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区间隧道超近距离下穿既有站的液压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827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跨度区间隧道超近距离下穿既有站的液压支撑结构,包括千斤顶、保护套、通长钢板、加强肋板和柔性衬垫,千斤顶为多个,每个千斤顶均选用可自动调节型的液压千斤顶,每个千斤顶的底座均安装在小导洞条形基础的限位槽内,千斤顶底座上设置通长钢板及加强肋板;每个千斤顶的外侧均设置保护套,千斤顶的伸缩端封装在保护套内部;每个千斤顶及保护套的上端均通过柔性衬垫顶在既有线结构的底板上。采用本液压支撑结构可以有效的控制既有线的沉降,提高下穿施工的安全系数,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增强结构之间的力学性能,保证拱顶部位的密实度,解决目前面临的大跨断面隧道下穿既有车站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区间隧道超近距离下穿既有站的液压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铁隧道施工
,尤其是一种大跨度区间隧道超近距离下穿既有站的液压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地下空间的利用,地铁成为一种无法替代的出行方式,同时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加,会出现新建线路下穿、侧穿、上穿既有车站。其中下穿既有地铁线路,特别是暗挖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技术难度和风险最高。在新建线路的施工过程中,随着土层的扰动与变形,原有的受力体系被破坏,在既有线路上会产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将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而且事故的产生过程是不可逆的,后期修补难度大,施工产生的社会影响恶劣。新建线路特别是大跨度区间隧道,下穿既有车站传统设计方法一般是平顶直墙,平顶直墙工艺要求单导洞的跨度不大于4米,对于大垮度区间平顶直墙工艺硐室多,二衬施作时拆撑复杂且结构受力转换存在问题,一般此类型的下穿工程往往成为限制整个工程进展的关键节点,所以如何提高下穿作业的安全系数及施工进度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和安全性的大跨度区间隧道超近距离下穿既有站的液压支撑结构。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跨度区间隧道超近距离下穿既有站的液压支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跨度区间隧道超近距离下穿既有站的液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顶、保护套、通长钢板、加强肋板和柔性衬垫,所述的千斤顶为多个,其沿小导洞纵向轴线方向设置,每个千斤顶均选用可自动调节型的液压千斤顶,每个千斤顶的底座均安装在小导洞条形基础的限位槽内,且千斤顶的底座与预埋钢板固定牢固,千斤顶底座上设置通长钢板及加强肋板;每个千斤顶的外侧均设置保护套,千斤顶的伸缩端封装在保护套内部,且保护套在千斤顶端部与千斤顶绑扎做收口处理;每个千斤顶及保护套的上端均通过柔性衬垫顶在既有线结构的底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区间隧道超近距离下穿既有站的液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顶、保护套、通长钢板、加强肋板和柔性衬垫,所述的千斤顶为多个,其沿小导洞纵向轴线方向设置,每个千斤顶均选用可自动调节型的液压千斤顶,每个千斤顶的底座均安装在小导洞条形基础的限位槽内,且千斤顶的底座与预埋钢板固定牢固,千斤顶底座上设置通长钢板及加强肋板;每个千斤顶的外侧均设置保护套,千斤顶的伸缩端封装在保护套内部,且保护套在千斤顶端部与千斤顶绑扎做收口处理;每个千斤顶及保护套的上端均通过柔性衬垫顶在既有线结构的底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建龙周自强贾庆箭吴熊熊张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