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195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连接器,抑制相连接的连接器彼此的松动,具有较高的耐震性和耐久性。连接器(10)是将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8)连接而成的,在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上形成有突起部(58),第二连接器部件(68)具有被设置成旋转自如的杆部件(184),杆部件(184)形成有与突起部(58)卡定的至少一个爪部(196),在将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8)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旋转杆部件(184),与杆部件(184)的爪部(196)卡定的突起部(58)被向连接方向牵拉,从而向连接的方向移动,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8)抵接,从而移动被限制,然后通过进一步旋转杆部件(184),杆部件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被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制相连接的连接器松动并具有高耐震性和耐久性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耐震性的连接器的专利技术。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该连接器包含:凹型的第一壳体,其支承第一连接端子;凸型的第二壳体,其支承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并且通过嵌插到所述第一壳体中而与所述第一壳体嵌合;以及钩挂金属件,其在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嵌合的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上延伸,与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槽钩挂,并且沿着与所述嵌合的方向和所述槽的方向都垂直的方向对所述第二壳体施力,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任意一方具有在所述嵌合的方向上延伸的楔形的缝肋,该缝肋以规定的宽度变化率和规定的角度变化率形成,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具有设置于与所述缝肋对应的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方向上延伸的楔形的槽,该槽具有比所述缝肋的规定的角度变化率大的角度变化率和比所述规定的宽度变化率大的宽度变化率,在所述第二壳体嵌合于所述第一壳体中的情况下,所述缝肋的外壁面与所述槽的内周面嵌合,所述缝肋的缝变窄,所述缝肋被压入到所述槽中。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71678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专利技术中,为了保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状态,使用了钩挂金属件,使该钩挂金属件进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固定槽中,按压倾斜面而进行固定。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中,由于使用了金属制的钩挂金属件,因此存在制造费用高的课题。并且,由于是借助钩挂金属件的弹力而进行固定的,因此在更大的力作用的情况下,有可能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相连接的连接器彼此的松动并具有较高的耐震性和耐久性的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连接器是将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连接而成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突起部,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具有被设置成旋转自如的杆部件,所述杆部件形成有至少一个的爪部,该爪部与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上的所述突起部卡定,在使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杆部件旋转,与所述杆部件的所述爪部卡定的所述突起部被向连接方向牵拉,从而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向进行连接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而限制了移动后,通过使所述杆部件进一步旋转,在所述杆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杆部件被固定。并且,第二的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中,所述杆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固定的锁定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抵接的状态下,所述杆部件的所述锁定部被配置在与固定至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的位置离开的位置处,所述杆部件通过被进一步旋转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所述锁定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固定。并且,第三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方式的连接器中,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具有第一壳体主体部和筒状的嵌合部,该嵌合部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壳体主体部突出,所述突起部分别形成于该嵌合部的相对置的面上,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具有第二壳体和防护罩部件,该防护罩部件被设置成覆盖所述第二壳体,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壳体主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至少一部分抵接,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嵌合部嵌合到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防护罩部件之间的间隙中。并且,第四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连接器中,所述杆部件具有:规定长度的操作部,所述锁定部形成于该操作部;一对臂部,其从所述操作部的两端侧延伸设置;轴部,其分别形成于所述一对臂部;以及所述爪部,其分别形成于所述轴部,所述杆部件的轴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于轴承部,该轴承部分别贯穿所述防护罩部件的相对置的面而形成,所述爪部配置在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防护罩部件之间的间隙中。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方式的连接器,通过将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固定的杆部件在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被固定,从而借助发生了弹性变形的杆部件想要复原的力,始终将第二连接器部件向第一连接器部件按压,因此能够抑制松动,得到较高的耐久性和耐震性。并且,根据第二方式的连接器,无需为了使杆部件发生弹性变形而形成特別的构造,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或减少制造工序。并且,根据第三方式的连接器,通过将形成于第一连接器部件的第一壳体的嵌合部嵌合到第二连接器部件的第二壳体与防护罩部件的间隙中,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根据第四方式的连接器,通过以贯穿形成于第二壳体的轴承部的方式配置杆部件的轴部,能够将杆部件配置于防护罩部件的大致中央部分,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的(A)是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连接的状态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的(B)是连接前的状态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的(A)是第一连接器部件的立体图,图2的(B)是从一侧观察的侧视图。图3的(A)是第一连接器部件的俯视图,图3的(B)是主视图,图3的(C)是仰视图。图4的(A)是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后视图,图4的(B)是俯视图,图4的(C)是主视图。图5是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的(A)是信号用的第二触头的立体图,图6的(B)是电源用的第二触头的立体图。图7的(A)是从一侧观察第二壳体的立体图,图7的(B)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8的(A)是从一侧观察防护罩部件的立体图,图8的(B)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9的(A)是防护罩部件的俯视图,图9的(B)是主视图,图9的(C)是后视图。图10的(A)是线密封件的立体图,图10的(B)是主视图,图10的(C)是后视图。图11的(A)是杆部件的立体图,图11的(B)是主视图,图11的(C)是图11的(A)的XIC部的放大图。图12的(A)是盖部件的立体图,图12的(B)是后视图,图12的(C)是俯视图。图13的(A)是保持器的立体图,图13的(B)是主视图。图14的(A)是沿着图1的XIVA-XIVA线的剖视图,图14的(B)是沿着图1的XIVB-XIVB线的剖视图。图15A是对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连接进行说明的、接着图14的(A)的剖视图,图15的(B)是接着图14的(B)的剖视图。图16的(A)是对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连接进行说明的、接着图15A的剖视图,图16的(B)是接着图15的(B)的剖视图。图17的(A)是对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连接进行说明的、接着图16的(A)的剖视图,图17的(B)是接着图16的(B)的剖视图。图18的(A)是对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连接进行说明的、接着图17的(A)的剖视图,图18的(B)是接着图17的(B)的剖视图,图18的(C)是图18的(B)的XVIIIC部的放大图。图19的(A)是与图16对应的、沿着图1的XIXA-XIXA线的剖视图,图19的(B)是图19的(A)的XIXB部的放大图,图19的(C)是与图17对应的、接着图19的(A)的剖视图,图19的(D)是图19的(C)的XIXD部的放大图。标号说明10:连接器;12:第一连接器部件;14:第一触头;16:第一触头主体部;18:第一接触部;20: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是将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连接而成的,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突起部,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具有被设置成旋转自如的杆部件,所述杆部件形成有至少一个的爪部,该爪部与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上的所述突起部卡定,在使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杆部件旋转,与所述杆部件的所述爪部卡定的所述突起部被向连接方向牵拉,从而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向进行连接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而限制了移动后,通过使所述杆部件进一步旋转,在所述杆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杆部件被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22 JP 2016-1232671.一种连接器,其是将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连接而成的,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突起部,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具有被设置成旋转自如的杆部件,所述杆部件形成有至少一个的爪部,该爪部与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上的所述突起部卡定,在使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杆部件旋转,与所述杆部件的所述爪部卡定的所述突起部被向连接方向牵拉,从而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向进行连接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而限制了移动后,通过使所述杆部件进一步旋转,在所述杆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杆部件被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固定的锁定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抵接的状态下,所述杆部件的所述锁定部被配置在与固定至所述第二连接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淏珍正田进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