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祥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8398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0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收集主管道,生物逃生部件,垃圾储存部件,太阳能发电部件和控制箱。通过以主管道为核心的各部件的设置,使得该装置可以根据预定路线对水面上进行垃圾扫描式收集,并且还不会对误入的水体生物的生命造成影响,同时由于设置有太阳能发电装置,实现了环境、生物和能源的多重友好性。

A waste collection device for water use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garbage collection device f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which includes garbage collection main pipes, biological escape parts, garbage storage components, solar power generation components and control boxes. Through all the components to the main pipeline as the core set, so that the device can according to a predetermined route on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on the garbage collection by scanning, and also the effect of the water will not strayed into the life,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solar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to achieve a multi friendly environment, biological and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和垃圾清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河道、海边、湖泊中出现固体漂浮垃圾是比较常见的情况,目前常见的处理方法为人力打捞,但是人力打捞不仅耗费人力,还会对打捞人员的安全形成隐患,同时这种打捞的效率还比较低。目前也有一些研究者进行了相关自动打捞船的研究,但是这种打捞船要么比较大型,不适用河道或靠近岸边的湖泊,要么打捞效率低下,等效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收集主管道,生物逃生部件,垃圾储存部件,太阳能发电部件和控制箱。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包括朝向所述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行进方向的漏斗入口,以及与漏洞入口相接的主管道,在主管道上依次设置有平带传送机构、顶部开口、生物逃生部件、清扫刷支架、清扫刷、过滤板、外部包围弹簧的支撑轴、垃圾收集侧入口、弹簧支撑架和终端的出水口;所述平带传送机构设置在主管道与漏洞入口相接处的主管道的两端,所述顶部开口设置在与平带传送机构对应位置的主管道的顶端,所述平带传送机构设置有自下而上运动的传送带,用于将主管道两侧的垃圾通过平带传送机构传送到所述顶部开口内;所述生物逃生部件包括第一生物逃生口、第二生物逃生口和生物储存囊,所述第一生物逃生口和第二生物逃生口的入口端均与所述主管道侧部连通,终端均与所述生物储存囊连通,所述第一生物逃生口和第二生物逃生口均倾斜于所述主管道设置,且倾斜方式为入口端设置在终端的后部;在所述第二生物逃生口后部的主管道内设置有与主管道内壁形状和尺寸一致的过滤板,在过滤板前部设置有清扫刷和清扫刷支架,所述清扫刷支架用于固定清扫刷并使得清扫刷以其中心为轴转动并对过滤板上部进行旋转扫刷,所述过滤板后部与一个与主管道同轴的支撑轴相连接,所述支撑轴外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前部与所述过滤板底部相固接,后部与一个固定在主管道下端的弹簧支撑架固接;在所述弹簧支撑架前部的主管道处设置有垃圾储存部件,在所述弹簧支撑架后部设置有主管道的出水口。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整体横向设置,在外部设置有漂浮气囊和行进轮,所述漂浮气囊用于将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漂浮与水面上,所述行进轮用于将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按照其轴向方向向前移动,且所述漏斗入口为其前端,所述出水口为其尾端。所述垃圾储存部件包括多个垃圾收集侧入口和多个垃圾收集囊,所述垃圾收集侧入口端与所述主管道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垃圾收集囊,所述垃圾收集侧入口倾斜于所述主管道设置,且倾斜方式为入口端在另一端的前部,所述垃圾收集囊为多孔橡胶收缩囊。所述太阳能发电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上部的主体支架和设置在主体支架上部的太阳能板。