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323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02:29
轮胎具有:环状的轮胎骨架构件,其由树脂材料形成,具备胎圈部、胎侧部以及胎冠部,该胎侧部与所述胎圈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相连,该胎冠部与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相连;加强层,其设置于所述胎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是对沿着与轮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加强帘线进行橡胶包覆而形成的;以及收纳凹部,其形成于所述胎冠部,沿着轮胎周向延伸,收纳所述加强层的至少内周部,所述加强层的侧面分别与该收纳凹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凹壁面接触。

tyre

The tire has a skeleton member: tire ring, which is formed of a resin material, with bead, crown and sidewall portions, the outer side of the tire radial tire side portion and the bead is attached to the inner tir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tread and the tire side portion is connected; reinforcing layer. The radial tire is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crown, is formed on the coated rubber reinforcing cord extends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tire and cross direction; and receiving recess, formed on the crown, to exten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tire, holding the reinforcing layer at least within a week part of the reinforcing layer side of the concave wall respectively and the tire width direc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receiving recess of the contact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特别是涉及使用树脂材料形成轮胎骨架构件的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来,出于轻量化、成型的容易性、回收再利用的容易度方面考虑,要求将树脂材料(例如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等)用作轮胎材料。在日本特开平03-143701号公报中公开一种轮胎,在该轮胎中,在树脂制的轮胎骨架构件的平坦的胎冠部配设有利用由橡胶包覆后的加强帘线形成的加强层和橡胶制的胎面。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过,在日本特开平03-143701号公报所公开的轮胎中,在树脂制的轮胎骨架构件与含有橡胶的加强层之间存在刚度差,若在转弯等处轮胎宽度方向的力向胎面输入,则构成加强层的橡胶追随胎面而弹性变形,加强层相对于轮胎骨架构件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运动。因此,根据轮胎宽度方向的输入的大小而有可能在轮胎骨架构件与加强层之间产生过量的剥离力。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上述事实而完成的,以提供一种能够针对轮胎宽度方向的输入抑制在含有橡胶的加强层与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轮胎骨架构件之间产生的过量的剥离力的轮胎为课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1形态的轮胎具有:环状的轮胎骨架构件,其由树脂材料形成,具备胎圈部、胎侧部以及胎冠部,该胎侧部与所述胎圈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相连,该胎冠部与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相连;加强层,其设置于所述胎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是对沿着与轮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加强帘线进行橡胶包覆而形成的;以及收纳凹部,其形成于所述胎冠部,沿着轮胎周向延伸,收纳有所述加强层的至少内周部,所述加强层的侧面分别与该收纳凹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凹壁面接触。在第1形态的轮胎中,将加强层的至少内周部收纳于胎冠部的收纳凹部,使加强层的侧面分别与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凹壁面接触。因此,在上述轮胎中,与例如加强层设置于平坦的胎冠部上的结构相比,能够针对轮胎宽度方向的输入抑制由构成加强层的橡胶(包覆加强帘线的橡胶)的弹性变形导致的加强层的轮胎宽度方向的运动。由此,能够针对轮胎宽度方向的输入抑制含有橡胶的加强层与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轮胎骨架构件之间产生的过量的剥离力。本专利技术的第2形态的轮胎是在第1形态的轮胎的基础上,所述收纳凹部的深度是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以下的深度。在第2形态的轮胎中,将收纳凹部的深度设为加强层的厚度以下的深度,因此,与例如将收纳凹部的深度设为超过了加强层的厚度的深度的结构相比,由胎冠部的与收纳凹部相对应的部位的薄壁化导致的刚度降低被抑制。本专利技术的第3形态的轮胎是在第1形态或第2形态的轮胎的基础上,所述收纳凹部的深度是超过沿着轮胎径向从所述加强层的内周面到所述加强帘线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为止的长度的深度。在第3形态的轮胎中,将收纳凹部的深度设为超过沿着轮胎径向从加强层的内周面到加强帘线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为止的长度的深度,因此,能够针对轮胎宽度方向的输入抑制由构成加强层的橡胶的弹性变形导致的加强帘线的运动。由此,能够针对轮胎宽度方向的输入有效地抑制在轮胎骨架构件与加强层之间产生的过量的剥离力。本专利技术的第4形态的轮胎是在第1形态~第3形态中任一形态的轮胎的基础上,所述加强层是将橡胶包覆后的所述加强帘线沿着轮胎周向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的。在第4形态的轮胎中,将橡胶包覆后的加强帘线在收纳凹部内沿着轮胎周向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加强层,因此,胎冠部的轮胎周向刚度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5形态的轮胎是在第4形态的轮胎的基础上,在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所述胎冠部时,所述凹壁面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与所述加强帘线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在第5形态的轮胎中,使凹壁面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与加强帘线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因此,凹壁面与加强帘线之间的间隔(换言之,橡胶厚度)大致均等。