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司机后包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403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司机后包围,包括包围支架,以及连接与所述包围支架上的背板和围门;其中所述包围支架包括背板连接架和围门连接架;所述背板连接架为弧形结构,在弧形的一端部为圆形结构,且该圆形结构中部设有圆弧形凹槽,弧形的另一端面设有用于与所述背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围门连接架一端设有用于包围所述圆形结构的包围结构,且所述包围结构内表面中部设有一伸出杆,所述伸出杆顶部为与所述圆弧形凹槽配合镶嵌的且可在该圆弧形凹槽内转动的圆弧凸起;所述围门连接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围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A bus driver surrounded by a bus driv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us driver after the siege, including the surrounding fram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back bracket and surrounded around the door; wherein the bracket comprises a backboard connecting frame and surrounded by the gate connection frame; the backboard connecting frame is an arc structure at one end of the circular arc structure, and the middle the circular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n arc-shaped groove, another end arc is used for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backplane; the gat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frame for enclosing the structure surrounding the circular structure,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enclosure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rod, the rod at the top of the arc the raised inlaid and can rotate in the circular groove matched with the circular arc-shaped groove;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frame around the door and the door for connecting second connecting parts a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司机后包围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客车司机包围。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客车上的司机包围都是用过玻璃钢浇制造而成,安装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不高,并且两种形式的司机包围都是硬表面,安全性能低;司机包围的围门的连接部结构复杂,增加了安装的难度,并且围门多为手动上锁,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客车司机后包围,解决了简化安装结构,提高装配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技术方案为:一种客车司机后包围,包括包围支架,以及连接与所述包围支架上的背板和围门;其中所述包围支架包括背板连接架和围门连接架;所述背板连接架为弧形结构,在弧形的一端部为圆形结构,且该圆形结构中部设有圆弧形凹槽,弧形的另一端面设有用于与所述背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围门连接架一端设有用于包围所述圆形结构的包围结构,且所述包围结构内表面中部设有一伸出杆,所述伸出杆顶部为与所述圆弧形凹槽配合镶嵌的且可在该圆弧形凹槽内转动的圆弧凸起;所述围门连接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围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的上、下和左侧端部均设有一“凵”型连接槽,且开口两侧各设有一限位耳;所述的第二连接部的上、下和右侧端部均设有一“凵”型连接槽,且开口两侧各设有一限位耳。进一步,所述背板包括背板主体和广告牌,所述广告牌设于所述背板主体的中部。进一步,所述围门包括围门主体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于围门主体的右侧并且固定于客车上;以及所述围门主体与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一指纹锁。进一步,所述背板设于司机座椅的后侧,所述围门设于司机座椅的右侧;以及所述背板主体左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围门主体右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围门通过围门连接架可以绕背板自由转动。进一步,所述围门上端部固定有一段网架。进一步,所述围门主体面向司机一侧端面上设有10mm的软发泡层。进一步,所述背板主体底部还设有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固定于客车底座上;以及所述连接底座上端部为矩形槽结构,并且在所述矩形槽两侧翼部开设有若干对固定孔。进一步,所述背板主体通过底部设置的底座连接部插入所述矩形槽内固定与所述连接底座上;并且在该底座连接部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固定孔对应的圆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司机后包围,通过背板连接架和围门连接架之间的圆弧形凹槽和圆弧凸起的配合连接,简化了转动结构,方便安装操作;并且通过设置的连接底板与背板主体连接,使背板安装的难度降低,提高了安装速度,并且保证背板的连接强度。