所述控制箱设置在太阳能板的下部、主体支架内部和垃圾收集主管道的上部,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组、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动力部件和信号传输模块;所述蓄电池组用于将太阳能板所发电能进行储存以及通过充放电接口与外部电源进行电连接从而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后储存,然后为所述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的各部件进行供电;所述信号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外部的智能终端进行信号通讯。作为优选,所述生物储存囊内设置有电子诱饵。用于对鱼类等水体生物进行引诱。作为优选,所述清扫刷支架与所述过滤板通过支架固接,并且使得二者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清扫刷的长度。作为优选,所述主管道为圆柱形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弹簧为软性弹簧。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箱内部还设置有中央处理单元(CPU),用于根据内部预设指令和/或信号传输模块传送来的指令而控制动力部件对行进轮的行进路线、平带传送机构的工作与停止、以及清扫刷的工作与停止进行控制。作为优选,所述垃圾收集侧入口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弹簧压缩到最大时的所述清扫刷的前部位置,使得聚集在过滤板前部的垃圾能够通过水流的动力被冲入到垃圾收集侧入口内。作为优选,所述生物储存囊为不可收缩橡胶囊。作为优选,所述的外部的智能终端为基地的PC机或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作为优选,所述清扫刷在过滤板压缩到最终端的时候启动转动。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与行进方向一致的主管道,使得水流(包括漂浮在水流上的固体垃圾)从主管道入口进入,在主管道内进行漂浮垃圾的收集、处理,然后清洁水流从出口流出,从而实现了在行进的过程中实现了固定位置的垃圾收集,从而即可以实现该装置能够按照固定设定的蛇形路线自主行走而将整个水面进行巡逻式的清理,从而可以在无人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某个区域的全覆盖。由于入口是漏斗形的,吸纳体积相对较大,同时最重要的时候,设置为漏斗形的,但是主管道内由于垃圾部分堵塞,会造成主管道内水流速度低于外部水流速度,从而会在漏斗形外部终端部位形成涡流(外部水流相对装置速度快,但是漏斗形终端外部形成负压,从而会使得水流集中向该区域流动),从而会造成外部没有进入主管道的漂浮物向该区域聚集,通过在该区域的主管道外部设置平带传送机构(为现有已知机构,为传送带上设置有横向挡板),从而即可以将该区域聚集的漂浮物通过该传送带传送到主管道顶部的开口而进入到主管道内。通过设置可以收缩的气囊,由于其可以收缩,就可以包裹住垃圾,同时由于该气囊是多孔的,可以将水流从气囊漏出而垃圾不漏出,从而对垃圾进行了包裹,不会再随着水流返回到主管道内。2,通过设置生物逃生部件,使得误入到该装置中的鱼等水体生物能够在进入到垃圾收集气囊之前而进入到生物储存囊中,由于生物储存囊设置有两个出入口,且生物储存囊与垃圾收集囊不同的是没有多孔结构,也就是说水是不能通过该储存囊流出的,因此生物储存囊中长期是会存在水的,因此水体生物在进入到该储存囊中会在该储存囊中继续生存,直到本装置回到基地进行垃圾清理去除或自行游出都不会对其生命造成影响。同时由于该生物储存囊中设置有电子诱饵,从而强化水体生物在误入主管道后游到生物储存囊中进行逃生。从而实现了在垃圾收集的过程中不对水体生物造成影响,从而实现了生物友好性。通过合理设置生物逃生口和垃圾收集侧入口的倾斜方向,使得水体生物更容易进入到储存囊中(水体生物会在水中游动,一般习性为逆向游泳),而垃圾更容易进入到垃圾收集囊中。3,由于本专利技术装置工作的时候均是在水面上漂浮行进的。通过设置太阳能板,从而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即可以对太阳能进行利用,从而可以实现电能的重要补充。蓄电池除了可以在基地充电后,还可以接收太阳能转化的电能,从而可以完成装置的回基地的基础电能储备。由于装置中设置有固定线路程序,装置可以在常规情况下按照预定路线进行行进和垃圾收集。通过设置有信号传输模块,可以将该装置与基地PC或智能手机进行通信,从而在远程对装置进行突发性或变化性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上垃圾收集装置主体剖面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上垃圾收集装置主体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漏斗入口,12-顶部开口,13-清扫刷支架,14-清扫刷,15-过滤板,16-支撑轴,17-弹簧,18-弹簧支撑架,19-出水口,2-平带传送机构,31-第一生物逃生口,32-第二生物逃生口,33-生物储存囊,4-垃圾收集侧入口,5-垃圾收集囊,61-太阳能板,62-主体支架,7-控制箱,8-行进轮,9-漂浮气囊。