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CRD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实验
,具体的为一种模拟CRD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可以模拟CRD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过程,为设计与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对施工现场周围已有建筑及构筑物的安全隐患起到有效的预测作用。
技术介绍
CRD施工全称交叉中隔墙法,是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层的隧道施工方法,特别是对于控制地表沉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主要用于城市地下铁道施工中。因为其造价高,故在山岭隧道中较少采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膨胀土地层。在现有的CRD法隧道施工技术中,多集中在特定的工程地质条件下的不同CRD法施工,而没有相应的模拟装置,因此不能再实验室对CRD法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模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CRD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可以准确的模拟CRD法隧道施工过程,从而为探索和解决CRD法隧道施工对地表及建筑物的影响问题提供数据依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模拟CRD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CRD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所述模型箱内填充设有夯实的土体,所述土体内设有隧道孔洞,所述隧道孔洞内插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隧道孔洞的木棒,所述木棒沿其轴向方向设有一个纵向分割面和至少一个横向分割面,所述纵向分割面将所述木棒分割为左侧木棒和右侧木棒两部分,至少一个所述横向分割面将所述左侧木棒和右侧木棒分别分割为上下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木棒单元;还包括与所述木棒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并用于在所述木棒单元从所述隧道孔洞中抽出过程中插入所述隧道孔洞内作为所述隧道孔洞的内壁衬砌的内壁件,所有的所述内壁件共同构成与所述隧道孔洞的形状结构相同的管状结构;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CRD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所述模型箱内填充设有夯实的土体,所述土体内设有隧道孔洞,所述隧道孔洞内插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隧道孔洞的木棒,所述木棒沿其轴向方向设有一个纵向分割面和至少一个横向分割面,所述纵向分割面将所述木棒分割为左侧木棒和右侧木棒两部分,至少一个所述横向分割面将所述左侧木棒和右侧木棒分别分割为上下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木棒单元;还包括与所述木棒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并用于在所述木棒单元从所述隧道孔洞中抽出过程中插入所述隧道孔洞内作为所述隧道孔洞的内壁衬砌的内壁件,所有的所述内壁件共同构成与所述隧道孔洞的形状结构相同的管状结构;所述模型箱的上方还设有地表变形测量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CRD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分割面设置为两个,所述左侧木棒被所述横向分割面分割为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左上木棒单元、左中木棒单元和左下木棒单元;所述右侧木棒被所述横向分割面分割为从上至下一次层叠设置的右上木棒单元、右中木棒单元和右下木棒单元;或所述横向分割面设置为一个,所述左侧木棒被所述横向分割面分割为位于上方的第一木棒单元和位于下方的第二木棒单元,所述右侧木棒被所述横向分割面分割为位于上方的第三木棒单元和位于下方的第四木棒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CRD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分割面设置为两个;所述左上木棒单元、左中木棒单元、左下木棒单元、右上木棒单元、右中木棒单元和右下木棒单元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均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CRD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木棒单元、左中木棒单元、左下木棒单元、右上木棒单元、右中木棒单元和右下木棒单元的同一端端面上分别设有手柄Ⅰ;且所述左上木棒单元、左中木棒单元、左下木棒单元、右上木棒单元、右中木棒单元和右下木棒单元上均设有刻度尺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CRD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分割面设置为一个,所述第一木棒单元、第二木棒单元、第三木棒单元和第四木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礼双,厉新华,李晓悦,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地下空间建设发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