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351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包括上管桩和下管桩,上管桩和下管桩的内部均以空腔为圆心呈环形预埋有预应力纵筋,上管桩和下管桩的两端均设有端板,上管桩和下管桩相连接一端的端板与上管桩和下管桩之间均设有连接件,上管桩和下管桩相连接一端的端板之间分别通过第一端板锚固钢筋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进行连接固定,预应力纵筋的外部套装有螺旋箍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结构配筋合理,配合在端板靠近桩体的一侧设置连接件,以及在上管桩和下管桩的连接件外围之间焊接套箍,以及在套箍的内腔设置固定锚勾,能够有效的增加上管桩和下管桩接头处的抗压、抗弯和抗剪承载力。

A 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pile with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hollow ang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estressed concrete hollow square pile corrosion cutting angle, including pipe pile and pipe pile, pipe pile and pipe pile with internal cavity as the center of a ring embedded with prestressed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pile and pile on both ends with the end plate connections are provided between the end plate and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pipe pile pile and pipe pile and pipe pile, anchor bar first end plates and second end plates are connected and fixed by anchor bars respectively between the end plate of pipe pile and pipe pile is connected at one end of the outer sleeve is arranged spirally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hollow square pile corrosion cutting angle,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is reasonable, with the side close to the pile in the en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iece, as well as in pipe pile and pipe pile connections between peripheral hoop and welding, sleeve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fixed anchor hook,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of pipe pile and pipe pile joint compressive, flexural and shear bearing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混凝土防腐蚀管桩中,普遍存在结构、配筋不合理,以及上管桩和下管桩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从而导致管桩的抗压、抗弯、抗剪性能较差,难以满足现目前工程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包括上管桩和下管桩,所述上管桩和下管桩中部的内腔均设有圆柱状的空腔,所述上管桩和下管桩的内部均以空腔为圆心呈环形预埋有预应力纵筋,所述上管桩和下管桩的两端均设有端板,所述上管桩和下管桩相连接一端的端板与上管桩和下管桩之间均设有连接件,所述上管桩和下管桩相连接一端的端板之间分别通过第一端板锚固钢筋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端板锚固钢筋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上管桩和下管桩的内部,所述预应力纵筋的外部套装有螺旋箍筋。所述端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顶部且靠近外侧的位置一体成型有环形的底台,所述板体的顶部靠近中心位置处一体成型有环形的高台,所述高台的内侧一体成型有限位圆筒,所述限位圆筒插接在空腔的内部并与空腔内壁相贴合,所述底台的内腔以限位圆筒为圆心分别环形开设有便于预应力纵筋、第一端板锚固钢筋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穿过的穿孔一和穿孔二,所述连接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外围竖直设有围板,该围板与底板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围板的外沿且靠近底板的一端开设有缺槽,所述上管桩和下管桩相连接一端的连接件的缺槽内套设有套箍,该套箍与上管桩和下管桩上的连接件之间为沿环向分三层堆焊连接结构,所述套箍顶部和底部的内腔以限位圆筒为中心呈环形穿接有固定锚勾,该固定锚勾的一端贯穿连接件上的围板并延伸至桩身内部与第二端板锚固钢筋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上管桩和下管桩的外部均为八棱柱结构,其上管桩和下管桩的四角均为切角。优选的,所述上管桩和下管桩内部的螺旋箍筋分为两个区,该两个区分别为加密区L-2和非加密区L-1,所述非加密区L-1内螺旋箍筋的间距为50-100毫米,其加密区L-2内螺旋箍筋的间距为30-50毫米。优选的,所述预应力纵筋两侧桩身的厚度均为45-55毫米。优选的,所述第一端板锚固钢筋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与连接件和端板之间均采用塞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形状及厚度分别与底台的形状以及高台的高度相匹配。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底板外沿及内沿与端板的底台外沿和高台外沿之间均以满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结构配筋合理,通过在上管桩和下管桩的内部环形设置的预应力纵筋,以及在上管桩和下管桩连接处的端板上设置限位圆筒,配合在端板内腔设置的第一端板锚固钢筋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以及在第一端板锚固钢筋和预应力纵筋的外围套设螺旋箍筋,使得该管桩中的上管桩和下管桩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并且,配合在端板靠近桩体的一侧设置连接件,以及在上管桩和下管桩的连接件外围之间焊接套箍,以及在套箍的内腔设置固定锚勾,能够有效的增加上管桩和下管桩接头处的抗压、抗弯和抗剪承载力,并且,通过在上管桩和下管桩的内部设置的空腔,能够有效的减轻桩体本身的自重,在不影响桩体本身强度的同时还达到了节省材料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端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端板与连接件连接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连接件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端板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管桩、2下管桩、3空腔、4预应力纵筋、5端板、51板体、52底台、53高台、54限位圆筒、55穿孔一、56穿孔二、6连接件、61底板、62围板、63缺槽、7第一端板锚固钢筋、8第二端板锚固钢筋、9套箍、10固定锚勾、11螺旋箍筋、12切