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械装置用润滑性组合物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819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工业机械装置用润滑性组合物,其以选自矿物油、油脂、合成油以及它们的混合油的任一种作为基础油,含有选自以下(A)成分~(D)成分的至少一种的添加剂。(A)成分:(A-1)含有磷的羧酸和/或(A-2)硫代磷酸酯(B)成分:分散型粘度指数提高剂(C)成分:(C-1)特定的酰胺基羧酸化合物和/或(C-2)特定的羧酸化合物(D)成分:酯油性改进剂该组合物适合作为润滑油组合物,进而适合作为齿轮油组合物、造纸机用润滑油组合物、滑动引导面用润滑油组合物以及液压油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的工业机械装置用润滑性组合物,具体来说,涉及耐磨耗性、极压性、摩擦特性等润滑特性优异,同时根据该工业机械装置的使用状况所要求的各种特性优异的润滑油组合物,更具体地说,涉及齿轮油组合物、造纸机用润滑油组合物、滑动引导面用润滑油组合物以及液压油。特别地,齿轮油组合物的耐油泥性能和极压性优异,造纸机用润滑油组合物的耐油泥性能和极压性优异,滑动引导面用润滑油组合物的摩擦特性和防粘滑性均优异,且液压油的油泥抑制性、耐磨耗性和摩擦特性均优异。
技术介绍
关于齿轮油组合物随着工业发展,虽然高效率化、节能化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对它们的要求永远是一个强烈的课题。而对于各种工业用机械中所使用的齿轮,也一直要求高效率、低成本。因此,对齿轮油来说,随着高速、高功率化倾向,也希望能够耐受更高的温度、且能够耐受在更高负荷下的运转。例如,在有关齿轮油的下述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在齿轮油中配合硫磺极压添加剂、磷系极压添加剂。但是,现有的齿轮油在用于最近的工业机械等的齿轮的情形中的耐油泥性能和极压性都不能说很充分。即,虽然在要求高极压性、耐磨耗性的用途中广泛使有添加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等极压剂的润滑油,但是这些现有的极压剂即使在其添加量为微量时,如果外加热负荷,则生成大量的油泥,并且还存在导致热·氧化稳定性降低的倾向。因此,添加了硫系极压剂的润滑油在最近的工业机械等的齿轮中难以达到充分的热·氧化稳定性。另一方面,虽然磷系极压剂和硫系极压剂相比具有难生成油泥的倾向,但在单独使用磷系极压剂时,难以在齿轮油水平下得到高极压性。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5939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9-208976号公报关于造纸机用润滑油组合物在造纸机中造纸之后,虽然包括干燥该纸的工序,但在现有的造纸机中干燥所耗费的时间也较长且干燥温度也较低。但是,近年来,从提高造纸机的生产效率出发,缩短干燥工序的时间,结果导致干燥温度也变得非常高,对该造纸机中所使用的润滑油的耐热性的要求也提高了,并且同样地对于该润滑油的耐磨耗性的要求水平也提高了。此外,在造纸机中造纸时使用强酸性的白水,而由于该白水具有腐蚀金属的倾向,因而对于造纸机用润滑油也要求能够防止由于这些白水所导致的机械的腐蚀。因此,对于造纸机用润滑油,存在耐热性、耐磨耗性和防腐蚀性等重要的要求性能。其中,为了改善耐磨耗性,现有的造纸机用润滑油通常使用极压剂,但如果使用极压剂,则会导致耐热性变差,容易在润滑部分产生油泥和捻缝等。因此,为了抑制油泥,认为可以大量使用金属类洁净剂和无灰分散剂,但是如果使用这些材料,则会导致防腐蚀性降低、造纸机主体发生腐蚀等麻烦,结果难以完全满足上述耐热性、耐磨耗性和防腐蚀性等要求性能。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虽然提出了耐热性、耐磨耗性和防腐蚀性同时优异的造纸机用润滑油,但却并不一定能够满足要求。专利文献3特开2002-97485号公报关于滑动引导面用润滑油组合物另外,如果工作机械的加工台等滑动引导面内产生粘滑,该摩擦振动就会直接转印到加工物上,结果是加工精度降低,或者由于该振动导致工具寿命降低等问题。因此,在滑动引导面用润滑油中,除了要求低摩擦(摩擦系数小)之外,还要求在金属面-金属面之间具有高防粘滑性。关于粘滑的防止,提出了使用例如将硫化合物、酯和脂肪酸组合而成的润滑油组合物(参照例如专利文献4),将硫化合物与磷化合物的胺盐组合而成的润滑油组合物(参照例如专利文献5)。另外,关于摩擦特性,提出了例如将酸式磷酸酯或其烷基铵盐、亚磷酸、脂肪酸和直链烷基胺组合而成的润滑油组合物(参照例如专利文献6),使用了磷化合物的滑动引导面用润滑油组合物(参照例如专利文献7),将甘油酯化合物和磷酸酯类或其胺盐组合而成的工作机械油组合物(参照例如专利文献8)等。专利文献4特开昭57-67693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昭51-74005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开平8-134488号公报专利文献7特开平8-209175号公报专利文献8特开平11-209775号公报但是,却并不一定容易兼顾摩擦特性和防粘滑性这两者,现有的滑动引导面用润滑油并不具有充分令人满意的性能。关于液压油近来,油压工作系统正越来越高性能化,为了进行高速、高精度的控制,通过滑阀等阀控制油压系统的流量、方向等的情形,进而安装伺服阀的情形正变得越来越多。如果液压油中产生油泥,这样的滑阀和伺服阀的性能就会大幅降低,因此,在近年来高性能化的系统中所使用的液压油中,强烈需要在具有优异的耐磨耗性的同时,不产生油泥的无油泥液压油。另一方面,根据节能法的修正,在要求进行工厂能源管理的工厂中,节能是必须的项目,必须制定年度数值目标实施节能。因此,作为该节能化的一环,在工厂内广泛使用的油压工作装置的运行马达的消耗电力的削减成为重要的课题。因此,在液压油中,从节能化的观点出发,也要求改善其性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上述要求,正在不断开发新型的液压油。例如,迄今为止,作为液压油的防磨耗剂,广泛使用二硫代磷酸锌(ZnDTP)等锌系防磨耗剂,但锌系防磨耗剂的使用会导致产生油泥。另外,使用ZnDTP等产生的防磨耗效果是利用在金属表面形成磷酸铁等硬被膜而实现的,但该被膜的形成会导致滑动部位的摩擦系数上升,因而,从节能的观点出发,并不能说是优选的。