因此,在上述轮胎中,与例如凹壁面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与加强帘线的倾斜方向不同的方向倾斜的情况相比,针对轮胎宽度方向的输入抑制由构成加强层的橡胶的弹性变形导致的加强帘线的运动的效果增加。由此,能够针对轮胎宽度方向的输入有效地抑制在轮胎骨架构件与加强层之间产生的过量的剥离力。本专利技术的第6形态的轮胎是在第1形态~第5形态中一形态的轮胎的基础上,该轮胎具有包覆层,该包覆层是对多根包覆帘线进行橡胶包覆而形成的,该包覆层从所述胎圈部向所述胎侧部延伸而覆盖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在第6形态的轮胎中,以对多根包覆帘线进行橡胶包覆而形成的包覆层覆盖胎侧部的外表面,因此,与例如不由包覆层覆盖胎侧部的外表面的结构相比,胎侧部的耐切割性和耐候性提高。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以上说明那样,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针对轮胎宽度方向的输入抑制在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轮胎骨架构件与含有橡胶的加强层之间产生的过量的剥离力的轮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轮胎中的、箭头2所指示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图1的轮胎的加强层和轮胎骨架构件的俯视图。图4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中使用的轮胎骨架构件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的立体图,表示加强帘线卷绕于轮胎骨架构件的状态。图5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中使用的加强层的变形例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图7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中使用的加强层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的立体图。图8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中使用的加强层的变形例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的立体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制造方法的、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轮胎骨架构件的俯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其他制造方法的、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轮胎骨架构件的俯视图。图1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其他制造方法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中,箭头TW表示轮胎宽度方向,箭头TR表示轮胎径向(与轮胎旋转轴线(未图示)正交的方向),箭头TC表示轮胎周向。另外,以下,将沿着轮胎径向靠近轮胎旋转轴线的那一侧记载为“轮胎径向内侧”,将沿着轮胎径向远离轮胎旋转轴线的那一侧记载为“轮胎径向外侧”。另一方面,将沿着轮胎宽度方向靠近轮胎赤道面CL的那一侧记载为“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将其相反侧、即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远离轮胎赤道面CL的那一侧记载为“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另外,轮胎的各部位的尺寸测量方法依据JATMA(日本汽车轮胎协会)所发行的2015年度版年鉴(YEARBOOK)所记载的方法。<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10是在内部填充空气来使用的充气轮胎,呈与以往一般的橡胶制的充气轮胎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状。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具备作为轮胎10的骨架部分的轮胎骨架构件17。轮胎骨架构件17是将树脂材料形成环状而成的。该轮胎骨架构件17构成为包括:一对胎圈部12,其沿着轮胎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胎侧部14,其与胎圈部12的轮胎径向外侧相连;以及胎冠部16,其与胎侧部1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相连,并将各胎侧部14的轮胎径向外侧端彼此相连。此外,轮胎骨架构件17的周向、宽度方向、径向分别与轮胎周向、轮胎宽度方向、轮胎径向相对应。轮胎骨架构件17以树脂材料为主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其中,该轮胎具有:环状的轮胎骨架构件,其由树脂材料形成,具备胎圈部、胎侧部以及胎冠部,该胎侧部与所述胎圈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相连,该胎冠部与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相连;加强层,其设置于所述胎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是对沿着与轮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加强帘线进行橡胶包覆而形成的;以及收纳凹部,其形成于所述胎冠部,沿着轮胎周向延伸,收纳有所述加强层的至少内周部,所述加强层的侧面分别与该收纳凹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凹壁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27 JP 2015-0904991.一种轮胎,其中,该轮胎具有:环状的轮胎骨架构件,其由树脂材料形成,具备胎圈部、胎侧部以及胎冠部,该胎侧部与所述胎圈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相连,该胎冠部与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相连;加强层,其设置于所述胎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是对沿着与轮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加强帘线进行橡胶包覆而形成的;以及收纳凹部,其形成于所述胎冠部,沿着轮胎周向延伸,收纳有所述加强层的至少内周部,所述加强层的侧面分别与该收纳凹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凹壁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收纳凹部的深度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誓志河野好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