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乌柏籽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037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以乌桕籽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属油脂化工技术。利用乌桕籽籽粒的特殊构造,采用溶剂浸取方法,直接制取类可可脂。本方法具有工艺路线短,产品成本低,并且能保证产品的高质量要求。(*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其制品可作为食用特种油脂,是生产巧克力的原料。乌桕树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它结的果实-乌桕籽,是一种既含桕脂又含梓油的籽粒。籽粒的结构分为中果皮部分和籽壳、籽仁部分。中果皮约占32%左右,它的主要成份是桕脂,这是一种可食性油脂。籽仁部分所含的油脂主要成份是梓油,这是一种对人体有毒的半干性油。在我国,利用桕脂制取类可可脂的技术已经成熟,並进入工业生产。我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85100006中介绍了一种利用桕脂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它是在乌桕脂中加入有机溶剂,加热使乌桕脂全部溶解,经一次或二次冷却结晶,过滤分提,低溶点分提物经脱除溶剂,並经脱酸、脱色、脱臭处理得类可可脂。该方法是以乌桕脂为原料的,即先将乌桕籽制取乌桕脂,再以乌桕脂制取类可可脂,其工艺路线较长。並且如采用外购原料桕脂,由于桕脂的质量难于保证,这将影响其产品类可可脂的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简化工艺方法,提高得率、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将在详细的叙述中体现出来。本专利技术的要点是,将乌桕籽装入浸取设备中,加入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原料重量的1~2倍,控制浸取温度为5~25℃,浸取0.5~4小时,过滤分离掉籽渣等固体物质,脱除有机溶剂,经常规的脱磷脂、脱酸、脱臭处理得类可可脂。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乌桕籽为经过筛选不含杂物的乌桕籽。为了提高得率,缩短浸取时间,还可采用剥皮机等机械剥皮方法或其它方法先将乌桕籽进行剥皮,然后将含有桕脂的中果皮装入浸取设备中进行浸取。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有机溶剂必须是食品行业中允许使用的溶剂,因此可采用石油醚或丙酮或大豆溶剂油(溶剂汽油)。本专利技术工艺参数中的浸取温度和浸取时间是根据采用原料的品质等因素而确定的。当浸取温度过低和浸取时间过短时,制品的熔点和得率将降低很多;当浸取温度过高和浸取时间过长时,制品的熔点将升高,产品质量将不合格。根据实验,当直接采用乌桕籽浸取时,其最佳浸取温度为10-15℃,浸取时间为1-2小时;当利用机械剥皮方法采用中果皮浸取时,其浸取温度一般为5-20℃,浸取时间为0.5-2小时;最佳浸取温度为5-12℃,浸取时间为1-1.5小时。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过程为一常规的简单过滤过程,其作用是分离去掉籽渣等固体物质。过滤除去的籽渣等固体物质含有高熔点桕脂等物质,可利用其加工成其它产品。本专利技术的脱除有机溶剂过程一般可采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有机溶剂可回收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脱磷脂、脱酸、脱臭过程采用油脂行业中常用的方法。脱磷脂采用水化法,脱酸采用碱炼法,脱臭采用在高温、高真空度下通入蒸汽蒸馏的方法。当采用有些色泽较深的原料时,还需增加脱色处理,可采用技术成熟的活性白土等来脱色。本专利技术以乌桕籽为原料,利用乌桕籽中果皮与籽仁之间隔有一层不易被有机溶剂浸透的坚硬籽壳的结构或采用机械剥皮的方法,用有机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浸取一定时间的工艺,一步直接提出中果皮所含桕油的低溶点部分-类可可脂,其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达到了本专利技术之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过程可通过下述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实施例1称取乌桕籽1000克,放入一容器中,加入大豆溶剂油1200毫升,在温度为20℃下,浸取1.5小时,过滤除去籽渣等固体物质,移入蒸发器中加热蒸发脱除大豆溶剂油得粗制品;将粗制品放入烧杯中,通入蒸汽0.5小时,静置分离掉磷脂;脱磷脂后的制品加热至40℃,快速搅拌並加入10%烧碱溶液(加入量可根据油脂的酸价确定),烧碱溶液加完后,再慢速搅拌20分钟,升温至60℃,保温静置分离掉皂脚,用热水洗至中性;脱酸后的油脂放入玻璃反应器中,反应器与一真空泵相接,使其产生750毫米汞柱的真空度,加热至80℃后向反应器通入蒸汽,采用沙浴法继续加热至200-220℃,保持4-6小时,自然冷却至80℃以下,取出制品即为类可可脂。实施例2方法同实施例1,其浸取温度为15℃,浸取时间为1.5小时。实施例3方法同实施例1,其浸取温度为10℃,浸取时间为1.5小时。实施例4方法同实施例1,其浸取温度为10℃,浸取时间为1小时。实施例5方法同实施例1,其浸取温度为5℃,浸取时间为1小时。实施例6利用剥皮机对乌桕籽进行剥皮,並将中果皮与籽仁分离,称取中果皮1000克,放入一容器中,加入大豆溶剂油1500毫升,在温度为10℃下,浸取1小时,过滤除去渣皮等固体物质,移入蒸发器中加热蒸发脱除大豆溶剂油得粗制品,经脱磷脂、脱酸、脱臭处理得类可可脂(脱磷脂、脱酸、脱臭工艺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7方法同实施例6,其浸取温度为15℃,浸取时间为0.5小时。各实施例的实验结果数据如下表 本专利技术制得的类可可脂制品与国外的同类产品理化性质非常相近,具体参数如下表权利要求1.,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将乌桕籽装入浸取设备中,加入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原料重量的1-2倍,控制浸取温度为5-25℃,浸取0.5-4小时,过滤分离掉籽渣等固体物质,脱除有机溶剂,经脱磷脂、脱酸、脱臭处理得类可可脂。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的有机溶剂为石油醚或丙酮或大豆溶剂油(溶剂汽油)。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浸取温度为10-15℃,浸取时间为1-2小时。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剥皮机等机械剥皮方法先将乌桕籽进行剥皮,然后将中果皮装入浸取设备中进行浸取,並控制浸取温度为5-20℃,浸取时间为0.5-2小时。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浸取温度为5-12℃,浸取时间为1-1.5小时。全文摘要,属油脂化工技术。利用乌桕籽籽粒的特殊构造,采用溶剂浸取方法,直接制取类可可脂。本方法具有工艺路线短,产品成本低,并且能保证产品的高质量要求。文档编号C11B7/00GK1030935SQ8710520公开日1989年2月8日 申请日期1987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1987年7月28日专利技术者南怀炼, 姚力, 虎世明, 陈虎 申请人:安康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陕西省安康地区化工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以乌桕籽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将乌桕籽装入浸取设备中,加入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原料重量的1-2倍,控制浸取温度为5-25℃,浸取0.5-4小时,过滤分离掉籽渣等固体物质,脱除有机溶剂,经脱磷脂、脱酸、脱臭处理得类可可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怀炼姚力虎世明陈虎
申请(专利权)人:安康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陕西省安康地区化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