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翻转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2057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良的翻转台装置,其包括固定底座、活动翻转台,活动翻转台包括翻转前、后承托架,翻转前承托架包括翻转前承托板及左、右侧支撑板,翻转后承托架包括左侧承托架、右侧承托架、承托架横杆,承托架横杆分别与左、右侧支撑板连接;固定底座与活动翻转台之间装设翻转驱动机构,翻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液压缸,驱动液压缸的缸体后端部通过枢轴与液压缸安装座铰接,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承托架横杆的活动铰接座通过枢轴铰接;固定底座上表面装设左、右侧翻转支撑臂,左、右侧翻转支撑臂上端部分别通过枢轴与相应侧的左、右侧支撑板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自动实现捆卷金属件翻转作业,即具有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A structure improvement overturn tab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ip device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base, active turnover table. Activities including flip flip Taiwan before and after the flip bracket, front bracket comprises a turning plate and the left and right front bearing support plate, flip bracket comprises a left bracket and the right bracket, bearing rack bar, bearing frame ba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between the fixed base and the activities of overturning platform installed turning drive mechanism, turning drive mechanism includes a drive hydraulic cylinder, hydraulic cylinder cylinder driven by a pivot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nstallation seat, driving the hydraulic cylinder piston rod end bearing and extension frame bar hinged seat by a pivot hinge; the fixed base surface installed in the left and right turning support arm, left and right turning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arm through a pivot and respectively. The left and right support plates of the side are articulat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realize the turnover operation of the bundled metal parts,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design and high auto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改良的翻转台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翻转台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捆卷金属件的移动搬运作业一般是通过人工配合行车的方式来实现;另外,在捆卷金属件移动搬运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对捆卷金属件进行翻转。需进一步解释,现有技术很多时候是通过人力方式来实现捆卷金属件翻转,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也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翻转台装置,该结构改良的翻转台装置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且能够有效地实现捆卷金属板翻转作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结构改良的翻转台装置,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上端侧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活动翻转台,活动翻转台包括有翻转前承托架、翻转后承托架,翻转前承托架包括有呈平板形状的翻转前承托板,翻转前承托板的背面装设有左右正对间隔布置的左侧支撑板、位于