设置与背板与围门内侧的软发泡层可以有效的保护司机,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并且设置与围门上的指纹锁,可以简化上锁步骤,并且有效的保护司机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客车司机后包围的包围支架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客车司机后包围的包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客车司机后包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客车司机后包围的背板与连接底座连接的侧视图。图中:包围支架1、背板2、围门3、背板连接架4、围门连接架5、圆形结构6、圆弧形凹槽7、第一连接部8、包围结构9、伸出杆10、圆弧凸起11、第二连接部12、“凵”型连接槽13、限位耳14、背板主体15、广告牌16、围门主体17、连接杆18、网架19、连接底座20、矩形槽结构21、底座连接部22。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司机后包围,包括包围支架1,以及连接与所述包围支架1上的背板2和围门3;其中所述包围支架1包括背板连接架4和围门连接架5;所述背板连接架4为弧形结构,在弧形的一端部为圆形结构6,且该圆形结构6中部设有圆弧形凹槽7,弧形的另一端面设有用于与所述背板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8;所述围门连接架5一端设有用于包围所述圆形结构6的包围结构9,且所述包围结构9内表面中部设有一伸出杆10,所述伸出杆10顶部为与所述圆弧形凹槽7配合镶嵌的且可在该圆弧形凹槽7内转动的圆弧凸起11;所述围门连接架5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围门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所述圆弧形凹槽7与圆弧凸起11相配合,不仅简化了转动结构,并且使转动更加顺畅,保证转动角度在90°到120°之间。具体的,所述的第一连接部8的上、下和左侧端部均设有一”凵”型连接槽13,且开口两侧各设有一限位耳14;所述的第二连接部12的上、下和右侧端部均设有一”凵”型连接槽13,且开口两侧各设有一限位耳14。所述背板2包括背板主体15和广告牌16,所述广告牌16设于所述背板主体15的中部。所述围门3包括围门主体17和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设于围门主体17的右侧并且固定于客车上;以及所述围门主体17与所述连接杆18之间设有一指纹锁。指纹锁简化了司机开锁步骤,并有效的保护了司机的人身安全。所述背板2设于司机座椅的后侧,所述围门设于司机座椅的右侧;以及所述背板主体15左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8连接,所述围门主体17右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连接;所述围门3通过围门连接架5可以绕背板2自由转动。所述围门3上端部固定有一段网架19。所述围门主体17面向司机一侧端面上设有10mm的软发泡层。设置软发泡层可以保护司机安全,并且增强舒适度。所述背板主体15底部还设有连接底座20,所述连接底座20固定于客车底座上;以及所述连接底座20上端部为矩形槽结构21,并且在所述矩形槽两侧翼部开设有若干对固定孔。所述背板主体15通过底部设置的底座连接部22插入所述矩形槽内固定与所述连接底座20上;并且在该底座连接部22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固定孔对应的圆孔。通过螺杆穿过固定孔和圆孔,实现背板2与连接底座20的固定连接。采用连接底座20可以使背板2安装更加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客车司机后包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司机后包围,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围支架,以及连接与所述包围支架上的背板和围门;其中所述包围支架包括背板连接架和围门连接架;所述背板连接架为弧形结构,在弧形的一端部为圆形结构,且该圆形结构中部设有圆弧形凹槽,弧形的另一端面设有用于与所述背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围门连接架一端设有用于包围所述圆形结构的包围结构,且所述包围结构内表面中部设有一伸出杆,所述伸出杆顶部为与所述圆弧形凹槽配合镶嵌的且可在该圆弧形凹槽内转动的圆弧凸起;所述围门连接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围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司机后包围,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围支架,以及连接与所述包围支架上的背板和围门;其中所述包围支架包括背板连接架和围门连接架;所述背板连接架为弧形结构,在弧形的一端部为圆形结构,且该圆形结构中部设有圆弧形凹槽,弧形的另一端面设有用于与所述背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围门连接架一端设有用于包围所述圆形结构的包围结构,且所述包围结构内表面中部设有一伸出杆,所述伸出杆顶部为与所述圆弧形凹槽配合镶嵌的且可在该圆弧形凹槽内转动的圆弧凸起;所述围门连接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围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司机后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的上、下和左侧端部均设有一“凵”型连接槽,且开口两侧各设有一限位耳;所述的第二连接部的上、下和右侧端部均设有一“凵”型连接槽,且开口两侧各设有一限位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司机后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背板主体和广告牌,所述广告牌设于所述背板主体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司机后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围门包括围门主体和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军陈映全黄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军越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