因此,对使用了非锌系防磨耗剂的液压油进行了研究,例如,为了在防止产生油泥的同时确保耐磨耗性,提出了配合芳香族磷酸酯、亚磷酸酯及其胺盐、硫代磷酸酯、β-二硫代磷酰基化丙酸化合物等非锌系防磨耗剂以代替ZnDTP的非锌系液压油的技术方案(参照例如专利文献9~11)。另外,为了改善高压下的氧化稳定性和润滑性能,公开了将多元醇的完全酯或部分酯、或者脂肪酸酰胺等油性改进剂与胺类抗氧剂、酚类抗氧剂和磷酸酯一起配合到规定的基础油中的液压油(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9特开平10-67993号公报专利文献10特开平11-217577号公报专利文献11特开2002-265971号公报专利文献12特开平09-1112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1涉及工业机械·装置用润滑性组合物,其以选自矿物油、油脂、合成油以及它们的混合油的任一种作为基础油,含有选自以下(A)成分~(D)成分的至少一种的添加剂(A)成分(A-1)含有磷的羧酸化合物和/或(A-2)硫代磷酸酯;(B)成分分散型粘度指数提高剂;(C)成分以下的(C-1)成分和/或(C-2)成分(C-1)成分下述通式(1)~(3)所示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种R1-CO-NR2-(CH2)n-COOX1(1) (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数为6~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30的烯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X1表示氢、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30的烯基,n表示1~4的整数),mY1(2)(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数为6~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30的烯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Y1表示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n表示1~4的整数,m在Y1为碱金属时表示1,在Y1为碱土类金属时表示2),m-Z-(OH)m’(3)(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数为6~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30的烯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Z表示2元以上的多元醇的去除了羟基的残基,m表示1以上的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工业机械.装置用润滑性组合物,其以选自矿物油、油脂、合成油以及它们的混合油的任一种作为基础油,含有选自以下(A)成分~(D)成分的至少一种的添加剂,    (A)成分:(A-1)含有磷的羧酸化合物和/或(A-2)硫代磷酸酯;    (B)成分:分散型粘度指数提高剂;    (C)成分:    以下的(C-1)成分和/或(C-2)成分:    (C-1)成分:下述通式(1)~(3)所示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R↑[1]-CO-NR↑[2]-(CH↓[2])↓[n]-COOX↑[1]  (1)    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数为6~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30的烯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X↑[1]表示氢、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30的烯基,n表示1~4的整数,    [R↑[1]-CO-NR↑[2]-(CH↓[2])↓[n]-COO]↓[m]Y↑[1]  (2)    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数为6~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30的烯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Y↑[1]表示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n表示1~4的整数,m在Y↑[1]为碱金属时表示1,在Y↑[1]为碱土类金属时表示2,    [R↑[1]-CO-NR↑[2]-(CH↓[2])↓[n]-COO]↓[m]-Z-(OH)↓[m′]  (3)    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数为6~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30的烯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Z表示2元以上的多元醇除去了羟基的残基,m表示1以上的整数,m’表示0以上的整数,m+m’表示Z的价数,n表示1~4的整数,    (C-2)成分:下述通式(4)所示的化合物    R↑[3]-CH↓[2]COOH  通式(4)    式中,R↑[3]表示碳原子数为7~2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7~29的烯基或通式(5)所示的基团,    R↑[4]-C↓[6]H↓[4]O-  (5)    式中,R↑[4]表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或氢;    (D)成分:酯油性改进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川克也别府幸治三本信一秦正广秋山英治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