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水矿山硐室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水矿山硐室防水结构,属于地下矿山工程施工设备
技术介绍
根据现行的冶金矿山井下硐室验收标准,硐室的防水标准一般分为四个等级,均对硐室的昼夜涌水量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不允许硐室出现较大涌水,尤其是配电硐室,几乎不允许有任何涌水。在一些地面表土段含水丰富或井下基岩裂隙水丰富的地下矿山,涌水是工程建设的最大难题,在该种条件下施工井下硐室,仅仅采用常规的喷射混凝土支护或素混凝土支护,是远远达不到验收规范要求的,造成硐室施工完成后,因涌水量不达标,无法进行验收投入使用。必须采用壁后注浆、架设U型防水棚架等办法进行处理,不仅施工工艺困难,且工程造价较高。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硐室支护结构,来解决硐室防水不达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水矿山硐室防水结构,能够满足井下硐室验收标准,施工工艺简单,节省成本,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水矿山硐室防水结构,包含金属网、喷射混凝土、防渗混凝土、锚杆、防水板和硐室,锚杆锚固在硐室的壁上,金属网通过锚杆固定在硐室的壁上,喷射混凝土喷射在硐室壁上的金属网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水矿山硐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金属网(1)、喷射混凝土(2)、防渗混凝土(3)、锚杆(4)、防水板(5)和硐室(6),锚杆(4)锚固在硐室(6)的壁上,金属网(1)通过锚杆(4)固定在硐室(6)的壁上,喷射混凝土(2)喷射在硐室(6)壁上的金属网(1)上,防水板(5)固定在喷射混凝土(2)的表面上,防水板(5)的外侧浇注防渗混凝土(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水矿山硐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金属网(1)、喷射混凝土(2)、防渗混凝土(3)、锚杆(4)、防水板(5)和硐室(6),锚杆(4)锚固在硐室(6)的壁上,金属网(1)通过锚杆(4)固定在硐室(6)的壁上,喷射混凝土(2)喷射在硐室(6)壁上的金属网(1)上,防水板(5)固定在喷射混凝土(2)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涛,杨卫民,王文才,王磊,刘辉,何瑞峰,袁远,张立鹏,胡振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