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杆式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杆式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杆式连接器,其具备可动地安装有杆的第1连接器壳体、和第2连接器壳体。第2连接器壳体具有正面开放的外筒壁部、和将外筒壁部的背面封闭的封闭壁部。当将第1连接器壳体收容于外筒壁部内使杆转动时,形成于杆上的作用点用突起部与形成于外筒壁部的内壁面的突起卡合突部卡止,从而两连接器壳体嵌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17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突起卡合突部因为以使作用点用突起部不向外筒壁部的正面侧移动的方式卡止,所以面向外筒壁部的背面侧。因此,在封闭壁部开设有通过模具成型突起卡合突部时所形成的贯通形式的脱模孔。另外,在外筒壁部的内表面中与突起卡合突部邻接的区域形成有成为移动路径的突起部导槽,该移动路径用于使作用点用突起部到达突起卡合突部。该突起部导槽和脱模孔与突起卡合突部之间的脱模空间连通。因此,当针状的异物从外筒壁部的正面侧进入到突起部导槽时,有该针状的异物在脱模空间通过并贯通脱模孔的担心。因此,在电路基板以接近或者抵接的方式配置于封闭壁部的背面的情况下,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阳侧壳体,其具有形成有贯通孔的背壁部、从所述背壁部的外周缘向正面侧延伸的罩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的凸轮从动件;阴侧壳体,其能收容于所述罩部内;杆,其安装于所述阴侧壳体,通过在与所述凸轮从动件卡合的状态下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从而使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嵌合;臂部,其构成所述杆,配置于所述阴侧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之间;以及封闭部,其形成于所述臂部,在所述杆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正面侧并将所述罩部的正面开口部和所述杆的间隙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17 JP 2016-1205621.一种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阳侧壳体,其具有形成有贯通孔的背壁部、从所述背壁部的外周缘向正面侧延伸的罩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的凸轮从动件;阴侧壳体,其能收容于所述罩部内;杆,其安装于所述阴侧壳体,通过在与所述凸轮从动件卡合的状态下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从而使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嵌合;臂部,其构成所述杆,配置于所述阴侧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之间;以及封闭部,其形成于所述臂部,在所述杆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正面侧并将所述罩部的正面开口部和所述杆的间隙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接受部,其从所述罩部的内壁面突出;以及校正用突起,其形成于所述臂部的外表面,通过卡止于所述接受部从而校正所述阴侧壳体相对于所述阳侧壳体的姿势,所述封闭部与所述校正用突起相...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