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单元和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344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04:46
光学单元具有:固定部,其形成为至少对物体侧固定透镜组和像侧固定透镜组中的任意一方进行保持的筒形状,在相对于该筒形状的中心轴对称的位置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挖切部;具有与固定部相同的中心轴的筒形状的可动部,其在物体侧固定透镜组与像侧固定透镜组之间对可动透镜组进行保持,以能够相对于固定部滑动的方式配置在固定部的径向内侧;以及音圈马达,其具有多个磁铁以及配置在固定部上的线圈,能够使可动部沿中心轴方向相对于固定部相对移动,其中,该多个磁铁配置在可动部上且在与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上被磁极化,以相对于中心轴大致对称并且进入到固定部的各挖切部内的方式分别配置在可动部上,将多个磁铁中的在与中心轴垂直的剖面上沿周向相邻的至少两个磁铁配置为彼此靠向周向的相反方向。

Optical unit and endoscope

The optical unit comprises: a fixing part, the shape of a cylinder shape of at least on the object side fixed lens group and the image side fixed lens group in any one, there are multiple cut portions are formed in the shape of the tube relative to the center axis symmetrical position with equal interval; cylinder shape of the movable part has the same and the fixed part of the center shaft, the fixed on the object side lens group and the image side of the lens group is fixed between the movable lens groups to maintain, with respect to fixed part sliding mode configuration in the radial fastening part; and a voice coil mo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magnet and coil is disposed on the fixing portion, can the movable part relative to the fixed part of the relative movement along the central axis direction in which the plurality of magnet is arranged in the movable part and the cross in the central axis direction by magnetic polariz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central axis substantially The symmetry and into the fixed part of the cut in the way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movable part, a plurality of magnets in the central shaft and the vertical section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at least two adjacent magnets configured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o each other to the wee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单元和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音圈马达对可动部进行进退驱动的光学单元和内窥镜。
技术介绍
以往,公开了具有变焦功能的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安装了透镜的可动透镜框,通过使该可动透镜框进退移动来变更摄影倍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31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内窥镜中,通常期望向被检体插入的插入部中的前端部的细径化、前端部中的硬质长度的缩短化。因此,在以往的内窥镜中,需要使可动透镜框进退移动的致动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光学单元和内窥镜:能够实现使可动透镜进退移动的致动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该光学单元具有:固定部,其形成为至少对物体侧固定透镜组和像侧固定透镜组中的任意一方进行保持的筒形状,在相对于该筒形状的中心轴对称的位置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挖切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部相同的中心轴的筒形状的可动部,其在所述物体侧固定透镜组与所述像侧固定透镜组之间对可动透镜组进行保持,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滑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固定部的径向内侧;以及音圈马达,其具有多个磁铁以及配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线圈,能够使所述可动部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相对移动,其中,该多个磁铁在与所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上被磁极化,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大致对称并且进入到所述固定部的各挖切部内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所述可动部上,将所述多个磁铁中的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剖面上沿周向相邻的至少两个磁铁配置为彼此靠向周向的相反方向。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被插入到被检体的内部而对该被检体的内部进行观察,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具有:上述的光学单元;以及摄像元件,其将所述光学单元所会聚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使可动透镜进退移动的致动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光学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光学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利用穿过图2的II-II线的切断面进行观察时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图4是利用穿过图2的III-III线的切断面进行观察时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光学单元的固定部主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光学单元的前框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B是示出从与图6A相反的一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光学单元的前框部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光学单元的后框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B是示出从与图7A相反的一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光学单元的后框部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光学单元的可动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仅示出利用穿过图3所示的IV-IV线的切断面进行观察时的音圈马达的结构的图。图10是利用与图3相同的剖面而仅示出音圈马达的图。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的光学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2的光学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3的光学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4的光学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光学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其一)。