左侧支撑板右端侧的右侧支撑板,左侧支撑板与右侧支撑板分别与翻转前承托板垂直布置;翻转后承托架包括有左右正对间隔布置的左侧承托架、位于左侧承托架右端侧的右侧承托架,左侧承托架、右侧承托架分别设置有承托斜面,左侧承托架、右侧承托架之间连设有承托架横杆,承托架横杆的左端部与左侧承托架连接,承托架横杆的右端部与右侧承托架连接,承托架横杆分别与左侧支撑板、右侧支撑板连接;固定底座与活动翻转台之间装设有翻转驱动机构,翻转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液压缸,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于驱动液压缸的前端侧螺装有液压缸安装座,驱动液压缸的缸体后端部通过枢轴与液压缸安装座铰接,承托架横杆对应驱动液压缸装设有活动铰接座,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活动铰接座通过枢轴铰接;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于驱动液压缸的左端侧装设有朝上凸出延伸的左侧翻转支撑臂,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于驱动液压缸的右端侧装设有朝上凸出延伸的右侧翻转支撑臂,左侧翻转支撑臂与右侧翻转支撑臂左右正对布置,左侧翻转支撑臂的上端部通过枢轴与左侧支撑板铰接,右侧翻转支撑臂的上端部通过枢轴与右侧支撑板铰接。其中,所述固定底座前端部的上表面对应所述左侧支撑板、所述右侧支撑板分别螺装有前端限位座,各前端限位座的上表面分别螺装有前端减振块。其中,所述固定底座后端部的上表面对应所述左侧承托架、所述右侧承托架分别螺装有后端限位座,各后端限位座的上表面分别螺装有后端减振块。其中,所述左侧支撑板与所述翻转前承托板之间、所述右侧支撑板与所述翻转前承托板之间分别装设有辅助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翻转台装置,其包括固定底座、活动翻转台,活动翻转台包括翻转前、后承托架,翻转前承托架包括翻转前承托板及左、右侧支撑板,翻转后承托架包括左侧承托架、右侧承托架、承托架横杆,承托架横杆分别与左、右侧支撑板连接;固定底座与活动翻转台之间装设翻转驱动机构,翻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液压缸,驱动液压缸的缸体后端部通过枢轴与液压缸安装座铰接,承托架横杆对应驱动液压缸装设活动铰接座,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活动铰接座通过枢轴铰接;固定底座上表面装设左侧翻转支撑臂、右侧翻转支撑臂,左侧翻转支撑臂的上端部通过枢轴与左侧支撑板铰接,右侧翻转支撑臂的上端部通过枢轴与右侧支撑板铰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能够自动地实现捆卷金属件翻转作业,即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1——固定底座11——左侧翻转支撑臂12——右侧翻转支撑臂2——活动翻转台21——翻转前承托架211——翻转前承托板212——左侧支撑板213——右侧支撑板214——辅助加强筋22——翻转后承托架221——左侧承托架222——右侧承托架223——承托斜面224——承托架横杆3——翻转驱动机构31——驱动液压缸32——液压缸安装座33——活动铰接座34——枢轴41——前端限位座42——前端减振块51——后端限位座52——后端减振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结构改良的翻转台装置,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上端侧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活动翻转台2,活动翻转台2包括有翻转前承托架21、翻转后承托架22,翻转前承托架21包括有呈平板形状的翻转前承托板211,翻转前承托板211的背面装设有左右正对间隔布置的左侧支撑板212、位于左侧支撑板212右端侧的右侧支撑板213,左侧支撑板212与右侧支撑板213分别与翻转前承托板211垂直布置。进一步的,翻转后承托架22包括有左右正对间隔布置的左侧承托架221、位于左侧承托架221右端侧的右侧承托架222,左侧承托架221、右侧承托架222分别设置有承托斜面223,左侧承托架221、右侧承托架222之间连设有承托架横杆224,承托架横杆224的左端部与左侧承托架221连接,承托架横杆224的右端部与右侧承托架222连接,承托架横杆224分别与左侧支撑板212、右侧支撑板213连接。更进一步的,固定底座1与活动翻转台2之间装设有翻转驱动机构3,翻转驱动机构3包括有驱动液压缸31,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于驱动液压缸31的前端侧螺装有液压缸安装座32,驱动液压缸31的缸体后端部通过枢轴34与液压缸安装座32铰接,承托架横杆224对应驱动液压缸31装设有活动铰接座33,驱动液压缸3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活动铰接座33通过枢轴34铰接。另外,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于驱动液压缸31的左端侧装设有朝上凸出延伸的左侧翻转支撑臂11,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于驱动液压缸31的右端侧装设有朝上凸出延伸的右侧翻转支撑臂12,左侧翻转支撑臂11与右侧翻转支撑臂12左右正对布置,左侧翻转支撑臂11的上端部通过枢轴34与左侧支撑板212铰接,右侧翻转支撑臂12的上端部通过枢轴34与右侧支撑板213铰接。