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连接结构的安全帽用支撑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6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全帽用支撑带,在横穿通过吸收冲击衬板(20)设在帽体(10)上的安装体(30)上部、支撑安装体(30)并吸收外部冲击的安全帽用支撑带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两端设有铆钉连接孔(44)的带板(41),和 利用铆钉(42)连接在所述带板(41)的铆钉连接孔(44)上、并被插入固定在所述帽体(10)内部的插入连接部(11)上的嵌合凸起(45); 并包括用于把所述带板(41)结合在帽体(10)上的连接部件(43)。(*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建筑工地或消防现场等各种作业现场所佩戴的安全帽,详细地讲,是有关横穿过安全帽的安装体上部而设置的、能支撑安装体且吸收外部冲击的包含连接结构的安全帽用支撑带。这种安全帽通常如图5和图6所示,由遮盖住佩戴者头部的帽体101、通过内装在该帽体101内的吸收冲击衬板102而安装的为固定帽体101且缓和对佩戴着头部冲击的安装体104构成。在所述安装体104上部设有在横穿安装体104方向上的支撑带105。在这里,支撑带105使安装体104上部及佩戴者头顶部与帽体101之间保持一定间隔,这样就能防止当头顶接触到帽体101时、传给帽体101的冲击直接施加到头部,由铆钉106将其两端固定在所述吸收冲击衬板102上。但是,这种以往的支撑带105,为吸收从外部施加的冲击而把铆钉连接孔107形成为长孔,使支撑带105能够滑动,使当作用冲击力时、在与作用于支撑带105上的力的方向相反一侧上的长孔的宽度减小,并把承重力施加在滑动的支撑带105上以减小冲击,虽然支撑带105被设计为这样的结构但吸收冲击的能力还是很小。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仅是铆钉连接孔吸收冲击力、而且也通过利用其他部位有效地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的安全帽用支撑带连接结构。在此,在所述连接部件上设有嵌合凸起,并与设置于帽体内侧的插入连接部形成滑动结合。另外,所述铆钉连接孔被形成为长孔,并且越伸向所述带板两端的宽度越窄。另外,所述插入连接部,沿所述嵌合凸起的嵌合方向上设有宽度较窄的倾斜孔道,并且所述嵌合凸起也和所述插入连接部的倾斜孔道相对应地倾斜。另外,在所述嵌合凸起的所述带板方向一侧的前端上设有凸出片,并在所述插入连接部倾斜槽的下方设有支撑所述凸出片前端的支撑凸起。图2是为了表示本技术涉及的安全帽用支撑带连接结构的抽出主要部位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涉及的安全帽用支撑带一部分的侧视图。图4是为了说明由本技术涉及的安全帽用支撑带吸收冲击过程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5是表示一般安全帽外形的侧视图。图6是把以往的安全帽用支撑带表示如图2所示的抽出主要部位立体图。图中1-安全帽,2-帽体,11-插入连接部,11a-斜孔道,12-支撑凸起,20-吸收冲击衬板,30-安装体,40-支撑带,41-带板,42-铆钉,43-连接部件,44-铆钉连接孔,45-嵌合凸起,46-凸出片,46a-座槽。附图说明图1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安全帽用支撑带的安全帽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作为构成本技术要素的安全帽1,由可遮住佩戴者头部的作为主体的帽体10和通过内装在所述帽体10内的吸收冲击衬板20配置的用于固定帽体10且缓和对佩戴者头部冲击的安装体30构成,在所述帽体10的内侧壁与所述安装体30的上部之间、沿穿过安装体30的方向设有支撑带40。在此,所述支撑带40,在佩戴安全帽1时使安装体30上部及佩戴者头顶部与所述帽体10保持一定的间隔,这样就能防止由于佩戴者头顶部接触到帽体10、将来自外部的冲击从帽体10直接传给头部。图2是为表示本技术的支撑带使用状态的抽出主要部位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安全帽支撑带一部分的侧面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支撑带40,由带板41和用铆钉42固定在该带板41上、并把所述带板41连接在帽体10上的连接部件43构成。这里,所述带板41由可绕性纺织物构成,通过将其两端的前端部折为双层后进行反缝,这样能承受较大的力而又不会破损或开线,从而保持了支撑带40的功能,并在形成双层的部分上设有由所述铆钉42连接的铆钉连接孔44。所述铆钉连接孔44,是沿带板41的长方向形成的比铆钉42的直径长的长孔状,而越向带板41的两端则宽度越窄。