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3890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属于热锻模具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下模具受力状况的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包括设置于下模具的通孔、下顶杆和设置于下模座的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所述下顶杆呈圆柱状;在下模座内设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一端与下顶杆对应,另一端与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对应,在下模座与顶出杆之间设有限制顶出杆最低位置的限位结构。该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由于下顶杆呈直圆柱状,其所受到的锻造成形力向下传递给下模座内的顶出杆,避免了下顶杆受到的锻造成形力传递给下模具,改善了下模具的受力状况,保护了下模具,同时,避免了下模具受力引起的通孔形变给造成的下顶杆卡涩的情况出现,起到了保护下顶杆的作用。

Top out structure of large hot forg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top out structure of a large hot forging di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hot forging die.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large hot forging die top out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force condition of the lower die. Including a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lower mold under the push rod and is arranged on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nd hydraulic cylinder plunger die holder; the top rod is cylindrical; the lower di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n ejector rod, the ejector rod end and the push rod is corresponding,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nd hydraulic pressure the corresponding cylinder plunger, the lower die seat and the ejector ro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estricted ejector rod lowest position limiting structure. The large hot forging die ejector structure, the top rod is a straight cylindrical, forging the forming force to pass down to the lower die seat in the ejector rod to avoid forging the push rod by forming force to the lower die, the lower die to improve the stress state, the protection of the die out, at the same time, avoid the die load caused by the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hole to the push rod jam, played a role in pole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
本技术属于热锻模具领域,具体的是大型热锻模具顶杆。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航空业发展及大型热模锻压机的建成,航空锻件朝着整体化及大型化趋势发展,因此,大型锻件对出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顶出安全有效。目前,对于单块模具重量等于或大于10T的热锻模具,其顶出结构主要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台阶顶杆,在下模具上设有与台阶顶杆适配的台阶孔,在下模座上设有通孔,在通孔安装有液压缸,台阶顶杆另一端与液压缸的活塞杆适配。该顶出结构,在热模锻成形时主要靠顶杆大头背面及模具该处配合的顶杆孔台阶面承受锻造力,易产生以下问题:锻造成形力过大时,顶杆大头背面及模具该处配合的顶杆孔台阶面承受的压强过大,易造成顶杆及模具顶杆孔台阶面变形,从而使顶杆卡死在模具顶杆孔中,影响了生产效率及增加了维护成本。通过改变顶杆及模具顶杆孔结构,改善了顶杆与模具受力状况,保证了顶杆与模具安全,不仅大大减少了顶杆易损件及降低了模具返修工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及降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下模具受力状况的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包括设置于下模具的通孔、下顶杆和设置于下模座的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所述下顶杆呈圆柱状;在下模座内设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一端与下顶杆对应,另一端与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对应,在下模座与顶出杆之间设有限制顶出杆最低位置的限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下模座的限位孔和设置于顶出杆的限位面。进一步的,在顶出杆的顶端设有环形限位环,所述限位面为环形限位环的下表面。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环与顶出杆为一体件。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为台阶孔,台阶孔的台阶面作用于限位面。进一步的,所述下顶杆、顶出杆和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同轴。进一步的,在下模具的下端设有容顶出杆伸入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与通孔同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由于下顶杆呈直圆柱状,其所受到的锻造成形力向下传递给下模座内的顶出杆,由于在下模座与顶出杆之间设有限制顶出杆最低位置的限位结构,故,顶出杆将锻造成形力通过限位结构传递给下模座。从而避免了下顶杆受到的锻造成形力传递给下模具,改善了下模具的受力状况,保护了下模具,同时,避免了下模具受力引起的通孔形变给造成的下顶杆卡涩的情况出现,起到了保护下顶杆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示意图。图3为顶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下模具1、通孔2、下顶杆3、下模座4、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5、顶出杆6、限位孔7、限位面8、限位环9、凹槽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的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包括设置于下模具1的通孔2、下顶杆3和设置于下模座4的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5;所述下顶杆3呈直圆柱状;在下模座4内设有顶出杆6,所述顶出杆6一端与下顶杆3对应,另一端与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5对应,在下模座4与顶出杆6之间设有限制顶出杆6最低位置的限位结构。该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由于下顶杆3呈直圆柱状,其所受到的锻造成形力向下传递给下模座4内的顶出杆6,由于在下模座4与顶出杆6之间设有限制顶出杆6最低位置的限位结构,故,顶出杆6将锻造成形力通过限位结构传递给下模座。从而避免了下顶杆3受到的锻造成形力传递给下模具1,改善了下模具1的受力状况,保护了下模具1,同时,避免了下模具1受力引起的通孔2形变给造成的下顶杆3卡涩的情况出现,起到了保护下顶杆3的作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可以为支撑杆等,如液压缸柱塞,但是,若为液压缸柱塞,会增大液压缸的受力,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下模座4的限位孔7和设置于顶出杆6的限位面8。上述实施方式中,限位面8可以为顶出杆6的下端面等,优选的,在顶出杆6的顶端设有环形限位环9,所述限位面8为环形限位环9的下表面。与限位面8为顶出杆6的下端面相比,顶出杆6在下模座中的承力面更大,有利于缓解下模座承力面变形。为了便于制作,优选的,所述限位环9与顶出杆6为一体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位孔7可以直圆孔,那么,顶出杆6安装于限位孔7,其限位面8作用于下模座4的上端面。但是,该种结构,锻压成形力作用于下模座4的上端面,上端面变形引起下模具1倾斜,且顶出行程小,增大顶出行程,需要增大上模具1上容纳顶出杆6的空间,从而降低了上模具1的强度。为避免该问题,优选的,所述限位孔7为台阶孔,台阶孔的台阶面作用于限位面8。如此,锻压成形力作用于台阶面,通过台阶面向下传递,减小了下模座4的上端面的受力。为了避免顶出时,下顶杆3倾斜造成卡涩,优选的,所述下顶杆3、顶出杆6和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5同轴。优选的,在下模具1的下端设有容顶出杆6伸入的凹槽10。优选的,所述凹槽10与通孔2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

【技术保护点】
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包括设置于下模具(1)的通孔(2)、下顶杆(3)和设置于下模座(4)的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杆(3)呈直圆柱状;在下模座(4)内设有顶出杆(6),所述顶出杆(6)一端与下顶杆(3)对应,另一端与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5)对应,在下模座(4)与顶出杆(6)之间设有限制顶出杆(6)最低位置的限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包括设置于下模具(1)的通孔(2)、下顶杆(3)和设置于下模座(4)的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杆(3)呈直圆柱状;在下模座(4)内设有顶出杆(6),所述顶出杆(6)一端与下顶杆(3)对应,另一端与液压缸及液压缸柱塞(5)对应,在下模座(4)与顶出杆(6)之间设有限制顶出杆(6)最低位置的限位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下模座(4)的限位孔(7)和设置于顶出杆(6)的限位面(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热锻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顶出杆(6)的顶端设有环形限位环(9),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安军罗恒军曾德涛谢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