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模扼流线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从传输差动信号的差动传输电路去除共模噪声的共模扼流线圈。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每1路使用3个信号线传输差动信号的差动传输电路的共模扼流线圈。
技术介绍
在移动设备内,作为用于在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标准,MIPI(mobileindustryprocessorinterface: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联盟规定的MIPID-PHY(以下简称为“D-PHY”。)是公知的。在现在正在普及的基于D-PHY的移动设备中,典型的是,使用4路数据信号线和1路时钟信号线对信号进行差动传输。D-PHY中,规定每1路使用2个信号线传输差动信号,所以总共使用10个信号线。在D-PHY中,最大可实现2.5G比特/秒的数据传输。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所搭载的摄像机或显示器等外围设备的高性能化,要求移动设备内的数据传输的进一步高速化。因此,MIPI联盟在2011年作为新的物理层的标准制定了M-PHY。在M-PHY中,每1路能够实现最大5.8G比特/秒的数据传输。但是,为了遵照M-PHY,需要对在D-PHY应用中所设计的物理层进行大幅度变更。来自D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一线圈形成面上的、围绕线圈轴卷绕的第一线圈导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二线圈形成面上的、围绕所述线圈轴卷绕的第二线圈导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三线圈形成面上的、围绕所述线圈轴卷绕的第三线圈导体,在从沿着所述线圈轴的轴向俯视时的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线圈导体、所述第二线圈导体和所述第三线圈导体互相平行地延伸,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在以包含所述线圈轴的平面截断的截面中观察时,所述第一线圈导体、所述第二线圈导体和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在第n圈的从径向内侧起的排列顺序与在第n+1圈的从径向内侧起的排列顺序相反,其中,n为n ...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17 JP 2016-1211121.一种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一线圈形成面上的、围绕线圈轴卷绕的第一线圈导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二线圈形成面上的、围绕所述线圈轴卷绕的第二线圈导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三线圈形成面上的、围绕所述线圈轴卷绕的第三线圈导体,在从沿着所述线圈轴的轴向俯视时的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线圈导体、所述第二线圈导体和所述第三线圈导体互相平行地延伸,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在以包含所述线圈轴的平面截断的截面中观察时,所述第一线圈导体、所述第二线圈导体和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在第n圈的从径向内侧起的排列顺序与在第n+1圈的从径向内侧起的排列顺序相反,其中,n为n+1不超过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圈数、所述第二线圈导体的圈数和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圈数中的任一者的正实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导体与所述第2线圈导体、所述第2线圈导体与所述第三线圈导体、或者所述第三线圈导体与所述第一线圈导体,在从所述轴向俯视时形成为相同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第n+1圈的线段、所述第二线圈导体的第n+1圈的线段和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第n+1圈的线段,设置成关于通过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与第n+1圈的线段的中点且与所述线圈轴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假想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所述第二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和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面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在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与所述第二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在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与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和在所述第二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与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彼此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形成面、所述第二线圈形成面和所述第三线圈形成面为彼此不同的面。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形成面与所述第二线圈形成面、所述第二线圈形成面与所述第三线圈形成面、或所述第三线圈形成与所述第一线圈形成面为相同的面。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轴向俯视时的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一线圈导体、所述第二线圈导体和所述第三线圈导体设置成:在从所述轴向俯视时,与其它线圈导体中的至少一者相交叉,并且在以包含所述线圈轴的平面截断的截面中观察时彼此不交叉。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所述第二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和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长度均比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长度长。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导体、所述第二线圈导体和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第n圈的线段中位于最内侧的线段与所述第一线圈导体、所述第二线圈导体和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第n+1圈的线段中位于最外侧的线段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线圈导体与所述第二线圈导体的距离、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线圈导体与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距离、和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三线圈导体与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距离的任一者都短。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端子电极;第二端子电极;第三端子电极;第四端子电极;第五端子电极;第六端子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外侧端部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引出导体;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内侧端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引出导体;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导体的外侧端部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第三引出导体;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导体的内侧端部与所述第四端子电极的第四引出导体;连接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外侧端部与所述第五端子电极的第五引出导体;和连接所述第三线圈导体的内侧端部与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第六引出导体。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体的上部的绝缘性的上部虚设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体的下部的绝缘性的下部虚设层,所述上部虚设层和所述下部虚设层由磁性材料构成。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所述第一线圈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岛彰,野木谦一郎,清水政行,星野明博,
申请(专利权)人: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