼接处理,进而使得污水罐的整体分布更为均匀且规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其可通过罐体中第一罐体的矩形结构以使得多个罐体相互接触时可实现拼接处理,其如图3所示,致使多个罐体的上端面构成统一的工作平台,以供相关人员在不借助外部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定期维护或检修作业,进而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得以显著改善;与此同时,上述罐体下部采用圆柱结构的第二罐体则可在污水注入罐体后使得污水对于罐体内壁产生的压力均匀分布,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罐体对于污水形成良好的承压效果。此外,本申请中的罐体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任意方式的排列,以满足污水处理中各个工艺的需求。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罐体之中,第一罐体1与第二罐体2之间设置有第三罐体3,第三罐体3的径向截面采用圆形;所述第三罐体3之中包括有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过渡端面301,第三罐体3的直径在第一罐体1朝向过渡端面301延伸方向上逐渐减小,且在过渡端面301朝向第二罐体2延伸方向上逐渐增加,第三罐体3之中任意位置的直径至多与第一罐体1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三罐体对于第一罐体以及第二罐体的衔接以使得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之间的过渡更为平稳,进而确保其连接处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罐体1的高度为第二罐体2高度的0.6至0.9倍,所述第三罐体3的高度为第一罐体1高度的1.8至2.5倍,如:第一罐体采用高度为700mm,第二罐体采用高度为800mm,第三罐体采用高度为1500mm。采用上述方案,其可使得第二罐体与第三罐体构成罐体的主要部分,进而有效确保本申请中罐体的装填容量得以保障;同时,第一罐体相对于第二罐体以及第三罐体的高度设置可使其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其包括有多个彼此独立的罐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罐体均包括有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第一罐体设置在第二罐体上方,第一罐体的径向截面采用矩形结构,第二罐体的径向截面采用圆形结构,第二罐体之中,其任意位置的直径至多与第一罐体相同;所述第一罐体之中设置有延伸至罐体内部的罐体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其包括有多个彼此独立的罐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罐体均包括有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第一罐体设置在第二罐体上方,第一罐体的径向截面采用矩形结构,第二罐体的径向截面采用圆形结构,第二罐体之中,其任意位置的直径至多与第一罐体相同;所述第一罐体之中设置有延伸至罐体内部的罐体入口。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的径向截面采用正方形结构。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防跌落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用污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之中,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之间设置有第三罐体,第三罐体的径向截面采用圆形;所述第三罐体之中包括有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过渡端面,第三罐体的直径在第一罐体朝向过渡端面延伸方向上逐渐减小,且在过渡端面朝向第二罐体延伸方向上逐渐增加,第三罐体之中任意位置的直径至多与第一罐体相同。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世浦泰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