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包括上管桩1和下管桩2,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外部均为八棱柱结构,其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四角均为切角12,上管桩1和下管桩2中部的内腔均设有圆柱状的空腔3,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内部均以空腔3为圆心呈环形预埋有预应力纵筋4,预应力纵筋4两侧桩身的厚度均为45-55毫米,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两端均设有端板5,上管桩1和下管桩2相连接一端的端板5与上管桩1和下管桩2之间均设有连接件6,上管桩1和下管桩2相连接一端的端板5之间分别通过第一端板锚固钢筋7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进行连接固定,第一端板锚固钢筋7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内部,预应力纵筋4的外部套装有螺旋箍筋11,上管桩1和下管桩2内部的螺旋箍筋11分为两个区,该两个区分别为加密区L-2和非加密区L-1,非加密区L-1内螺旋箍筋11的间距为50-100毫米,其加密区L-2内螺旋箍筋11的间距为30-50毫米。端板5包括板体51,板体51的顶部且靠近外侧的位置一体成型有环形的底台52,板体51的顶部靠近中心位置处一体成型有环形的高台53,高台53的内侧一体成型有限位圆筒54,限位圆筒54插接在空腔3的内部并与空腔3内壁相贴合,底台52的内腔以限位圆筒54为圆心分别环形开设有便于预应力纵筋4、第一端板锚固钢筋7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穿过的穿孔一55和穿孔二56,第一端板锚固钢筋7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与连接件6和端板5之间均采用塞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固定,连接件6包括底板61,底板61的形状及厚度分别与底台52的形状以及高台53的高度相匹配,底板61的外围竖直设有围板62,该围板62与底板61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围板62的外沿且靠近底板61的一端开设有缺槽63,上管桩1和下管桩2相连接一端的连接件6的缺槽63内套设有套箍9,该套箍9与上管桩1和下管桩2上的连接件6之间为沿环向分三层堆焊连接结构,套箍9顶部和底部的内腔以限位圆筒54为中心呈环形穿接有固定锚勾10,该固定锚勾10的一端贯穿连接件6上的围板62并延伸至桩身内部与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相连接,连接件6的底板61外沿及内沿与端板5的底台52外沿和高台53外沿之间均以满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固定。本技术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结构配筋合理,通过在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内部环形设置的预应力纵筋4,以及在上管桩1和下管桩2连接处的端板5上设置限位圆筒54,配合在端板5内腔设置的第一端板锚固钢筋7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以及在第一端板锚固钢筋7和预应力纵筋4的外围套设螺旋箍筋11,使得该管桩中的上管桩1和下管桩2之间的连接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包括上管桩(1)和下管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中部的内腔均设有圆柱状的空腔(3),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内部均以空腔(3)为圆心呈环形预埋有预应力纵筋(4),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两端均设有端板(5),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相连接一端的端板(5)与上管桩(1)和下管桩(2)之间均设有连接件(6),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相连接一端的端板(5)之间分别通过第一端板锚固钢筋(7)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端板锚固钢筋(7)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内部,所述预应力纵筋(4)的外部套装有螺旋箍筋(11);所述端板(5)包括板体(51),所述板体(51)的顶部且靠近外侧的位置一体成型有环形的底台(52),所述板体(51)的顶部靠近中心位置处一体成型有环形的高台(53),所述高台(53)的内侧一体成型有限位圆筒(54),所述限位圆筒(54)插接在空腔(3)的内部并与空腔(3)内壁相贴合,所述底台(52)的内腔以限位圆筒(54)为圆心分别环形开设有便于预应力纵筋(4)、第一端板锚固钢筋(7)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穿过的穿孔一(55)和穿孔二(56),所述连接件(6)包括底板(61),所述底板(61)的外围竖直设有围板(62),该围板(62)与底板(61)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围板(62)的外沿且靠近底板(61)的一端开设有缺槽(63),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相连接一端的连接件(6)的缺槽(63)内套设有套箍(9),该套箍(9)与上管桩(1)和下管桩(2)上的连接件(6)之间为沿环向分三层堆焊连接结构,所述套箍(9)顶部和底部的内腔以限位圆筒(54)为中心呈环形穿接有固定锚勾(10),该固定锚勾(10)的一端贯穿连接件(6)上的围板(62)并延伸至桩身内部与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包括上管桩(1)和下管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中部的内腔均设有圆柱状的空腔(3),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内部均以空腔(3)为圆心呈环形预埋有预应力纵筋(4),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两端均设有端板(5),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相连接一端的端板(5)与上管桩(1)和下管桩(2)之间均设有连接件(6),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相连接一端的端板(5)之间分别通过第一端板锚固钢筋(7)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端板锚固钢筋(7)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内部,所述预应力纵筋(4)的外部套装有螺旋箍筋(11);所述端板(5)包括板体(51),所述板体(51)的顶部且靠近外侧的位置一体成型有环形的底台(52),所述板体(51)的顶部靠近中心位置处一体成型有环形的高台(53),所述高台(53)的内侧一体成型有限位圆筒(54),所述限位圆筒(54)插接在空腔(3)的内部并与空腔(3)内壁相贴合,所述底台(52)的内腔以限位圆筒(54)为圆心分别环形开设有便于预应力纵筋(4)、第一端板锚固钢筋(7)和第二端板锚固钢筋(8)穿过的穿孔一(55)和穿孔二(56),所述连接件(6)包括底板(61),所述底板(61)的外围竖直设有围板(62),该围板(62)与底板(61)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围板(62)的外沿且靠近底板(61)的一端开设有缺槽(63),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相连接一端的连接件(6)的缺槽(63)内套设有套箍(9),该套箍(9)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歌杨浩陈柏林颜成华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