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法生产单脂肪酸甘油酯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21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生产单脂肪酸甘油酯.现有的生产工艺,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后,缺乏必要的后处理,因而产品中游离甘油含量太高(约13%),这对应用是不利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新的合成工艺及较好的后处理,使产品中游离甘油含量在0-2%,并且适用于各种酸性及中性油脂.(*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脂工业中的单脂肪酸甘油酯类。西德专利DE3,020,566(1981)报道了使用管道反应,大量连续生产单脂肪酸甘油酯。其原料为牛油脂及花生油(中性油脂),50公斤油脂与甘油混合物(牛油∶甘油=10∶4)与150克20%浓度的NaOH,在280-300℃下通过管道反应器,经30-300秒后,立即冷却,而制得单脂肪酸甘油酯。但这种方法缺乏必要的后处理,以致使产品中游离甘油含量太高(约13%),这对应用是不利的。本专利技术为适应我国情况,采用乌桕脂等植物油脂,以及猪油等动物油脂作为原料。植物油脂来源于果肉的(如桕脂),以软脂酸和油酸为主,其中软脂酸约为60-70%,油酸20-35%,硬脂酸1-7%,桕脂是我国的特产,资源丰富。来源于种子油的,一般不饱和酸约占80%,其中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如豆油、棉油、米糠油、茶油、花生油等。动物油脂组成较简单,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及油酸。我国猪油中含硬脂酸约8-16%,软脂酸25-30%,油酸42-51%。本专利技术能将上述各种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相应的单脂肪酸甘油酯。由于油脂来源不同,成分也各异,因而碱性催化剂用量不同。测出油脂酸值,对催化剂用量进行校正之后,本法适用于各种酸性及中性油脂。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使产品中游离甘油含量≤0-2%,并且由于反应始终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合成工艺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具体工艺过程如下1.预处理将油脂加热熔化,过滤,除去机械杂质(精炼油此步可省略)。用常规方法测定酸值,并以NaOH表示(即1克油脂所需NaOH毫克数)。2.合成于反应器中加入甘油及NaOH,加热,搅拌,直至全部溶解后,加入油脂,继续搅拌,反应温度维持在125-170℃,反应50-90分钟后,停止加热。3.萃取分离用稀硫酸或稀盐酸中和至pH=2-6,待温度降至60±5℃时,加入有机萃取剂及水,静置,保温50±15℃,待其分层后,将甘油层分离。4.除去溶剂取有机溶液层(视需要进行酸性白土及活性炭脱色处理),进行真空蒸馏,彻底除去溶剂后,即得食品级产品。5.重结晶取有机溶液层,维持温度在10-24℃结晶,过滤,用溶剂洗1-2次,取出结晶,进行真空干燥,彻底除去溶剂,即得试剂级产品。实施例1桕脂酸值12.07mg NaOH/1g油脂,皂化值221.4,于三口并中加入60g甘油,3.2gNaOH,搅拌,加热溶解后,加入100g桕脂,升温至140±10℃,反应60分钟后,停止加热,使用稀硫酸中和至pH=2-4,待温度降至60℃时,加入200毫升氯仿及50毫升水,保温50℃,静置分层,分去甘油水层后,将氯仿层维持在15℃结晶,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试剂级单脂肪酸甘油酯。α单脂肪酸甘油酯73.4%,游离酸0.8%,游离甘油0.4%,灰分0.4%,皂化值168.2。实施例2猪油酸值1.8mg NaOH/1g油脂,化皂值202.1,300g猪油,165g甘油,6.5g NaOH,135±10℃,反应80分钟后,用稀盐酸中和至pH=2-4,温度降至60℃,加入900毫升石油醚及100毫升水,50℃静置分层,分去甘油水层后,取石油醚层于20℃结晶,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即得食品级单脂肪酸甘油酯。α单脂肪酸甘油酯41.9%,游离甘油0.8%,酸价2.8,皂化值170,灰分0.5%。实施例3米糠油酸值2.9mg NaOH/1g油脂,皂化值187,120g米糠油,60g甘油,2.4g NaOH,150±10℃反应50分钟后,用稀盐酸中和至pH=5,温度降至60℃,加入400毫升石油醚及50毫升水,50℃静置分层,分去甘油水层后,取石油醚层,真空蒸馏,除去石油醚后,而得食品级单脂肪酸甘油酯。α单脂肪酸甘油酯33.4%,游离甘油1.1%,酸价4.9,灰分1.8%,皂化値1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乌桕脂等植物油脂(如茶油、米糠油、豆油、棉油)或猪油等动物油脂作为原料,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合成时反应温度在125~170℃,反应时间为50~90分钟,甘油用量为油脂重量W的(0.4~0.7)倍,NaOH用量为:(0.016~0.023)W+酸值.W/1000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乌桕脂等植物油脂(如茶油、米糠油、豆油、棉油)或猪油等动物油脂作为原料,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合成时反应温度在125~170℃,反应时间为50~90分钟,甘油用量为油脂重量W的(0.4~0.7)倍,NaOH用量为(0.016~0.023)W+酸值·W/1000克。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反应后萃取分离,即先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和至pH2~6,保温温度50±15℃,使用石油醚、己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捷先李丽云张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