图1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光学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其二)。图17是利用穿过图15的V-V线的切断面进行观察时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图1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光学单元的可动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光学单元的旋转限制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光学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1是利用穿过图20的VIII-VIII线的切断面进行观察时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图2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光学单元的固定部主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光学单元的可动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4是仅示出利用穿过图21的X-X线的切断面进行观察时的音圈马达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5是利用与图21相同的剖面而仅示出音圈马达的图。图2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光学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4-1的光学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8是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光学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光学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利用穿过图2的II-II线的切断面进行观察时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图4是利用穿过图2的III-III线的切断面进行观察时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另外,图2也是利用穿过图3的I-I线的切断面进行观察时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图1~图4所示的光学单元1具有:固定部2;可动部3,其能够相对于固定部2移动;以及音圈马达10,其产生使可动部3相对于固定部2移动的驱动力。固定部2具有:固定部主体20;安装在固定部主体20的物体侧的前框部4,其对物体侧固定透镜组Gf进行保持,该物体侧固定透镜组Gf比可动部3所保持的可动透镜组Gv靠物体侧;以及安装在固定部主体20的像侧的后框部5,其对像侧固定透镜组Gb进行保持,该像侧固定透镜组Gb比可动透镜组Gv靠像侧。图5是示出固定部主体20的结构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固定部主体20由以规定的轴C为中心的筒形状的部件构成。固定部主体20具有:筒部21,其以轴C为中心轴;物体侧厚壁部22,其相对于筒部21形成在轴C方向的物体侧;以及像侧厚壁部23,其相对于筒部21形成在沿轴C方向与物体侧厚壁部22相反的一侧。固定部主体20相对于轴C具有90°的旋转对称性。以下,将沿轴C方向与物体侧相反的一侧称为像侧。在筒部21上形成有挖切部21a。具体而言,相对于筒部2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C沿着周向每隔90°在筒部21的径向上分别形成贯穿的四个挖切部21a。除了挖切部21a之外的筒部21的径向内侧的面是筒状的柱面,成为对可动部3进行引导支承的固定侧滑动面24。固定侧滑动面24呈被挖切部21a在周向上分割后的形状。物体侧厚壁部22形成为比筒部21向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突出。像侧厚壁部23形成为比筒部21向径向外侧突出。在像侧厚壁部23的径向内侧的固定侧滑动面24上形成有槽23c。在组装可动部3时,后述的磁铁12穿过该槽23c。因此,能够将可动部3顺畅地组装于固定部主体20。另外,也可以采用将物体侧厚壁部22和像侧厚壁部23与筒部21分体形成,在组装时安装到筒部21的构造。图6A和图6B是示出前框部4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轴C的不同侧分别进行观察时的立体图。另外,将前框部4的中心轴称为轴C是因为在进行组装时前框部4的中心轴与固定部主体20的中心轴一致。前框部4是具有外周部41和内周部42的筒状的部件。外周部41具有第一外周部41a、第二外周部41b以及外周侧凸部41c。内周部42具有第一内周部42a、第二内周部42b以及内周侧凸部42c。在外周部41中,第一外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单元和内窥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单元具有:固定部,其形成为至少对物体侧固定透镜组和像侧固定透镜组中的任意一方进行保持的筒形状,在相对于该筒形状的中心轴对称的位置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挖切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部相同的中心轴的筒形状的可动部,其在所述物体侧固定透镜组与所述像侧固定透镜组之间对可动透镜组进行保持,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滑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固定部的径向内侧;以及音圈马达,其具有多个磁铁以及配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线圈,能够使所述可动部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相对移动,其中,该多个磁铁在与所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上被磁极化,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大致对称并且进入到所述固定部的各挖切部内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所述可动部上,将所述多个磁铁中的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剖面上沿周向相邻的至少两个磁铁配置为彼此靠向周向的相反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单元具有:固定部,其形成为至少对物体侧固定透镜组和像侧固定透镜组中的任意一方进行保持的筒形状,在相对于该筒形状的中心轴对称的位置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挖切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部相同的中心轴的筒形状的可动部,其在所述物体侧固定透镜组与所述像侧固定透镜组之间对可动透镜组进行保持,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滑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固定部的径向内侧;以及音圈马达,其具有多个磁铁以及配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线圈,能够使所述可动部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相对移动,其中,该多个磁铁在与所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上被磁极化,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大致对称并且进入到所述固定部的各挖切部内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所述可动部上,将所述多个磁铁中的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剖面上沿周向相邻的至少两个磁铁配置为彼此靠向周向的相反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使用相对磁导率大于1.0的材料而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所述中心轴进行卷绕。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具有多个由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构成的组,该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相邻,磁极化方向彼此相反,多个所述第一磁铁具有相同的磁极化方向,所述线圈具有与多个所述第一磁铁对置的第一线圈、以及与多个所述第二磁铁对置且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的第二线圈,在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口武彦齐藤猛志中村翔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