另一方面,规定形状的嵌合凸起45凸出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件43的前端上,并能滑动地结合在设在所述帽体10内壁上的插入连接部11内。这里,所述插入连接部11,设有越向嵌合凸起45插入方向插入宽度越窄的倾斜孔道11a,所述嵌合凸起45也具有与所述插入连接部11的倾斜孔道11a相对应而倾斜的结构,所述嵌合凸起45的两侧和与之相连接的插入连接部11的两侧面为倾斜的结构,能扩大接触面并提高连接力。而且,所述嵌合凸起45的一侧前端,即,在沿带板41方向一侧设有薄板状的凸出片46,并在所述插入连接部11的内侧的沿着连接方向上设有支撑所述凸出片46前端的支撑凸起12。在所述凸出片46的前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支撑凸起12的前端面相接触的座槽46a,当由于外部冲击、凸出片46因支撑凸起12而发生损坏时,能够使其维持在一定的损坏方向上。以下对由本技术的安全帽用支撑带吸收冲击的机理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当从外部向箭头()方向对帽体10施加冲击力F时,在与帽体相结合的支撑带40的两端,作用有箭头()方向的反力R。根据该反力R支撑带40要向箭头()方向移动。这样,力也会在相同方向上作用在带板41上,如果反力R比带板41与铆钉42之间的连接力大,那么当带板41滑动后铆钉连接孔44的窄幅部就会向铆钉一侧移动。这样带板41在滑动过程中,在比铆钉的直径宽度窄的铆钉连接孔44周围,即,在铆钉42头部与带板41之间、以及在铆钉42杆部与铆钉连接孔44四周之间,由滑动接触产生摩擦力而与反力R抵消,从而起到了吸收冲击作用。在此,当滑动进行到铆钉连接孔44的末端时,在铆钉被剪断或带板41的两端被损坏、开线之前受到反力。另一方面,由于在所述嵌合凸起45和插入连接部11上也起到了吸收冲击作用,所以如上所述,通过由外力F产生的反力R,嵌合凸起45会克服插入连接部11的连接力要向箭头()方向移动。在这里,如果反力R大于嵌合凸起45与插入连接部11之间的连接力,那么嵌合凸起45就会向反力R的方向、即向嵌合凸起部45和插入连接部11的宽度窄的方向移动。这样,在嵌合凸起45的移动过程中,为了通过比嵌合凸起45宽度窄的插入连接部11周围,就必须把嵌合凸起45的宽度变窄、或把插入连接部11的宽度加宽,所以只在使嵌合凸起45和插入连接部11变形时所需的力来抵消反力R、吸收冲击。如上所述,当嵌合突起45插入连接部11内移动时,在所述嵌合凸起45的凸出片46和插入连接部11的支撑凸起12上也有吸收冲击作用。即,通过由外力F产生的反力R来推出一体设在嵌合凸起45上的支撑凸起12,并向箭头()方向移动。当反力R大于凸出片46或支撑凸起12的强度时,凸出片46或支撑凸起12就会被破坏。在这里,由于在与所述支撑凸起12相接触的凸出片46的前端面上设有座槽46a,这是承受集中应力的结构,所以当支撑凸起12和凸出片46由同等强度的材料构成时,首先是在凸出片46上发生破坏现象。该凸出片46的破坏是以支撑凸起12为中心从两侧切开的形式,但是在这样的破坏过程中,对于破坏凸出片46的阻力和支撑凸起12及断裂面之间的摩擦力、只是抵消了这个力的反力R而吸收冲击。即,本技术如上所述,在用铆钉接头部起到吸收冲击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支撑带40和帽体10的结合部分,即,嵌合凸起45与插入连接部11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凸出片46与支撑凸起12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起到吸收冲击的三重吸收冲击作用。本技术不只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在本技术允许的思想宗旨内也能实施多种变形。如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帽用支撑带,在横穿通过吸收冲击衬板(20)设在帽体(10)上的安装体(30)上部、支撑安装体(30)并吸收外部冲击的安全帽用支撑带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两端设有铆钉连接孔(44)的带板(41),和利用铆钉(42)连接在所述带板(41)的铆钉连接孔(44)上、并被插入固定在所述帽体(10)内部的插入连接部(11)上的嵌合凸起(45);并包括用于把所述带板(41)结合在帽体(10)上的连接部件(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用支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连接孔(44)被形成为长孔状,并且越朝向所述带板(41)的两端、其宽度越窄且能吸收冲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钟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