图中箭头方向为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收集主管道,生物逃生部件,垃圾储存部件,太阳能发电部件和控制箱;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包括朝向所述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行进方向的漏斗入口,以及与漏洞入口相接的主管道,在主管道上依次设置有平带传送机构、顶部开口、生物逃生部件、清扫刷支架、清扫刷、过滤板、外部包围弹簧的支撑轴、垃圾收集侧入口、弹簧支撑架和终端的出水口;所述平带传送机构设置在主管道与漏洞入口相接处的主管道的两端,所述顶部开口设置在与平带传送机构对应位置的主管道的顶端,所述平带传送机构设置有自下而上运动的传送带,用于将主管道两侧的垃圾通过平带传送机构传送到所述顶部开口内;所述生物逃生部件包括第一生物逃生口、第二生物逃生口和生物储存囊,所述第一生物逃生口和第二生物逃生口的入口端均与所述主管道侧部连通,终端均与所述生物储存囊连通,所述第一生物逃生口和第二生物逃生口均倾斜于所述主管道设置,且倾斜方式为入口端设置在终端的后部;在所述第二生物逃生口后部的主管道内设置有与主管道内壁形状和尺寸一致的过滤板,在过滤板前部设置有清扫刷和清扫刷支架,所述清扫刷支架用于固定清扫刷并使得清扫刷以其中心为轴转动并对过滤板上部进行旋转扫刷,所述过滤板后部与一个与主管道同轴的支撑轴相连接,所述支撑轴外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前部与所述过滤板底部相固接,后部与一个固定在主管道下端的弹簧支撑架固接;在所述弹簧支撑架前部的主管道处设置有垃圾储存部件,在所述弹簧支撑架后部设置有主管道的出水口;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整体横向设置,在外部设置有漂浮气囊和行进轮,所述漂浮气囊用于将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漂浮与水面上,所述行进轮用于将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按照其轴向方向向前移动,且所述漏斗入口为其前端,所述出水口为其尾端;所述垃圾储存部件包括多个垃圾收集侧入口和多个垃圾收集囊,所述垃圾收集侧入口端与所述主管道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垃圾收集囊,所述垃圾收集侧入口倾斜于所述主管道设置,且倾斜方式为入口端在另一端的前部,所述垃圾收集囊为多孔橡胶收缩囊;所述太阳能发电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上部的主体支架和设置在主体支架上部的太阳能板;所述控制箱设置在太阳能板的下部、主体支架内部和垃圾收集主管道的上部,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组、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动力部件和信号传输模块;所述蓄电池组用于将太阳能板所发电能进行储存以及通过充放电接口与外部电源进行电连接从而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后储存,然后为所述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的各部件进行供电;所述信号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外部的智能终端进行信号通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收集主管道,生物逃生部件,垃圾储存部件,太阳能发电部件和控制箱;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包括朝向所述水利工程用水上垃圾收集装置行进方向的漏斗入口,以及与漏洞入口相接的主管道,在主管道上依次设置有平带传送机构、顶部开口、生物逃生部件、清扫刷支架、清扫刷、过滤板、外部包围弹簧的支撑轴、垃圾收集侧入口、弹簧支撑架和终端的出水口;所述平带传送机构设置在主管道与漏洞入口相接处的主管道的两端,所述顶部开口设置在与平带传送机构对应位置的主管道的顶端,所述平带传送机构设置有自下而上运动的传送带,用于将主管道两侧的垃圾通过平带传送机构传送到所述顶部开口内;所述生物逃生部件包括第一生物逃生口、第二生物逃生口和生物储存囊,所述第一生物逃生口和第二生物逃生口的入口端均与所述主管道侧部连通,终端均与所述生物储存囊连通,所述第一生物逃生口和第二生物逃生口均倾斜于所述主管道设置,且倾斜方式为入口端设置在终端的后部;在所述第二生物逃生口后部的主管道内设置有与主管道内壁形状和尺寸一致的过滤板,在过滤板前部设置有清扫刷和清扫刷支架,所述清扫刷支架用于固定清扫刷并使得清扫刷以其中心为轴转动并对过滤板上部进行旋转扫刷,所述过滤板后部与一个与主管道同轴的支撑轴相连接,所述支撑轴外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前部与所述过滤板底部相固接,后部与一个固定在主管道下端的弹簧支撑架固接;在所述弹簧支撑架前部的主管道处设置有垃圾储存部件,在所述弹簧支撑架后部设置有主管道的出水口;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整体横向设置,在外部设置有漂浮气囊和行进轮,所述漂浮气囊用于将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漂浮与水面上,所述行进轮用于将所述垃圾收集主管道按照其轴向方向向前移动,且所述漏斗入口为其前端,所述出水口为其尾端;所述垃圾储存部件包括多个垃圾收集侧入口和多个垃圾收集囊,所述垃圾收集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祥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