另外,为保证翻转前承托架21的整体强度,本技术采用下述结构设计,具体的:左侧支撑板212与翻转前承托板211之间、右侧支撑板213与翻转前承托板211之间分别装设有辅助加强筋214。需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驱动液压缸31由相应的液压泵站进行驱动,而液压泵站通过相应的控制器进行控制。在本技术工作过程中,捆卷金属件放置于翻转前承托板211的正面,且翻转前承托板211处于水平状态,捆卷金属件竖向放置于翻转前承托板211正面;待捆卷金属件放置完毕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泵站以及驱动液压缸31启动,驱动液压缸3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通过活动铰接座33驱动承托架横杆224动作,由于左侧支撑板212、右侧支撑板213分别通过枢轴34与相应侧的左侧翻转支撑臂11、右侧翻转支撑臂12铰接,在驱动液压缸31驱动承托架横杆224动作的过程中,翻转前承托板211、左侧支撑板212、右侧支撑板213的前端部朝上翻转,且翻转前承托架21带动捆卷金属件同步朝上翻转,在此过程中,翻转后承托架22的左侧承托架221、右侧承托架222朝下翻转,翻转前承托板211最终翻转至竖向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结构改良的翻转台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翻转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上端侧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活动翻转台(2),活动翻转台(2)包括有翻转前承托架(21)、翻转后承托架(22),翻转前承托架(21)包括有呈平板形状的翻转前承托板(211),翻转前承托板(211)的背面装设有左右正对间隔布置的左侧支撑板(212)、位于左侧支撑板(212)右端侧的右侧支撑板(213),左侧支撑板(212)与右侧支撑板(213)分别与翻转前承托板(211)垂直布置;翻转后承托架(22)包括有左右正对间隔布置的左侧承托架(221)、位于左侧承托架(221)右端侧的右侧承托架(222),左侧承托架(221)、右侧承托架(222)分别设置有承托斜面(223),左侧承托架(221)、右侧承托架(222)之间连设有承托架横杆(224),承托架横杆(224)的左端部与左侧承托架(221)连接,承托架横杆(224)的右端部与右侧承托架(222)连接,承托架横杆(224)分别与左侧支撑板(212)、右侧支撑板(213)连接;固定底座(1)与活动翻转台(2)之间装设有翻转驱动机构(3),翻转驱动机构(3)包括有驱动液压缸(31),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于驱动液压缸(31)的前端侧螺装有液压缸安装座(32),驱动液压缸(31)的缸体后端部通过枢轴(34)与液压缸安装座(32)铰接,承托架横杆(224)对应驱动液压缸(31)装设有活动铰接座(33),驱动液压缸(3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活动铰接座(33)通过枢轴(34)铰接;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于驱动液压缸(31)的左端侧装设有朝上凸出延伸的左侧翻转支撑臂(11),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于驱动液压缸(31)的右端侧装设有朝上凸出延伸的右侧翻转支撑臂(12),左侧翻转支撑臂(11)与右侧翻转支撑臂(12)左右正对布置,左侧翻转支撑臂(11)的上端部通过枢轴(34)与左侧支撑板(212)铰接,右侧翻转支撑臂(12)的上端部通过枢轴(34)与右侧支撑板(213)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良的翻转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上端侧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活动翻转台(2),活动翻转台(2)包括有翻转前承托架(21)、翻转后承托架(22),翻转前承托架(21)包括有呈平板形状的翻转前承托板(211),翻转前承托板(211)的背面装设有左右正对间隔布置的左侧支撑板(212)、位于左侧支撑板(212)右端侧的右侧支撑板(213),左侧支撑板(212)与右侧支撑板(213)分别与翻转前承托板(211)垂直布置;翻转后承托架(22)包括有左右正对间隔布置的左侧承托架(221)、位于左侧承托架(221)右端侧的右侧承托架(222),左侧承托架(221)、右侧承托架(222)分别设置有承托斜面(223),左侧承托架(221)、右侧承托架(222)之间连设有承托架横杆(224),承托架横杆(224)的左端部与左侧承托架(221)连接,承托架横杆(224)的右端部与右侧承托架(222)连接,承托架横杆(224)分别与左侧支撑板(212)、右侧支撑板(213)连接;固定底座(1)与活动翻转台(2)之间装设有翻转驱动机构(3),翻转驱动机构(3)包括有驱动液压缸(31),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于驱动液压缸(31)的前端侧螺装有液压缸安装座(32),驱动液压缸(31)的缸体后端部通过枢轴(34)与液压缸安装座(32)铰接,承托架横杆(2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国云万云平熊荣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金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