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17378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涉及海缆检测技术领域。该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样品,测试粘接力,得出结论。选取多个海缆样品,模拟海缆在海里敷设的条件。将同一海缆样品分割成多个样品段,分别测试每个样品段的粘接力,包括钢丝铠装与铜层之间的粘接力、铜层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钢带铠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最后,判定测试结果、并分析测试结果是否合格。该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用于确保海缆能够经受外力的拉拽而不损坏,对保证海缆的正常顺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缆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海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敷设在海底及河流水下,用于电能或者电信传输。现代的通信海缆都是使用光纤作为信号传输介质,传输电话和互联网信号。海底光缆,由内至外一般可以分为不锈钢光纤单元、钢丝铠装、铜导体、PE绝缘层、钢带铠装和PE绝缘层几个部分。由于海底光缆其结构层较多,在海缆敷设工程中,经常发生对海缆的拖拽、牵引而造成上述结构层之间的错位乃至分离,因此,海缆结构的各层之间的粘结力直接影响着海缆的可操作性。若粘结力不足,则可能发生脱落分离的风险。有鉴于此,研究出一种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海缆的粘接力,避免在海缆敷设过程中,海缆各结构层之间发生脱落、分离是目前海缆检测
中急需改善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能检测海缆的各结构层之间的粘接力,避免海缆在敷设过程中,或是辅助制动装置夹持海缆承力时,导致保护层或铜层断裂、与钢丝发生脱落的风险,增加了海缆的可操作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另一种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对多个测试的样品段进行检测后,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取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本专利技术改善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所述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样品,选取多个海缆样品,模拟海缆敷设的条件。测试粘接力,将同一所述海缆样品分割成多个样品段,分别测试每个所述样品段的粘接力,包括钢丝铠装与铜层之间的粘接力、铜层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钢带铠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得出结论,判定测试结果、并分析所述测试结果是否合格。进一步地,所述海缆样品包括至少三根长度相等的所述海缆。利用加持装置对所述海缆样品进行夹持、并且利用拉力机对所述海缆样品进行牵引。进一步地,所述加持装置采用加持金具或轮胎对,所述拉力机的拉力大于或等于设计拉力要求。进一步地,测试所述钢丝铠装与所述铜层之间的粘接力时,至少采用三个长度相等的所述样品段,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进一步地,测试所述铜层与所述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时,至少采用三个长度相等的所述样品段,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进一步地,测试所述钢带铠与所述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时,至少采用三个长度相等的所述样品段,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进一步地,所述钢丝铠装与所述铜层之间的粘接力大于或等于1000N/50mm,视为粘接力合格。进一步地,所述铜层与所述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大于或等于4000N/50mm,视为粘接力合格。进一步地,所述钢带铠与所述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大于或等于3000N/50mm,视为粘接力合格。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选取多根海缆样品,将同一所述海缆样品切割成多个样品段,分别测试每个所述样品段的多项粘接力,多项所述粘接力包括钢丝铠装与铜层之间的粘接力、铜层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钢带铠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测试每项所述粘接力至少采用五个长度相等的所述样品段,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取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所述钢丝铠装与所述铜层之间的粘接力大于或等于1000N/50mm,视为粘接力合格。所述铜层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大于或等于4000N/50mm,视为粘接力合格。所述钢带铠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大于或等于3000N/50mm,视为粘接力合格。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样品,测试粘接力,得出结论。选取多个海缆样品,模拟海缆在海里敷设的条件。将同一海缆样品分割成多个样品段,分别测试每个样品段的粘接力,包括钢丝铠装与铜层之间的粘接力、铜层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钢带凯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最后,判定测试结果、并分析测试结果是否合格。该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用于确保海缆能够经受外力的拉拽而不损坏,对保证海缆的正常顺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对多个测试的样品段进行检测后,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取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该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可以防止因海缆敷设过程中,海缆自重和拉力作用会导致海缆光缆内部各层结构产生相对滑移,造成海缆的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操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二”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海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敷设在海底及河流水下,用于电信传输。现代的海底电缆都是使用光纤作为材料,传输电话和互联网信号。海缆由内至外分别包括不锈钢光纤单元、钢丝铠装、铜导体层、PE绝缘层、钢带铠和PE绝缘层。PE绝缘层均采用聚乙烯材料作为保护层。海缆在敷设过程中,先将海缆的一端敷设于海底,另一端通过铰轮等逐渐由工程船投入海中。海缆在投入海中的过程通常会通过橡胶体或者是轮胎对等加持装置进行夹持,防止海缆在重力以及其位于海底一端的牵引力下,异常的滑落至海中。在此过程中,虽然有橡胶等对海缆进行夹持牵引,但是橡胶体或轮胎等对海缆的夹持,仅能够夹持海缆的最外表面,即是PE绝缘层,而PE绝缘层与钢带铠、钢丝铠装与铜层、及其它相对内层之间在海缆的重力以及位于海底一端部分的牵引力的作用下,倘若海缆的粘连力不够时,则极有可能发生相互脱落、分离的风险。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海缆粘接力的检测方法,用于避免海缆在粘接力不足的情况下、各结构层之间发生相互脱落、分离的情形,保证海缆的正常顺利工作。海底通信光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样品,选取多个海缆样品,模拟海缆敷设的条件;测试粘接力,将同一所述海缆样品分割成多个样品段,分别测试每个所述样品段的粘接力,包括钢丝铠装与铜层之间的粘接力、铜层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钢带铠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得出结论,判定测试结果、并分析所述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样品,选取多个海缆样品,模拟海缆敷设的条件;测试粘接力,将同一所述海缆样品分割成多个样品段,分别测试每个所述样品段的粘接力,包括钢丝铠装与铜层之间的粘接力、铜层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钢带铠与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得出结论,判定测试结果、并分析所述测试结果是否合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缆样品包括至少三根长度相等的所述海缆;利用加持装置对所述海缆样品进行夹持、并且利用拉力机对所述海缆样品进行牵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持装置采用加持金具或者轮胎对,所述拉力机的拉力大于或等于设计拉力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所述钢丝铠装与所述铜层之间的粘接力时,至少采用三个长度相等的所述样品段,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所述铜层与所述PE绝缘层之间的粘接力时,至少采用三个长度相等的所述样品段,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粘接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所述钢带铠与所述PE绝缘层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巍王瑛剑王文博张春雷忽然陈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