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压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14886 阅读:9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压紧装置,它包模座,模座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并且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相互垂直设置,第一滑道内设置有沿着第一滑道移动的下斜块,下斜块的一端设置为第一斜面,另一端连接有顶杆,顶杆的一端连接有工作块,第一滑道内还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与第一滑道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下斜块连接有顶杆的端部连接,第二滑道内设置有沿着第二滑道移动的上斜块,上斜块的一端连接有气缸,上斜块靠近第一斜面的一侧设置为第二斜面,气缸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电连接有行程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压紧装置在棒料剪切时,给予棒料一个稳定的向下支撑力,防止棒料剪切时上翘。

Automatic tighten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clamping device, its package mold base, mold bas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d second slide slide,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 slide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the first slide is arranged along the inclined slide block of the first movement of the inclined block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first inclined plan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the push rod, one end of the push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work piece, the first slide is also arranged in the spring, the side wall of one end of the spring and the first slide connection,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inclined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d part of the connecting rod second is arranged in the slideway, moving along the second slide on the inclined block, one end inclined block connection a cylinder on the inclined block near the first side of the inclined plane is set to second inclined cylinder provided with an electromagnetic valve, solenoid valv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a switc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the automatic clamping device in the bar When the material is cut, the rod is given a stable downward supporting force to prevent the warping of the rod from sh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压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频感应炉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压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过中频加热炉加热后的棒料,需要在压力机/剪床上进行裁剪,但是现有的压力机/剪床没有安装压紧装置,由于压力机剪切时,由于上刀板与下刀板剪切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造成非剪切区域的棒料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上翘或倾斜,影响棒料端面质量,上翘的棒料同时会给棒料中频感应加热炉炉腔造成冲击,影响加热炉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剪切过程中棒料容易发生上翘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棒料剪切时,给予棒料一个稳定的向下支撑力,防止棒料剪切时上翘的自动压紧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压紧装置,它包模座,所述模座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并且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滑道内设置有沿着第一滑道移动的下斜块,所述下斜块的一端设置为第一斜面,另一端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连接有工作块,所述第一滑道内还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第一滑道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下斜块连接有顶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滑道内设置有沿着第二滑道移动的上斜块,所述上斜块的一端连接有气缸,所述上斜块靠近第一斜面的一侧设置为第二斜面,所述气缸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电连接有行程开关。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顶杆通过连接套与工作块连接,所述工作块上设置有圆弧凹面。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斜块的形状为梯形。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下斜块的形状为梯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压紧装置在棒料剪切时,给予棒料一个稳定的向下支撑力,防止棒料剪切时上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自动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1模座,2下斜块,3弹簧,4顶杆,5工作块,6连接套,7第一滑道,8气缸,9第二滑道,10上斜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动压紧装置,它包模座1,所述模座1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7和第二滑道9,并且所述第一滑道7和第二滑道9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滑道7内设置有沿着第一滑道7移动的下斜块2,所述下斜块2的一端设置为第一斜面,另一端连接有顶杆4,所述顶杆4的一端连接有工作块5,所述第一滑道7内还设置有弹簧3,所述弹簧3一端与第一滑道7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下斜块2连接有顶杆4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滑道9内设置有沿着第二滑道9移动的上斜块10,所述上斜块10的一端连接有气缸8,所述上斜块10靠近第一斜面的一侧设置为第二斜面,所述气缸8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电连接有行程开关。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模座1上设置相互垂直的第一滑道7和第二滑道9,并且在第一滑道7内活动配合有下斜块2,第二滑道9内活动配合有上斜块10,从而实现上斜块10和下斜块2在规定的路径内移动,再通过在上斜块10上连接气缸8,在下斜块2上依次连接有顶杆4和工作块5,通过气缸8的工作,从而带动上斜块10移动,上斜块10移动时既可带动下斜块2移动,从而实现工作块5的移动,完成对棒料的压紧,通过对棒料的压紧,从而使压力机在剪切棒料过程中,棒料不会发生上翘,避免了对中频感应加热炉炉腔造成冲击,提高了加热炉的寿命。为了使工作块5压紧过程中更好与棒料实现贴合,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顶杆4通过连接套6与工作块5连接,所述工作块5上设置有圆弧凹面。为了实现上斜块10和下斜块2更好的配合,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斜块10的形状为梯形,所述下斜块2的形状为梯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行程开关安装到压力机的飞轮上,通过行程开关检测飞轮的行程,当飞轮转到3/4行程时,行程开关会向电磁阀发送一个电信号,电磁阀开启,对气缸8冲入压缩空气,气缸8的活塞伸出驱动上斜块10沿着第二滑道9运动,这时上斜块10的第二斜面在上斜块10运动过程中与第一斜面接触,并向第一斜面施加一个力,从而推动下斜块2沿着第一滑道7移动,下斜块2移动时将弹簧3压缩,并驱动顶杆4移动,从而带动工作块5移动,实现对棒料的压紧,从而使压力机在剪切棒料过程中,棒料不会发生上翘,避免了对中频感应加热炉炉腔造成冲击,提高了加热炉的寿命;其次,剪切结束后气缸8的活塞杆收缩,从而带动上斜块10沿着第二滑道9往回运动,当上斜块10复位后,由于此时,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没有接触,所以下斜块2在弹簧3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滑道7往回运动,从而实现下斜块2的复位。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实质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能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而易见地,在本技术的启示下,本
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进行许多改进和修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改进和修饰都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自动压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压紧装置,它包模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1)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7)和第二滑道(9),并且所述第一滑道(7)和第二滑道(9)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滑道(7)内设置有沿着第一滑道(7)移动的下斜块(2),所述下斜块(2)的一端设置为第一斜面,另一端连接有顶杆(4),所述顶杆(4)的一端连接有工作块(5),所述第一滑道(7)内还设置有弹簧(3),所述弹簧(3)一端与第一滑道(7)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下斜块(2)连接有顶杆(4)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滑道(9)内设置有沿着第二滑道(9)移动的上斜块(10),所述上斜块(10)的一端连接有气缸(8),所述上斜块(10)靠近第一斜面的一侧设置为第二斜面,所述气缸(8)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电连接有行程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压紧装置,它包模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1)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7)和第二滑道(9),并且所述第一滑道(7)和第二滑道(9)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滑道(7)内设置有沿着第一滑道(7)移动的下斜块(2),所述下斜块(2)的一端设置为第一斜面,另一端连接有顶杆(4),所述顶杆(4)的一端连接有工作块(5),所述第一滑道(7)内还设置有弹簧(3),所述弹簧(3)一端与第一滑道(7)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下斜块(2)连接有顶杆(4)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滑道(9)内设置有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群浩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